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項目承諾升級行為機理與控制研究-基於投資者視角 9787030747525 劉繼才 高若蘭 張惠琴 羅琦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NT$7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PPP項目承諾升級行為機理與控制研究-基於投資者視角
ISBN:9787030747525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劉繼才 高若蘭 張惠琴 羅琦
頁數:17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848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PPP項目承諾升級行為機理與控制研究-基於投資者視角 787030747525 劉繼才 高若蘭 張惠琴 羅琦
內容簡介
PPP項目中投資者作為連接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眾多分包產業的關鍵節 點,其自身的經營決策將直接關係到整個PPP項目的運營績效和成敗。《PPP項目承諾升級行為機理與控制研究——基於投資者視角》為了開展PPP項目承諾升級行為的研究,*先,構建了結構化的PPP項目投資者承諾升級影響因素指標體系,並提出不同情景下投資者承諾升級的契約設計;其次,基於實物期權理論,構建了投資者承諾升級終止的決策閾值模型;*後,基於研究結果,制定了控制PPP項目中投資者承諾升級行為的途徑。

精彩書評
適用於從事項目管理,尤其是項目融資方面的研究者。也適用於從事PPP項目的政府相關部門與投資者。

目錄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 1PPP模式的發展狀況 1
1 2承諾升級理論與研究 5
第2章 PPP項目投資者承諾升級的影響因素 17
2 1引言 17
2 2投資者承諾升級影響因素識別 18
2 3投資者承諾升級影響因素清單 22
2 4投資者承諾升級影響因素分析 29
2 5投資者承諾升級影響因素結構分析 36
第3章 PPP項目投資者承諾升級的契約設計 47
3 1引言 47
3 2政府部門和投資者委託代理關係分析 49
3 3投資者承諾升級情景分析 50
3 4投資者承擔承諾升級全部後果時的契約設計 53
3 5政府部門參與承諾升級結果分擔時的契約設計 61
3 6政府部門對承諾升級提供擔保時的契約設計 68
3 7不同情景下投資者承諾升級契約設計對比分析 77
3 8本章 小結 85
第4章 PPP項目投資者承諾升級終止閾值研究 87
4 1引言 87
4 2投資者承諾升級行為期權分析 88
4 3投資者承諾升級時的PPP項目價值 91
4 4投資者承諾升級終止閾值影響因素 98
4 5數值模擬 101
4 6本章 小結 105
第5章 PPP項目投資者承諾升級的退出定價機制 107
5 1引言 107
5 2投資者承諾升級行為終止期權識別 110
5 3投資者承諾升級終止時的退出定價 111
5 4算例分析 122
5 5本章 小結 129
第6章 PPP項目投資者承諾升級的控制途徑 131
6 1政府部門角度 131
6 2投資者角度 136
第7章 結論 142
參考文獻 146
附錄 166
收起全部

精彩書摘
第1章 緒論
1 1 PPP模式的發展狀況
1 1 1 PPP模式含義與優勢
PPP模式是英國政府大力推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後陷入財政赤字的產物,最早譯為公私合作、公私合營等。PPP模式是指通過項目進行融資,是以項目建成後的資產作為擔保,以項目未來的期望收益或現金流量、資產和合同權益作為主要償債來源的一種融資方式。英國PPP市場發展始於私人主動融資(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計劃,標誌著英國公共服務領域開始全面的民營化改革。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急需吸引和利用外資推動經濟建設,深圳沙角B電廠為中國*早實現有限追索的項目融資案例,該項目的實施拉開了中國PPP發展的序幕。目前,PPP模式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市場化手段,對於推動中國公共供給的市場化發展具有積極借鑒意義(Feng et al ,2015)。
政府部門作為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者與領導者,對於促進中國PPP模式的優良運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將PPP模式譯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其中投資者包括私營部門和市場化的國有企業(含央企),是指政府部門將公共供給的提供義務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和股權合作等方式轉移給投資者,由投資者負責投資、建設、運營和維護。在此過程中,投資者可採用使用者付費或可用性付費或可行性缺口補助的方式,實現合理的投資回報(Feng et al ,2015;Y Wang et al ,2019)。
