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一書讀懂物聯網-基礎知識+運行機制+工程實現 ISBN:9787115629234 出版社:人民郵電 著編譯者:曹洪偉 潘維 韓冬 頁數:27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629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物聯網工程技術為核心內容,結合數據處理的流程和技術,介紹了物聯網的基礎知識、運行機制及工程實現。 本書分為6部分,總計16章,內容包括物聯網基礎、物聯網的體繫結構、物聯網的應用、數據的感知、物體的辨識、嵌入式系統、局域連接性、廣域傳輸與網路、物聯網的通信協議、數據存儲、數據分析與處理、物聯網產品設計與工程實現、物聯網系統設計與工程實現、物聯網的標準化、物聯網的安全性、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 本書可作為從事物聯網工程相關工作的入門讀物,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學科、電子工程、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參考書。作者簡介 曹洪偉,原百度DuerOS首席佈道師,原渡鴉科技CTO,目前從事智能物聯網操作系統的研發。20多年軟硬體產研經驗,擁有40多項國內外專利,著有《BREW進階與精通》,《深入分散式緩存》的作者之一,《計算機網路問題與解決方案》《區塊鏈應用開發實戰》《基於混合方法的自然語言處理》的共同譯者,日常維護著公眾號wireless_com和CSDN同名博客。目錄 第1部分 認知物聯網第1章 物聯網基礎 1 1 物聯網的起源與發展 1 1 1 國際組織對物聯網的關注 1 1 2 國際社會對物聯網的關注 1 1 3 我國對物聯網的關注 1 2 物聯網解決哪些問題 1 3 物聯網的領域界定——六域模型 1 4 物聯網的相關辨析 1 4 1 物聯網與CPS 1 4 2 物聯網與感測網 1 4 3 物聯網和互聯網 1 4 4 物聯網與泛在網路 1 5 技術發展對物聯網的影響 1 5 1 半導體技術的發展 1 5 2 感測器技術的發展 1 5 3 近距離通信技術 1 5 4 互聯網的發展 1 5 5 雲計算的發展 1 6 小結 第2章 物聯網的體繫結構 2 1 物聯網的概念模型 2 2 物聯網中的組成節點 2 3 物聯網的分層體繫結構 2 3 1 感知層特徵 2 3 2 網路層特徵 2 3 3 應用層特徵 2 4 物聯網的產業鏈 2 5 物聯網的價值網 2 6 物聯網的生態系統 2 7 小結 第3章 物聯網的應用 3 1 智能助手 3 2 智能家居 3 3 智能建築 3 4 智慧園區 3 5 智能工廠 3 6 智能交通 3 7 智慧城市 3 8 智慧地球 3 9 小結 第2部分 數據的感知與採集 第4章 數據的感知 4 1 物體的數據表達 4 1 1 物體屬性 4 1 2 物體狀態 4 1 3 物體動作 4 1 4 物體能力 4 1 5 物體特徵的元數據描述 4 2 感測器 4 2 1 感測器的分類 4 2 2 感測器的特性 4 2 3 感測器的工作原理 4 2 4 感測器的發展方向 4 3 感測器在電子產品中的應用示例 4 3 1 iPhone一代與多點觸控屏幕 4 3 2 iPhone 2、iPhone 3中3G技術的應用與定位導航技術 4 3 3 iPhone 4的前置攝像頭、雙麥克風和陀螺儀 4 3 4 iPhone 5S的生物識別 4 3 5 iPhone 6 Plus和iPhone 6S Plus 4 4 感測器的選型原則 4 4 1 性能指標 4 4 2 硬體介面和信號輸出形式 4 4 3 成本分析 4 4 4 工作環境 4 4 5 關注故障分析 4 5 感測器在物聯網系統中的應用示例:橋樑監測 4 5 1 橋樑監測的指標體系 4 5 2 數據採集 4 5 3 橋樑監測點管理 4 6 小結 第5章 物體的辨識 5 1 物聯網標識 5 1 1 對象標識 5 1 2 通信標識 5 1 3 應用標識 5 1 4 物聯網標識的發現服務 5 2 EPC系統 5 2 1 EPC編碼標準 5 2 2 EPC編碼的解析技術進展 5 3 條碼和二維碼 5 4 磁卡與IC卡 5 4 1 磁卡 5 4 2 IC卡 5 5 電子標籤 5 5 1 什麼是RFID 5 5 2 RFID的工作原理和技術特點 5 5 3 RFID的產品分類 5 6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5 6 1 人臉識別 5 6 2 語音識別 5 6 3 指紋識別 5 6 4 虹膜識別 5 6 5 皮膚識別 5 6 6 體形識別 5 6 7 簽字識別 5 7 小結 第6章 嵌入式系統 6 1 嵌入式系統基礎 6 1 1 嵌入式微處理器 6 1 2 嵌入式系統中的相關存儲 6 1 3 嵌入式系統的相關介面 6 1 4 嵌入式系統的初始化 6 1 5 嵌入式操作系統 6 2 嵌入式系統的設備類型 6 2 1 智能塵埃 6 2 2 一般計算能力的嵌入式設備 6 2 3 可穿戴設備 6 2 4 智能設備 6 3 物聯網終端的操作系統 6 4 嵌入式系統的應用框架 6 4 1 應用框架 6 4 2 手機上的應用框架 6 4 3 M2M的應用框架 6 4 4 面向JavaScript的嵌入式應用框架 6 5 嵌入式系統的更新升級—OTA 6 5 1 OTA方案的特點 6 5 2 OTA系統的參考架構 6 5 3 OTA的服務流程 6 5 4 OTA中的交互協議 6 6 小結 第3部分 數據的傳輸與網路 第7章 局域連接性 7 1 嵌入式系統的內部連接性 7 1 1 常見匯流排 7 1 2 常見介面 7 2 紅外通信 7 3 藍牙 7 3 1 藍牙設備的組網 7 3 2 經典藍牙的通信過程 7 3 3 低功耗藍牙的通信過程 7 4 Zigbee 7 4 1 Zigbee協議與網路 7 4 2 Zigbee的通信機制 7 5 Wi-Fi與WLAN 7 5 1 Wi-Fi及其組網模式 7 5 2 WLAN 7 5 3 6LoWPAN 7 6 其他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7 6 1 各種反向散射技術 7 6 2 反向散射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潛在應用 7 7 邊緣網路 7 7 1 各種局域連接性技術的對比 7 7 2 從邊緣網路到邊緣智能 7 8 小結 第8章 廣域傳輸與網路 8 1 移動蜂窩通信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