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偉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飛躍 常運立 崔輝主編 978755203959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真理的偉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飛躍
ISBN:9787552039597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
著編譯者:常運立 崔輝主編
頁數:24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744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飛躍,可謂是整個中國社會主義思想史和實踐史的重要主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本書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重點論述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中國共產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理論飛躍;二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起點、實踐基點和邏輯體系;三是理論飛躍與時代偉業,探索了理論飛躍與中國夢和人類社會之間的關係。本書邏輯框架清晰,結合時代主題加以總結、分析和闡釋,對於我們堅定道路自信、進一步科學理解和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引領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梳理中國共產黨實現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歷程。在此基礎上,重點闡明第三次飛躍的背景、過程及其主要內容,特別突出第三次飛躍對於當代中國推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意義,從而揭示中國共產黨百年偉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飛躍的內在邏輯,展望中國共產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飛躍對於人類文明新形態、人類發展新路徑的歷史貢獻及其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常運立,海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政治理論教研室主任,博士。全軍政治理論教學聯席會委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各類課題10余項,參與編著7部,發表科研論文70餘篇。
崔輝,海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政治理論教研室副教授,博士。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等課題。現為海軍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海軍黨史學習教育專家組成員。

目錄

第一編 中國共產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飛躍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3
第一節 審慎抉擇:擁抱來自西方的科學真理3
第二節 獨立自主:以解決中國問題為出發點8
第三節 艱苦探索:毛澤東思想的創立16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偉大飛躍23
第一節 突破教條:在解放思想中開創新道路23
第二節 實事求是:在改革實踐中不斷創新理論32
第三節 銳意進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38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偉大飛躍47
第一節 自信自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47
第二節 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52
第三節 守正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62
第二編 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
第四章 時代之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起點77
第一節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77
第二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84
第三節 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91
第五章 歷史成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基點99
第一節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99
第二節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117
第三節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130
第六章 “十個明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體系141
第一節 “十個明確”的政治邏輯141
第二節 “十個明確”的理論邏輯155
第三節 “十個明確”的實踐邏輯165
第三編 理論飛躍與時代偉業
第七章 理論飛躍與中國夢179
第一節 理論飛躍聚焦中國問題179
第二節 理論飛躍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石192
第八章 理論飛躍與人類社會201
第一節 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貢獻新智慧201
第二節 為人類邁向現代化創造新道路206
第三節 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新樣本216
結束語226
後記232
收起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編 中國共產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飛躍
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但是,中國共產黨不是簡單重複或者把馬克思主義變成僵化的教條,而是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並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飛躍。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根據中華民族的特點,在總結中國革命實踐中一系列獨創性經驗和初步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上,經過科學縝密的分析而建立起來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指導思想。
第一節 審慎抉擇:擁抱來自西方的科學真理
轟轟烈烈的近代歷史變遷,給中國人民創造了選擇機會。進入近代以來,保守主義、改良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實證主義等各種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理論和救世方案都湧入中國,一時間各領風騷,中國的先進分子在比較和鑒別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一、 在比較鑒別中選擇馬克思主義
(一)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得到驗證是根本原因
進入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就開始思考和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但是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以失敗告終。新文化運動雖然破天荒第一次在中國大地上實現了早期的思想啟蒙,給予個人解放以巨大潛力和希望,但是它沒有深入解決中國沉重的社會結構問題。
俄國十月革命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俄國十月革命以世人都看得見的結果,向世界表明馬克思主義行得通,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新型政權,展示了一種戰勝資本主義制度、超越資本主義制度的新型國家,它最直觀地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可以在一國而非全世界獲得勝利的樣板,完成了把馬克思主義轉化為世界潮流的一步,馬克思主義成為理論和實踐兼修的科學和真理。
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的力量以及對工人階級偉大力量的闡述和號召,進一步得到全球認可。中國一批有識之士通過比較,認識到了馬克思主義所表現出的巨大力量,他們開始大量宣傳馬克思主義,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大釗。在他們的努力之下,一大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和覺悟的工人階級,緊緊跟上了世界潮流,按照十月革命昭示的光輝道路,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動員和發展工人階級力量,並建立了多個共產主義組織。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在共產主義運動的推動下,中國革命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而革命在挫折進程中的不斷勝利,則又反過來鞏固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認同,進一步加強了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的信心。
