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與美國地方交流年度大事記.2022 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 978754761966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遠東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上海與美國地方交流年度大事記.2022
ISBN:9787547619667
出版社:上海遠東
著編譯者: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
頁數:18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866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作為資料彙編成果,本稿為未來人們研究中美關係保留了重要史料,為進一步挖掘歷史資料提供了重要線索;也成為全面展示、記錄上海與美國地方交流合作的平台,呈現了豐富多彩的中美關係圖景;且「咨政」價值顯而易見,有助於更好地推動上海與美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主編,是上海與美國地方交流大事的2022年度彙編,以時間為序,月份為單元,精確到日期,記錄了上海與美國地方交流的大事件。全面涵蓋了上海與美國之間的各類交流活動,包括文化藝術活動、教育交流、科技合作、人員互訪、醫療衛生交流與合作、商業投資活動、學術交流與滬美校際合作等。對上海與美國之間的每一項交流活動的介紹,多採用新聞報道的語言風格,簡潔樸素,詳略得當,對關鍵信息表述準確完整。

作者簡介
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性質的學術機構,主要從事關於美國政府、外交、安全、文化等政策研究、中美關係及上海與美國交往的研究,併為政府部門提供諮詢服務,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促進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相關機構的對話與合作。

目錄
總序/仇朝兵
2022年上海與美國地方交流年度評述
2022年度大事記·1月
2022年度大事記·2月
2022年度大事記·3月
2022年度大事記·4月
2022年度大事記·5月
2022年度大事記·6月
2022年度大事記·7月
2022年度大事記·8月
2022年度大事記·9月
2022年度大事記·10月
2022年度大事記·11月
2022年度大事記·12月
附錄
附錄一 入選2021年度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百強榜單的美國企業/美國入股企業
附錄二 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美國參展商一覽表
附錄三 資料來源
後記

精彩書摘
2022年上海與美國地方交流
年度評述
2022年,《上海公報》發表50周年,這一年本應是上海見證中美關係走上新台階、進入新時代的一年,然而多種因素交織,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值得密切關注。
上海與美國的經貿關係仍具韌性。拜登執政伊始就推出「友岸外包」的對華經濟策略,其核心思路就是推進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這一背景下,上海從營商環境入手,千方百計提升城市競爭力、吸引力和活力。從數據看,近年來,美國企業累計在上海設立的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數量逐年增加,前者從2020年211個上升到2022年的236個,後者從2020年的140個上升到2022年的158個;2021年度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百強榜單上,來自美國的企業居首位,共有70家;美國企業是中國(上海)進博會的「常客」,五屆進博會始終位於外國參展企業數量前列,並持續創新高,顯示出上海仍是美國企業投資的熱土。這其中有兩個啟示:1,美國政府「去中國化」策略效果有限,其不得不改為「去風險」;2,中國(上海)進博會發揮的作用巨大,通過這一開放平台,一方面美國企業得以深度參与,另一方面中方也得以促進內外大循環的暢通。
雙方有充足意願開展民間交流,但亟需改善交流條件、促進交流便利化。2022年,為了減小疫情的負面影響,上海多次圍繞營商環境、國際規則、市場動態、具體政策與美國企業溝通對話,取得了積極效果,帶來美資數量和質量雙攀升,也使得絕大部分在滬美國人感受到上海的開放和善意。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疫情導致的簽證條件複雜和航班酒店價格昂貴等原因,政治因素也有所凸顯,如美國以對等為由,要與中國重新談判航班恢復等問題,這些因素導致上海與美國民間交往的總體數量尚未重歸2019年的正常狀態。
儘管如此,兩國民間渴望合作的呼聲和維護友好的努力一直未中斷,以上海為例,年初「海派剪紙技藝線上看與學」中英雙語項目拉開了滬美文藝交往的序幕;年中,上海交響樂團發起並聯合紐約愛樂樂團特別製作的線上音樂會,直播累計觀看量超9 97萬人次;年末,上海博物館舉辦「國際博物館館長對話」活動,成就了文博行業這場跨越山海的深度對話。以文化交往為載體的系列活動不僅賦予各自城市新的內涵,也受到了中美兩地市民的熱捧和支持。希望中美雙方通過各種措施減少民間交流的不利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推動滬美民間交流的便利和正常化。