PPP模式的大力推廣,不僅可以幫助政府部門緩解投資壓力,還有助於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有助於簡政放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弘揚契約文化,體現現代國家的治理理念,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助力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李海濤,2016)。因此,PPP模式不僅是一種創新的融資模式,也是一種項目組織運營模式,更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社會治理模式(劉曉凱和張明,2015)。儘管如此,並非所有項目都適合採用PPP模式,只有政府部門負有提供責任且又適合市場化運作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類項目(如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市政設施,公路、橋樑、城市軌道交通等交通設施,水利、環保等)可推行PPP模式;項目性質涵蓋新建、改建和存量資產。
1 1 2 PPP模式基本要素
1 合作夥伴關係
PPP 合同作為一種強有力的紐帶將 PPP 項目中的政府部門和投資者聯繫起來,其中政府部門為委託人,投資者為代理人,雙方簽訂的PPP合同實質是一種委託代理合同(Wang and Liu,2015;Chang and Phang,2017;Cui et al ,2018)。PPP 合同的訂立要求政府部門和投資者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且雙方要在長達二三十年的特許期內維持良好的契約關係,要求雙方之間形成和諧默契的合作夥伴關係,這是PPP模式得以開展的前提。雙方之間形成長期的互惠互利目標,有助於PPP項目更穩定地發展,可以更好地為社會和公眾服務。
2 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投資者以追求自身利益*大化為根本目標(J Liu et al ,2016)。因此,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要保證投資者”有利可圖”,對此政府部門可通過一定的扶持政策(如稅收優惠、貸款擔保等)降低投資者的成本,提高投資者參與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積極性(Carbonara et al ,2014a)。但PPP項目始終以實現社會效益為宗旨,關乎民生,這就要求政府部門事前建立動態的利益調節 機制,以保證投資者在PPP項目中實現”盈利但不暴利”。
根據PPP項目中權責對等的原則,政府部門和投資者要實現利益共享,相應地,要求雙方之間共擔風險。但風險共擔並不意味著所有風險均由雙方共同承擔,而是按照風險控制力、風險承擔成本等原則進行風險劃分。通常情況下,政治風險由政府部門承擔,而PPP項目本身的風險(如進度風險、成本風險等)由投資者承擔,不可抗力等風險由雙方共擔(Li et al ,2005)。合理的風險分配機制有助於降低PPP項目整體風險和融資難度,提高項目融資成功率和項目整體績效。
3 有限追索或無追索
PPP融資模式與傳統融資模式的追索程度不同,是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PPP模式的融資主體是項目本身,項目未來的收益及建成後的資產是還款的唯一來源。PPP模式是一種以項目進行融資的模式,其有限追索甚至是無追索使投資者的資產得到*有力的保護,極大程度上解除了投資者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後顧之憂,有助於充分調動私人投資者的積極性。
1 1 3 PPP模式研究現狀
PPP項目的投資決策包含多方面的分析與評價,包括風險管理(戴大雙等,2010;Liu et al ,2014a;Xu et al ,2015;Moore et al ,2017;Keers and van Fenema,2018)、特許期決策(Galera and Soli o,2010;宋金波等,2016)、政府擔保(Galera and Soli o,2010;Feng et al ,2015;Buyukyoran and Gundes,2018;Y Wang et al ,2019)、合同管理(Martins et al ,2013;Iossa and Martimort,2016)等,是一個較為複雜的系統工程,其實質均是對PPP模式衍生的各種客觀風險的分析與管理,由此風險管理已逐漸成為學界和產業界共同關注的熱點。
