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叢書 (全6冊) 陳松長 978754744607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東畫報
NT$4,57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叢書 (全6冊)
ISBN:9787547446072
出版社:山東畫報
著編譯者:陳松長
頁數:200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698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叢書是國內第一套從書法藝術研究的角度,對戰國秦漢時期簡帛文獻的書體特徵、筆畫形態、結構特點、書法風格進行個案性具體分析,揭示戰國古文、秦漢古隸和兩漢墨跡簡帛書風特徵的專門叢書,對戰國秦漢時期的書法藝術研究和早期中國書法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李松儒,女,1980年生,遼寧瀋陽人,瀋陽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學士,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歷史文獻學(古文字方向)碩士、博士,吉林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現為吉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已出版專著《戰國簡帛字跡研究:以上博簡為中心》《清華簡〈系年〉集釋》兩部,發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

目錄
《兩漢簡牘墨跡研究(精)/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叢書》
凡例
緒論
第一章 西漢前期簡牘及墨書
第一節 新出土西漢前期簡牘
第二節 西漢初隸變與簡牘墨書
第二章 西漢中後期簡牘墨書
第一節 近年新出西漢中後期簡牘
第二節 武帝間隸變收官、漢隸成熟
第三章 東漢簡牘墨跡書法
第一節 近年出土東漢簡牘
第二節 東漢後期新體漸趨成熟普及
第三節 東漢後期簡牘書法的書史意義
第四章 兩漢墨跡書法發展
第一節 秦漢以上手書體演進概觀
第二節 兩漢(簡牘)墨跡脈絡梳理與研究
第三節 兩漢(簡牘)墨跡在書史上的位置與價值
第五章 漢代墨跡書法與銘石書刻比較
第一節 簡牘以外的朱墨書跡
第二節 手書體與銘石體的錯位與同步
第三節 簡牘與銘刻:不同的應用場合與書刻觀念
第四節 碑碣書手與簡牘書手的關係
第五節 東漢中後期簡牘書與碑銘體比較
第六章 漢簡書手及相關問題探究
第一節 漢簡署名及其演變
第二節 漢簡署名與書手舉例分析
第三節 漢代文吏制度與簡牘書寫
參考文獻
後記
《戰國楚簡書風研究(上下)(精)/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叢書》

凡例
緒論
第一章 戰國文字劇變與楚簡新風
第一節 楚簡文字的簡省及其影響
第二節 楚簡文字飾符繁化及其審美價值
第三節 文字「異化」與書法結構法則的豐富化
小結
第二章 戰國文書簡風格多元化格局中的楚簡書風
第一節 包山楚簡與睡虎地秦簡書風比較——論六國古文與秦古隸書風的差異16l
第二節 晉系侯馬盟書與包山楚簡書風比較——論南北書風的異同
第三節 曾侯乙墓簡與包山楚簡書風比較——論楚系不同地域書風的異同
小結

第三章 書手與典籍——楚簡書風個性張揚,多元發展(上)
第一節 論最早的道家典籍《老子》的質樸簡約風格——戰國寫經體的書寫式樣
第二節 論墨家典籍《容成氏》剛健厚拙的書風——兼論破圓為方的側鋒筆法
第三節 論兵書《曹沫之陳》蕭散洒脫的書風——兼與《天子建州》《容成氏》作風格比較
第四節 論《性自命出》奇詭流媚的草篆書風——兼論鳥蟲書以及草化的影響
第四章 書手與典籍——楚簡書風個性張揚,多元發展(下)
第一節 論《用日》篆引工穩、結構瘦長的書風
第二節 論《孔子見季桓子》疏野真率的書法風格——兼論戰國文字草化與草法萌芽
第三節 論《周易》瘦硬內斂的書風——以主次兩書手的比較為視域
第四節 戰國竹書不同書手、相同文本書跡比較研究——以《天子建州》甲、乙本為例
小結
第五章 傳抄與馴化——楚典籍簡書風的變調
第一節 論《孔子詩論》整飭精嚴、勁峭縝密的書風——兼論其齊系書體特點
第二節 郭店《語叢》的修長秀美書風——兼論東周「古文篆書」書體特點
第三節 《良臣》《姑成家父》中的晉楚書風融合現象
第四節 上博《緇衣》南北交融的書風——基於與郭店《緇衣》的比較
第五節 論《唐虞之道》齊系書風特點——兼與《忠信之道》比較
小結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里耶秦簡書法研究(精)/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叢書》
《清華簡字跡研究(精)/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叢書》
《中國簡帛書體研究(精)/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叢書》