(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基本原因
馬克思主義早期傳入中國時,接受者還只是一小部分知識分子。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和真理,但是它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被廣大人民接受,是擺在廣大革命者面前的重要問題。先進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真正道路——中國化。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以其敏銳的戰略眼光和卓絕的實踐智慧,果斷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1938年,毛澤東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路徑,並身體力行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體而言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融入中國元素、引入中國土壤、形成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形式,使之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通過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者找到了能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發芽的根本路徑;也正是通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
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建立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現實性聯繫。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時,中國正處在現代化進程的縱向延續軸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融入這一進程,並把自己也變成了現代化的推動因素。一般的馬克思主義向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轉化後,承接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不過,不同的年代,馬克思主義作為現代化的因素,起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表現出來的現代含義也不同。革命年代以意識形態承載的方式植入現代化基因,建設年代則以政黨組織動員的方式建立起全能化的現代化模式,形成了被中國人民廣泛接受並自覺推動,從而引領中國進步的馬克思主義。
(三) 中國共產黨在比較中堅持是重要原因
從早期的傳播起源看,中國在傳播革命理論的初始階段,就是在比較鑒別中認可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先驅者,李大釗先後撰寫《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偉大著作,為中國共產黨接受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奠定了早期的理論基礎。也正是由於早期革命者的努力,中國共產黨自其建立一開始,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毛澤東開始,中國共產黨始終認為,只有馬克思主義這個在當時被稱為激進社會主義的主義,才能拯救中國於水火,抵禦帝國主義,為人民謀幸福,才是真正的出路。自那以後,無論順境還是逆境,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動搖。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斷傳播馬克思主義,成為全國性執政黨後,很快就把社會主義應用於全國性的實踐,儘管建設過程中出現過波折,但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從根本上為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持續的組織基礎,確保了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的長期性。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共產黨以其偉大的戰略定力,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歷了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後,中國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現代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把馬克思主義具體化為制度體系,形成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制度基礎。
二、 馬克思主義政黨改變了中國
(一) 中國共產黨改變了中國人民受壓迫、被剝削的悲慘地位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從封建帝制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強權和封建專制統治綜合禁錮著中國的發展,廣大人民遭受壓迫和剝削,遭受帝國主義的欺淩。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外求民族獨立,驅除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統治,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內求人民解放,推翻了封建專制長達幾千年對中國的禁錮。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中國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改變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翻身求得了解放,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二) 中國共產黨改變了舊中國積貧積弱的命運
中國共產黨不可逆轉地改變了中國積貧積弱的近代命運,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儘快富裕起來作為自己的使命追求。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就做出了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決策。改革開放以後,黨和國家及時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把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把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人才強國、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作為實現富強的重大戰略,形成集國有經濟、集體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多重優勢為一體的經濟體制,根據發展階段和形勢需要,積極轉變增長方式,走綠色發展之路,確保經濟可持續,確保富強可持續。
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中國創造了長期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奇跡,徹底擺脫了絕對貧困,中國式脫貧舉世罕見,其規模力度之大、成就影響之深,令世界豔羨。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中國共產黨把中國推向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高度,國家和人民一道走向富強。
(三) 中國共產黨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方向和進程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奮鬥目標。中國僅用幾十年就完成了工業化進程,而西方國家同樣的進程卻經歷了數百年。在工業化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以其高超的戰略眼光和卓越的佈局能力,成功避免了西方國家布下的產業發展陷阱,在積極融入全球化生產體系的同時,建立起門類齊全的全產業鏈體系,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國成功地發展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貿易大國,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齊頭並進,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在實現全面小康以後,中國正大踏步地邁入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開啟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以其磅?的力量和發展規模,成功地讓社會主義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使馬克思主義以嶄新形象展現在世界上,”使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於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東方中國,牢牢地建立和鞏固,代表著世界發展的新趨勢,開闢了世界發展的新格局、新境界。中國共產黨胸懷世界,把為人類進步事業奮鬥作為努力的方向。黨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著力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新世界,以自己持續的奮鬥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