*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治道的理想-古典儒家政治哲學新探 ISBN:9787208186477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鄭濟洲 著 頁數:28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85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從漢代儒宗董仲舒倡導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到宋代朱子「格君心之非」,再到明代王陽明的「內聖外王」,儒家對王道政治的期待,內具著士大夫對道統的堅守;儒哲的獨立人格和責任精神與現實的政治並存,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政治文化的「陰陽結構」。本書試圖展現古典儒家政治哲學的發展脈絡,為現代中國的思想演變和社會發展提供參考與啟示。作者簡介 鄭濟洲,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副教授,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后,中山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中國實學研究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董仲舒研究會理事,研究方向為哲學與政治文化。在《河北學刊》《齊魯學刊》《福建論壇》《黨史研究與教學》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持國家課題1項,參与國家課題2項,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出版學術專著《以道導政:儒家制衡君權思想史概述》《教化即為政:<論語>「子奚不為政」章發微》《君子之師:孔子政治性教化思想研究》等。目錄 序第一章 政治共同體:孔子主導的先秦儒家的入世實踐 第一節 孔子的「以教為政」與孔門政治共同體的形成 第二節 子夏「為君子儒」與先秦儒家「政治性教化派」的發展 第三節 大臣的「以道事君」與儒家的入世理想 第四節 「天民」與「禮制」:孟子與荀子的「天下觀」 第二章 權力制衡:漢代儒宗的哲思辨義 第一節 天道不變:天對君權的制衡 第二節 天聽民聽:民對君權的制衡 第三節 抑黜百家:士對君權的制衡 第四節 推明孔氏:聖對君權的制衡 第五節 《春秋》為漢立法:經對君權的制衡 第三章 隱世弘道:文中子在政治領域 第一節 人能弘道:王通對「王道」的追求 第二節 培養王臣:王通在教化領域的成功 第三節 王通在政治領域的再「入場」 第四章 共治天下:宋儒的政治思想世界 第一節 「推誠共治」:朱子對二程天道觀的繼承與發展 第二節 「格君心之非」:朱子的「共治」實踐 第三節 「存理滅欲」:朱子的「以德抗位」 第五章 文教與漢化:元代儒者對「王道政治」的哲思 第一節 許衡理、心融合的政治倫理思想 第二節 耶律楚材對蒙古政權的理性化建構 第三節 吳澄「性善而理正」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內聖外王: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 第一節 王陽明「覺民行道」的心路歷程 第二節 「看滿街人都是聖人」的心學闡釋 第三節 王陽明對「政統」的思想重構 第七章 經世致用:清代常州學派的理學思想 第一節 常州學派理學思想的時代境遇 第二節 常州學派對兩漢公羊學說的再創造 第三節 常州學派的經世致用思想 第八章 托古改制:康有為對世界秩序的本體構建 第一節 元、天、仁、理相互貫通的本體論 第二節 「天子」的平等與不平等 第三節 仁本、王道和民意的合一 第九章 明清之變與政治公共秩序的現代性開顯 第一節 理、禮價值的固化與裂解 第二節 從情理到政治公共性觀念的倫理考察 參考文獻 附錄1 「最徹底的決裂」之批判:馬列主義創始人的傳統文化觀探究 附錄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在機理研究 附錄3 中國式現代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探究 后 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