科研合作具有促進上海與美國深度交流的潛力也是雙方來往的重要載體。2022年,大量滬上學術論文在美國頂級期刊發表。這些論文聚焦生物、物理、化學等其他科技領域,既顯現上海首屈一指的科研實力和在中國的「龍頭地位」,也反映上海與美國在科研合作方面的潛力。目前中美正在圍繞《中美科技協定》進行談判,能否續簽關係兩國整體性的科技關係。
綠色低碳等領域將成為上海與美國地方交流的可持續的新興增長點。過去四十年,中美關係的壓艙石是經貿,同時伴隨相當活躍的人文交流。拜登政府執政之後,綠色低碳成為中美深化合作的領域。這一背景下,上海—洛杉磯「綠色航運走廊」成為2022年滬美地方合作的亮點之一。上海—洛杉磯「綠色航運走廊」倡議是由上海港、洛杉磯港和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共同發起的,既有公共機構也有馬士基、法國達飛海運集團、中國的上港集團和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等企業參与。形式新穎、議題突出,具有前瞻性,對中美關係具有長遠的塑造意義。
總的來說,上海與美國的交流在中美關係具有樞紐意義,也深層說明了中國與美西方多領域、多層次「聯結」基礎依舊存在。但必須意識到,上海對美國的交流確實面臨日益增多的戰略性、結構性約束。其中之一,2020年8月,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通過《城市與州外交法案》,拜登政府在國務院 「全球夥伴關係辦公室」設立「城市與州外交特別代表」 加強了地方合作管控。由此,上海和美方交流合作可能受到聯邦政府的約束管控增多。為此,上海應從自身做起。(一)繼續創造更加包容的人員往來環境,以包容寬鬆的社會環境和超大市場的「虹吸效應」對沖美西方限制性政策。(二)充分利用中國(上海)國際進口博覽會以及各類體育文藝、峰會開展公共外交。同時有序放開國際旅遊市場。(三)注重發揮名人、華人華僑社區、大學在推動滬美、中美民間交流與合作中的作用,持之以恆、潤物細無聲必有成效。
作者: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戰略與中國外交研究室
執行主任、副研究員湯偉
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奕昕

前言/序言
總序
仇朝兵
中美關係是一對非常複雜的雙邊關係,兩國既存在深刻的矛盾、激烈的競爭甚至是衝突,也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自1979年正式建交以來,中美關係的發展雖不斷面臨各種挑戰,但整體而言,維持了積極發展的勢頭: 高層互訪頻繁,雙邊各層次對話機制不斷增加,並越來越制度化;雙邊經貿關係取得了長足發展,雙邊貿易額持續增加,雙邊直接投資也取得積極進展;兩國軍事關係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國防務部門在2014年簽署了「兩個互信機制」諒解備忘錄(「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諒解備忘錄」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人文交流不斷擴大和深化,兩國在教育、科技、體育、旅遊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成果突出;在應對全球及地區挑戰方面,兩國也進行了密切磋商與合作,共同推動了一些地區和熱點問題的解決,促進了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中美之間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與互動格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經常強調,「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經過建交以來幾十年的發展,中美關係的政治和社會基礎已比較堅實。全面理解中美關係,既要全面審視兩國政府層面的互動,還要認真考察民間、社會層面的交往;既要考察兩國政治、經濟、安全領域的互動,也要考察社會、人文領域的交往;既要關注兩國中央政府層面的、宏觀的、戰略性的互動,也要全面考察地方政府和地方層面的、微觀、具體的交往。中美關係,不僅僅是兩國政府之間的關係,還是兩個社會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兩國中央政府之間的關係,還包括兩國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隨著兩國各層次、各領域交往日益走向深入,中美關係的這一特徵將會變得更加突出。隨著各領域交流的增加,「地方」在中美兩國關係中發揮的作用也將越來越重要。研究和關注「地方」層次的交往,將會為我們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中美關係提供一個嶄新視角。研究「地方」在中美關係或中美交流中的作用,將成為中美關係研究的一個重要學術增長點。
上海是一座富有歷史和文化內涵的城市,較早地受到歐風美雨的熏染。當代上海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在中美兩國交往的歷史中具有特殊地位。