前言/序言
著名學者王國維早在20
世紀20年代就指出:「古來
新學問起,大都由於新發見
。」可以說,這句話至今仍
是至理名言,不僅新學問如
此,中國書法史的研究也是
如此。
清代的碑學興盛,既得
力于梁血巘的卓識、鄧石如
的創新、包世臣和康有為的
理論闡釋,更受惠于南北朝
碑版的大量發現與整理,從
而使碑學從覺醒走向成熟,
與帖學分庭抗禮,成為別開
生面的書法流派。
自20世紀初在西北發現
漢簡以來,全國各地層出不
窮地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簡帛
文獻,這些簡帛書跡,生動
形象地展示了戰國至魏晉時
期的各種筆墨精彩。特別是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
簡帛學的興盛,大量簡帛材
料迅速整理出版,簡帛書法
的研創已成為當今書法界的
熱門,簡帛書風也已儼然成
為一種新的流派。可以斷言
,簡帛學必將作為一門堪與
帖學和碑學抗行的學問而傳
之於世。
當然,簡帛學不只是關
于書法的專門學問,還是包
括簡帛書法研創在內的一門
外延甚寬,與考古學、文獻
學、歷史學、語言學、書學
等多學科都有密切關係的學
問,簡帛書法的研創僅僅是
簡帛學的一個很小的分支而
已,但從中國書法史的角度
來看,簡帛書法又是現在所
知時代最早、也最具有生命
活力的一種墨跡書體,那數
以萬計、形制各異的戰國古
文、秦漢古隸、漢代草書、
魏晉行楷等竹木簡牘,給中
國書法史增添了豐富而珍貴
的千年遺墨,同時也給戰國
至魏晉的書法史研究提供了
新的視野,為簡帛書法的現
代創作提供了鮮活生動的范
本。
為了推進簡帛書法的研
創,湖南大學早在2015年
就專門成立了「湖南大學中
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
,舉辦過三次中國簡帛書法
研究的學術研討會,我們曾
提出過「簡帛書道」的概念。
我們認為,要詮釋和推廣「
簡帛書道」,至少應大力推
動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從
戰國到魏晉時期各種簡帛書
體的學術研究,二是要舉辦
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創的高
級培訓班,在全國範圍內培
養簡帛書法的研創人才,推
動簡帛書法的藝術創作。
可以說,本叢書的編撰
就是我們對「簡帛書道」進行
詮釋的一次嘗試,我們希望
通過對簡帛書體的分別研究
來解讀簡帛書法的要義,同
時也為普及簡帛書法作點貢
獻。為此,我們早在2016
年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舉辦
的第一屆中國簡帛書法藝術
研討會上就有了這方面的構
想,后因機緣巧合,與當時
在山東畫報出版社做編輯的
韓猛先生一拍即合,擬定邀
約幾位對簡帛書跡、簡帛書
體藝術研究各有成績的中青
年學者,分別就戰國楚簡古
文、秦漢簡帛書體展開研究
探討,一起來編撰一套中國
簡帛書法藝術研究的叢書,
以推動簡帛書法藝術的研究
和創作。經過近半年的邀約
和磨合,大家都欣然同意參
加本叢書的撰寫,並分別提
交了各自擬定的書目,即我
們現在所看到的五本專著,
它們分別是:
1 《中國簡帛書體研究
》(陳松長)
2 《清華簡字跡研究》
(李松儒)
3 《戰國楚簡書風研究
》(朱友舟)
4 《里耶秦簡書法研究
》(向彬)
5 《兩漢簡牘墨跡研究
》(王曉光)
很幸運的是,我們所提
交的這個選題和構想,得到
了學界的高度認可,相繼人
選了「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
出版規劃和2020年國家出
版基金資助項目,從而有效
地推動了本叢書的撰著進程

現在呈現給讀者的這套
叢書,它所包括的應該說是
各位作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專
長所撰寫的一些研究專題。
由於各位的研究取向和研究
方式不同,叢書並沒要求采
用完全一樣的撰寫體例,而
這也許是本叢書的特色之一
吧。當然,無論是什麼研究
所提供的成果,都是階段性
的,每個人的研究視野和研
究成果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們只希望本叢書的出版
能引起書法藝術界對簡帛書
法藝術研究的關注,能推動
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的研究與
創作。如果能有此作用的話
,那我們的初衷也就基本實
現了。
本叢書的出版要感謝山
東畫報出版社領導的大力支
持和強力推動,感謝編輯們
的辛勤而專業的編校。可以
說,沒有各位的辛勤付出,
本叢書的出版也許還在計劃
之中。
是為序。
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
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陳松長
2021年10月30日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