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魏晉南北朝賦史 ISBN:9787100227674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程章燦 叢書名: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 頁數:4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693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魏晉南北朝賦史》系統地梳理魏晉南北朝時代賦學的發展歷程,詳細論述賦體在不同階段、不同地域的特徵,以窺賦壇全貌。本書還探討此一時期賦作如何拓寬題材,擴大表現空間,豐富提高其藝術手段,並宏觀地考察賦與其他文體的關係及人們對賦的觀念評論的變遷。其整體論述實而不固,華而不泛,史論結合,時出新意,為賦史研究開拓了新思路,作出了理論貢獻,更為文學史的編寫研究提供了新經驗。目錄 序言第一章 賦體起源與建安以前的賦史 第一節 中國文學中的石楠花 (一)「不歌而誦」與「古詩之流」 (二)辭、賦、頌及辭賦、賦頌 (三)從賦體產生的大背景看賦之淵源 (四)小結:什麼是賦 第二節 詩人之賦與辭人之賦 (一)賦之文人化與宮廷化 (二)漢賦二體與大賦的畸形發展 (三)楚辭影響與賦體寫志抒情傳統的淡化 第三節 欲諷反勸:在力的平行四邊形中 (一)問題的提出 (二)欲諷反勸:在力的平行四邊形中 (三)幾點補充說明 第四節 賦史研究的回顧 第二章 建安賦 第一節 轉機:建安賦創作繁榮之因緣 (一)社會思潮的轉機 (二)文學思潮的轉機 (三)從張、蔡到建安 第二節 新姿:建安賦創作繁榮之表現 (一)同題共作:集體的自覺努力 (二)觀念更新與批評自覺 (三)自覺的藝術追求 第三節 斑斕的情感世界 (一)向楚騷傳統的復歸 (二)自然 (三)社會 (四)人 第四節 形式與體裁 (一)體式的意義 (二)建安的詩與賦 第三章 魏晉之際賦 第一節 建安餘波及其流轉 (一)政治氣候與文化環境 (二)建安餘波逶迤流轉 (三)京殿大賦隱然崛起 第二節 理性智慧的聲音 (一)哲理玄思和現實批判 (二)美學和藝術的思考 第三節 傾斜天平的這一端:吳蜀賦 (一)傾斜的天平 (二)吳蜀賦 第四章 兩晉賦(上) 第一節 表現空間的拓展 (一)又一個高潮的醞釀與到來 (二)「佇中區以玄覽」:從內到外 (三)「頤情志於典墳」:模擬與創新 第二節 舞台轉到南方 (一)浩劫后中興的賦壇 (二)南方的舞台 (三)山水賦的興起 第三節 憂患的縮影 (一)憂生念亂 (二)憤世嫉俗 (三)遺世嘉遁 第五章 兩晉賦(下) 第一節 理論批評雙峰並峙 (一)體物瀏亮派 (二)諷諫徵實派 (三)兩派賦論分立背景推測 第二節 語言·形式·結構 (一)語言:向美的深度邁進 (二)淺可托深 微能喻大 (三)二體分合:「聚散兩依依」 (四)敘述結構的經營 (五)賦注:形態與意義 第三節 《三都賦》:騁辭大賦最後的輝煌 (一)《三都賦》的幸運 (二)《三都賦》的不幸 第六章 南朝賦(上) 第一節 賦的貴族化傾向 (一)宮廷貴族的影響 (二)士族貴族的影響 (三)貴族化傾向之內因考察 第二節 賦的唯美化追求 (一)對偶精工 (二)字句雕煉 (三)音韻諧調 第三節 賦的詩化趨勢 (一)賦末亂辭與賦中系詩 (二)詩賦合一的軌跡 第七章 南朝賦(下) 第一節 南朝賦的側面觀察 (一)南朝賦與政治 (二)佛教與南朝賦 (三)文體的賦化與賦化的文體 第二節 南朝賦論(一) (一)南朝對賦的編纂與整理 (二)從《文選》看南朝賦論 第三節 南朝賦論(二):劉勰的賦論 (一)原始表末 釋名章義 (二)別體分類 選文定篇——兼與《文選》的比較 (三)「敷理舉統」與劉勰賦論的特色 (四)賦論在劉勰文論中的地位——兼論賦與文學進步之關係 第八章 北朝賦 第一節 概說 (一)北朝文學與北朝賦:範圍界定 (二)十六國時期的賦創作 第二節 北朝賦:三個視角 (一)北魏前期與後期的比較 (二)東魏北齊和西魏北周的比較 (三)南朝和北朝的比較 第三節 入北南人賦作:合二而一 (一)南人入北的時間、地域及性質分析 (二)「魂兮歸來哀江南」 (三)隋賦 附錄(一) 先唐賦輯補 附錄(二) 先唐賦存目考 附錄(三) 辭賦批評:思的框架和史的脈絡——關於《六朝賦話》的編纂設想 引用書目舉要 後記 修訂後記 新版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