1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指找出PPP項目中各方利益主體需要分擔與管理的具體風險。儘管PPP模式在風險管理方面表現出*特的戰略和能力,但風險識別仍然是一個相對複雜的過程,需要從政府部門和投資者等不同角度對風險進行分析。通過文獻分析發現,PPP項目風險識別主要採用文獻識別(Yuan et al ,2013)、德爾菲法(Ke et al ,2010)、風險分解結構(Chan et al ,2011)、問卷調查(Li et al ,2005)、專家訪談(Song et al ,2013)和案例分析(戴大雙等,2010;Song et al ,2013)等方法。
由於風險分類標準不同,PPP項目的風險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體系。按照風險層次,PPP項目風險可以劃分為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Li et al ,2005);按照風險是否可以分散,PPP項目風險可以劃分為系統風險和項目特定風險兩大類(Chan et al ,2011);按照風險性質不同,PPP項目風險可以劃分為政府決策風險、政府信用風險、法律和政策風險等(Song et al ,2013)。
2 風險評估
在識別PPP項目風險後,評估各項風險影響也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 。PPP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種潛在風險將直接對項目現金流(包括收入和成本)產生影響(Shen and Wu,2005),其中需求風險和償債風險等會影響收入(Singh and Kalidindi,2006),而融資風險、建設風險和運營成本超支風險等會對項目成本造成影響(Ibrahim et al ,2006)。對PPP項目過程進行優先排序和分析時,投資者可通過對每種風險及風險之間相關關係的感知程度來採取合理的風險控制措施(Iyer and Sagheer,2009)。*終,投資者在PPP項目中採用的策略通常取決於風險影響的可預測性和風險結果的可控性。當正確評估項目投資者的風險管理能力時,決策過程就會變得更加系統和實用(Ameyaw and Chan,2015)。
關於風險評估的方法,風險等級矩陣使用*為簡單,其中包括已識別風險的發生概率和損失後果,這種方法可以與反映項目績效的二維價值*線一併使用。風險評估也可通過結構方程模型構建風險評價框架,進而揭示這些風險對PPP項目績效的影響(Ahmadabadi and Heravi,2019)。此外,模糊綜合評價法和蒙特卡羅方法也是評估PPP項目風險水平的有效工具(Alonso-Conde et al ,2007;Xu et al ,2010a;Chang and Ko,2016)。
不同于傳統評價方法,實物期權考慮了風險的價值,為PPP項目的風險評估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Ho and Liu,2002;Liu et al ,2014b)。PPP項目中期權的表現形式因風險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如推遲期權(Garvin and Cheah,2004)、限制競爭的擔保期權(Liu et al ,2014b)。另外,部分學者對PPP項目中政府擔保與投資者收益限制也採用實物期權理論進行了研究(Liu and Cheah,2009;Wang and Liu,2015;Y Wang et al ,2019)。在PPP項目再談判和提前終止頻頻發生的情況下,事前風險管理顯然不足以防範所有風險的發生,事後風險管理也十分必要(Xiong et al ,2017);構建基於再談判和提前終止因素的風險管理模型,對事前風險評估及事後風險應對措施的研究至關重要。
3 風險分擔
風險分擔是PPP項目區別於一般風險管理的重要特徵,也是PPP模式的主要優勢之一(Osei-Kyei and Chan,2015;Cui et al ,2018;Y Wang et al ,2019)。不同利益主體對風險分配的感知情況不同,風險分配感知概念的提出,有助於實現PPP項目的合理分配(Abednego and Ogunlana,2006)。*優的風險分配機制有助於促進PPP項目物有所值的實現(Ameyaw et al ,2015)。隨後諸多學者對PPP項目風險分擔機制展開研究,特別是治理結構方面(Jin and Doloi,2008;Jin and Zhang,2011)。由於PPP項目的合作和政策背景不同,風險分配方式也各不相同(Chung et al ,2010;Sastoque et al ,2016)。
PPP 項目風險分配的實證研究通常採用案例分析、調查問卷和建模等方法(杜亞靈和尹航,2015)。案例分析方法是一種定性分析法,可以有效體現已建PPP 項目管理過程的優點和弊端,為待建項目提供直觀的借鑒依據,如香港國際會展中心(Liu and Wilkinson,2014)等。調查問卷和建模方法都屬?定量分析法,Chan等(2011)將視角聚焦中國PPP項目風險分擔機制,通過Mann-Whitney U檢驗發現政府部門和私人投資者對於風險感知無顯著差異,且學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