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古代神話和史詩研究 (上下冊) 辜正坤 978710022792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2,41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外國古代神話和史詩研究 (上下冊)
ISBN:978710022792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辜正坤
頁數:126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69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外國古代神話和史詩研究(套裝全兩冊)》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是系統研究外國神話史詩的專著。全書分緒論以及外國神話學研究、外國史詩研究現狀通論、蘇美爾神話史詩研究、古埃及神話研究、赫梯神話史詩研究、古印度神話史詩研究、希伯來神話研究、古希臘神話史詩研究、古羅馬神話史詩研究、伊朗古代神話和史詩、古英語史詩《貝奧武甫》主題研究、德國神話史詩《尼伯龍人之歌》研究、西班牙語史詩研究、拉丁美洲神話概述等十四個專題。該書既有總論式的神話學理論研究,也有按國別或語言分類的專題研究。理論研究介紹了外國神話學的主要流派,同時提出了富有創見的中國神話學理論。專題研究既有宏觀層面的介紹,也關注人物分析、文本細讀、史料發掘等具體方面。

作者簡介
辜正坤,北京大學世界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導。

目錄
緒論
1 本課題研究意義與現狀略述
2 關於神話和史詩的基本理解
3 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 1 本課題的總體主攻方向
3 2 研究思路
3 3 研究方法問題
4 本課題理論創新程度或實際應用價值
5 本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略述
5 1 外國神話學研究專題
5 2 外國史詩研究現狀通論專題
5 3 蘇美爾神話史詩研究專題
5 4 古埃及神話研究專題
5 5 赫梯神話專題研究專題
5 6 古印度神話史詩研究專題
5 7 希伯來神話研究專題
5 8 古希臘神話史詩研究專題
5 9 古羅馬神話史詩研究專題
5 10 伊朗古代神話和史詩研究專題
5 11 古英語史詩《貝奧武甫》主題研究
5 12 德國神話史詩《尼伯龍人之歌》研究
5 13-14 西班牙語史詩研究、拉丁美洲神話概述
餘論
6 神話和史詩的差別與關係略論
6 1 古代神話和史詩的主要差別
6 2 神話和史詩:對立與統一關係
6 3 神話和史詩的盛衰與特定的環境和社會狀況呈反比或正比關係
6 4 神話演變為史詩:神性的衰減和人性的張揚
第一專題 外國神話學研究
1 神話解讀法門多元互補系統論
1 1 神話定義
1 2 學術性神話定義
1 3 神話有沒有道德教訓的目的?
2 隱喻學派
2 1 隱喻說定義
2 2 古希臘哲學如何推動了神話研究的隱喻性闡釋
2 3 隱喻說:從科學性追求到不科學性結論
2 4 隱喻說:古希臘人道德意識的升華
2 5 塞諾芬尼提出自己信奉的新神
2 6 塞諾芬尼的神是善良的沒有惡性的神
2 7 隱喻說:理路缺陷、學術暗示性後果、本義與現代學者對於隱喻的闡釋義
第二專題 外國史詩研究現狀通論
第三專題 蘇美爾神話史詩研究
第四專題 古埃及神話研究
第五專題 赫梯神話史詩研究
第六專題 古印度神話史詩研究
第七專題 希伯來神話研究
第八專題 古希臘神話史詩研究
第九專題 古羅馬神話史詩研究
第十專題 伊朗古代神話和史詩
第十一專題 古英語史詩《貝奧武甫》主題研究
第十二專題 德國神話史詩《尼伯龍人之歌》研究
第十三專題 西班牙語史詩研究
第十四專題 拉丁美洲神話概述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外國古代神話和史詩研究(套裝全兩冊)》:
列維一施特勞斯明白這層道理。但是他並非是為無文字的文化或者說原始文化的獨特優越性的失落擔心,他主要是為西方文化,尤其是法國文化的未來擔心,認為它們面臨文化信息過度交流的威脅。但其實,列維一施特勞斯的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縱觀全球,真正受到過度文化信息交流威脅的民族和國家不在西方,而在東方,尤其是印度和中國這樣的國家。
但是列維一施特勞斯關於文化創新與文化信息交流之間的關係的論述確實極有見地,值得中國當代文化建設者高度重視。遺憾的是,中國各界幾乎一直忽略這一點。相反,近百年來,有大量的中國學者總是怕文化上的交流不夠,過度地強調、呼籲引進外國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儘管從特定的歷史條件看,有時這種呼籲是很有正面意義的,但在更多的時候,實際上是負面意義大於正面意義。回顧過去,民國的30多年和改革開放后的40多年,中國曾先後掀起了兩度持續地翻譯介紹西方文化的大潮。這種長達70多年的大潮固然給中國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不少有益的文化因素。但是持續不斷、不加甄別的過度引進,很快就使有效的借鑒利用蛻化成典型的單向的「過度交流」。這種典型的單向的過度的文化信息交流很快令中國社會處於過度的外來文化信息泛濫狀態。結果,中國文化自身不但沒有真正獲得大的創新,反倒是在日益湮滅。放眼全國,到處是囫圇吞棗、食洋不化的現象。在絕大多數的現代中國文化領域,西方文化話語權都佔了壓倒性的優勢。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哲學、文學、藝術學、建築學乃至宗教學,都是清一色的西方同類教科書的變相翻版。中國學人不僅僅喪失了話語權,也喪失了起碼的創新能力。鋪天蓋地的所謂學術論文,絕大多數是西方各類學術成果的改寫、編譯或各類西式理念的排列組合式的加工轉手買賣。中國學術界湧現了大量的熟知西方知識的西式學者,但是卻鮮有自己的思想家。鄧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是偉大的。但是,中國人的思想並沒有真正得到解放,而是由於過度文化信息交流而更深地陷入西方思想的泥坑。中國人也許從「文革」的思想模式中解放出來了,但卻更牢地套上了西方思想模式的枷鎖。中國到處是西方思想的奴才,很少看到具有真正本色的中華民族思想特質的中國學人。
那麼,目前中國文化要創新,顯然應該大力借鑒利用上述思想。
首先,要限制對外來文化的過度引介,這就是列維一施特勞斯所說的非充分交流條件。「非充分交流」並非不交流,而是要對交流加以限制,不能讓外來文化信息一擁而入。「只有在非充分交流條件下,這種文化才能有所創新。」
其次,必須了解中國文化自身的長處和獨創性。即列維一施特勞斯所謂「必須對自身文化的優越性(即相對於他種文化及其擁有者的優越性)瞭然于胸。」但是,接著而來的問題必然是:如何才能了解中國文化自身的長處和獨創性呢?
最後,必須進行切實可行的中西文化比較。必須在各個層面上,例如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文學、藝術學、宗教學等諸多領域,進行條分縷析、褒貶得當的比較甄別。有比較才有鑒別。單獨研究中國文化會陷入「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境地。只有把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對立起來,將西方文化作為參照,我們才最容易鑒別出中國文化自身的優劣長短。
以上是就廣義的文化而言,具體到目前的神話研究而言,我們也應該採用上述三大策略。
首先,對外國神話的引入要適當加以限制,使之處於非充分交流條件下。例如對古希臘、羅馬神話的介紹就應該適可而止,不應過度介紹,尤其是其中的包含較多負麵價值觀的神話,不應該過多地介紹給中國讀者。
其次,要對中國神話本身的優越性和獨創性有清醒的認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