鴉片戰爭后,中英簽訂的《南京條約》要求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美國在1844年7月與清政府簽訂的《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望廈條約》)要求循例准許美國人攜帶家眷赴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港口居住貿易,這為近代美國與上海的接觸提供了條約基礎。美國與近代中國的經貿關係和文化交流日益深化,美國文化和制度開始對中國社會產生更深刻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華採取了封鎖、禁運和遏制政策,中國也採取了「先打掃屋子再請客」的做法。中國與西方世界相對隔絕了,上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中美關係的正常化和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上海在對外交往,特別是在對美交流中發揮積極作用提供了廣闊背景。1972年2月28日發布的《上海公報》也充分體現著上海在中美兩國交往中的獨特地位。當前上海的整體教育發展水平、科技創新能力、經濟開放程度、政府治理能力在中國各省、自治區及直轄市中都名列前茅。這既反映了上海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體現著未來上海在對外交往,包括對美交往中的潛力和能力。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升、經濟和社會文化事業的進步以及中美關係的發展,上海與美國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越來越多,在中美兩國交往的地位及其所發揮的作用也將會越來越突出。推動、擴大和深化上海與美國之間的交流,也必將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上海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制度創新、社會治理、科技及教育進步與學術發展,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尊重和融合。因此,需要從政治和戰略高度提高對地方交流之重要性的認識,把上海與美國的交流放在中國對外戰略和中美關係的全局中進行思考;胸懷全局,腳踏實地,積極開展各類交流活動,充分利用好上海在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和它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獨特地位,充分發揮上海在對外、特別是對美交流方面的潛力。
研究上海與美國交流的歷史與現狀,對於拓展中美關係的學術研究領域和深化對中美關係之發展及其特點的認識都具有積極意義。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組織編寫的《上海與美國地方交流年度大事記》(以下簡稱《大事記》)在這方面進行了具有開創性的探索。
作為目前國內第一部以「地方交流」為考察中美關係之視角的著述,《大事記》有兩大特點: 第一是「全面」。它全面涵蓋了上海與美國地方之間的各類交流活動,包括文化藝術活動、教育交流、電影發布、科技合作、人員互訪、醫療衛生交流與合作、商業投資活動、學術交流與滬美校際合作等等,充分反映了上海與美國地方之間的年度交流成果;第二是「簡潔」和「準確」。對上海與美國之間的每一項交流活動的介紹,語言簡潔樸素,詳略得當,可讀性強,對關鍵信息表述準確完整。
正因具備這兩個突出特點,《大事記》雖不屬於精深的學術研究成果,但依然具有不可忽視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首先是史料價值。通過收集和整理上海與美國地方之間年度各種交流活動,《大事記》為未來人們深入研究中美關係保留了重要史料,併為進一步挖掘歷史資料提供了重要線索。隨著未來年度《大事記》的陸續出版,這種價值將會日益凸顯。其次,《大事記》成為全面展示、記錄上海與美國地方之間交流與合作成果的重要平台,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更為豐富多彩的中美關係圖景,有助於糾正關於中美關係的各種偏見或謬論。最後,《大事記》在如實展現上海與美國地方年度交流之成就的同時,也直觀地呈現了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其「咨政」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有助於相關決策者有針對性地做出政策調整,進一步改進工作,更好地推動上海與美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持續擴大和推動上海與美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助於夯實中美關係的社會基礎。全面了解和研究上海與美國之間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活動,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平衡地認識中美關係,也有助於塑造我們更積極的世界觀和更健康的大國心態。相信《上海與美國地方交流年度大事記》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值得期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