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詳細規劃編制審批管理制度優化與廣州探索 ISBN:9787112290420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 著編譯者:鄧興棟 頁數:23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661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如何以科學手段破解當前難題,並探索一種打破傳統規劃束縛、與時俱進、符合新時代需求的規劃體系,提出優化策略,是成為突破當前學科發展的關鍵所在。 本書在對近年詳細規劃編製管理經驗總結的基礎上,通過對廣州市詳細規劃編製工作和廣州市詳細規劃審批管理制度進行梳理與評估。總結現行詳細規劃編製管理的成效與不足,結合國土空間規劃改革要求,為下一階段的詳細規劃編製管理體系優化內容提供新的工作思路與模式機制。目錄 第1章 理論基礎——詳細規劃「編審管」制度梳理1 1 概念內涵 1 1 1 控制性詳細規劃概述 1 1 2 修建性詳細規劃概述 1 1 3 村莊規劃概述 1 2 工作要求 1 2 1 分級分類傳導的要求 1 2 2 全域全要素規劃的要求 1 2 3 全過程全方位實施管控的要求 1 3 再次認知 1 3 1 規劃與規則的結合 1 3 2 編製與管理的結合 1 3 3 空間與事權的結合 1 4 研究進展 1 4 1 詳細規劃編製研究進展 1 4 2 詳細規劃審批研究進展 1 4 3 詳細規劃管理研究進展 1 5 問題剖析 1 5 1 規劃傳導體系不明確,影響規劃實施效率 1 5 2 生態文明建設不充分,導致全域要素管控失效 1 5 3 剛彈協同機制不完善,應對發展的不確定性能力不足 1 5 4 規劃事權分配不明晰,致使管控機制失靈 1 6 小結 第2章 攻玉之石——詳細規劃「編審管」制度推行實例解析 2 1 北京:剛柔相濟,三位一體 2 1 1 詳細規劃標準體系構建 2 1 2 詳細規劃的內容構成及成果要求 2 1 3 詳細規劃優化思路 2 2 上海:提升品質,改革轉型 2 2 1 最新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分類 2 2 2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成果構成 2 2 3 主要優化思路 2 3 深圳:標準單元,協同傳導 2 3 1 增加中間層級,應對指標傳導困難的問題 2 3 2 劃定生態管理單元,應對標準單元覆蓋不足的問題 2 3 3 劃定陸海統籌組團,應對各類管控單元交叉的問題 2 4 紐約:分類審批,多元監管 2 4 1 混合審批方式 2 4 2 多元監管制度 2 4 3 借鑒啟示 2 5 柏林:政府主導,法制管控 2 5 1 空間規劃體系構成 2 5 2 建造規劃的內容要求 2 5 3 柏林舒馬赫區12-62E建造規劃 2 6 小結 第3章 推陳出新——詳細規劃「編審管」制度創新探索 3 1 重塑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的規劃思維 3 1 1 體現全域全要素管控思維 3 1 2 明確開發與保護相結合思維 3 1 3 強化規劃逐級傳導思維 3 2 構建全程性的規劃編製體系 3 2 1 加強銜接:優化總詳傳導機制 3 2 2 全域統籌:補齊詳細規劃編製短板 3 2 3 編管協同:注重規劃與管理銜接 3 3 聯動多層次的規劃管理體系 3 3 1 縱向貫通:加強各級規劃管理事權聯動 3 3 2 橫向融通:強化詳細規劃全域全要素管控 3 3 3 橫縱融合:協同治理以優化地方管控體系 3 4 轉型規劃平台服務方式 3 4 1 全程智治:搭建「一張圖」信息管理平台 3 4 2 公眾參与:形成多元利益協同平台 3 4 3 韌性提升:建立分級聯動審批機制 3 5 小結 第4章 庖丁解牛——廣州市詳細規劃「編審管」制度現狀解讀 4 1 廣州市詳細規劃「編審管」發展歷程 4 1 1 初創:街區規劃階段(1980∼1990年) 4 1 2 發展:分區規劃階段(1990∼2000年) 4 1 3 成熟:控規全覆蓋階段(2000∼2010年) 4 1 4 優化:重點地區精細化控規提升階段(2010年至今) 4 2 廣州市詳細規劃編製內容與成果要求 4 2 1 編製範圍劃分 4 2 2 成果規範形式 4 3 廣州市詳細規劃審批程序要求 4 3 1 審議制度 4 3 2 控規編製 4 3 3 控規修改 4 4 廣州市詳細規劃管理制度規定 4 4 1 控規實施 4 4 2 信息管理 4 5 廣州市詳細規劃「編審管」制度特點與問題 4 5 1 基本特點 4 5 2 成效反思 4 5 3 主要問題 4 6 小結 第5章 創新探索——新時期廣州市詳細規劃「編審管」制度優化與探索 5 1 新時期詳細規劃「編審管」新理念 5 1 1 老城市新活力激發 5 1 2 增量與存量協同 5 1 3 剛性與彈性結合 5 1 4 見物與見人融合 5 1 5 管理向治理轉變 5 2 詳細規劃編製制度優化策略與探索 5 2 1 建立系統化總詳傳導路徑機制 5 2 2 構建分層規劃編製管理體系 5 2 3 實行全域全覆蓋的差異化規劃管控 5 2 4 響應落實城市管理新理念、新需求 5 2 5 廣州都會區生態廊道控規實踐 5 3 詳細規劃審批制度優化策略與探索 5 3 1 探索建立分層審批制度 5 3 2 健全符合性審查機制 5 3 3 完善分類調整制度 5 3 4 廣州市南沙新區實踐 5 4 詳細規劃管理制度優化策略與探索 5 4 1 建立數據動態更新機制 5 4 2 建立以單元為載體、以鎮街為主體的規劃評估機制 5 4 3 銜接社區設計師制度 5 4 4 廣州市「社區設計師」實踐 5 5 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 1 結論 6 2 展望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