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態哲學史 喬清舉 978701025232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NT$7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儒家生態哲學史
ISBN:9787010252322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喬清舉
頁數:50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796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儒家哲學本質上也是生態哲學。儒家生態哲學的理論結構為天人關係論、生態本體論、生態德性論、生態功夫論、生態境界論等,由此結構出發可以概括出具有內在邏輯聯繫的「儒家生態哲學史」。其發展脈絡是:先秦為奠基階段,兩漢為宇宙論建構階段;中經魏晉玄學的否定性深化,唐代的元氣論擴展,至宋明清達到本體化階段。天人合一是儒家生態哲學的根本原則,其內涵不斷豐富發展,最終定位為以「仁」為本體的人與自然的統一。天人合一即是仁。仁展開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收攝則為仁。仁作為本體,在自然為天地之心、生生之德、宇宙的合目的性;在人為生態德性,並最終表現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生態境界。 本書是國內外首部論述儒家生態哲學史的專著,為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構建世界生態哲學的中國話語,奉獻人類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智慧,以及人們理解世界和提高修養境界,提供了理論引導。

作者簡介

喬清舉,1966年6月出生,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導,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會長、馮友蘭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對儒家哲學、道家哲學、現代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等問題有深入研究,懂英、日、德、韓四國語言,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高端智庫項目等10餘項。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國內外刊物發表中、英、日、韓語種論文150餘篇;主編和撰寫《湛若水哲學思想研究》《金岳霖新儒學體系研究》《中國哲學史簡明教程》《多元理性的碰撞與選擇——20世紀三四十年代哲學論辯》《當代中國哲學史學史》《河流的文化生命》《儒家生態文化》《儒家生態思想通論》等專著10餘部。在「中國哲學史學史」「中國傳統生態哲學思想」等研究領域居於國內國際前沿地位。

目錄

第一章 儒家生態哲學史概論
第一節 儒家哲學本質上是生態哲學
一、從何種意義上說儒家哲學是生態哲學
二、儒家生態哲學的基本框架
第二節 天人關係論
一、天人合一的事實意義
二、天人合一的知識意義
三、天人合一的本體意義
四、天人合一的價值意義
五、天人關係的辯證展開
第三節 生態共同體論
一、「德及禽獸」:儒家哲學對於動物的生態性態度
二、「仁及草木」:儒家哲學對於植物的生態性態度
三、「恩至於土」:儒家哲學對於土地的生態性態度
四、「恩至於水」:儒家哲學對於山川的生態性態度
五、「報本反始」:儒家生態哲學的宗教性維度
第四節 生態本體論
一、「生」「生生」「天地之心」「生意」的生態本體意義
二、「仁」的生態本體意義
第五節 生態德性論
一、「仁」的德性主體意義
二、仁:「天地生物之心」與主客體的統一
第六節 生態功夫論
一、「為天地立心」:人對於宇宙的生態責任
二、天人合一的生態功夫意義
三、仁的生態功夫論意義
第七節 生態境界論
一、「與天地參」和「民胞物與」
二、「仁者,渾然與物同體」
第八節 生態哲學範疇論
一、「氣」:宇宙的基本構成元素
二、「通」:不同實體之間的物質與能量循環
三、「和」:氣產生生命的狀態
四、「生生」:宇宙演化的「合目的性」
五、「時」:自然運行的節奏與人的行為規範體系
六、「道」:宇宙運行的總過程與總規律
第九節 史料與方法論
一、關於史料
二、關於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先秦:儒家生態哲學的奠基時代
第一節 殷商時期的生態觀念
一、帝、天
二、對植物、動物等自然物的重視

第三章 兩漢:儒家生態哲學的宇宙論化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儒家生態思想的玄學深化
第五章 隋唐:三教融合背景下儒家生態哲學的元氣論深化
第六章 宋一清:儒家生態哲學的本體化階段
結語:儒家生態哲學史的成立
人名索引
術語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