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2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適格納稅人的法理基礎與實現機制 ISBN:9787576406924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著編譯者:李慈強 頁數:35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543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從目前的現實國情來看,我國廣大的納稅人始終存在著其對自身在財稅法治建設進程中參与不力、認知不夠、權利不彰以及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有鑒於此,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本書提出了「適格納稅人」這一全新的概念,並對其理論基礎、概念內涵、判斷標準、價值源流等進行了深入分析。作者從能力培養與提升的角度系統論證了適格納稅人的實現機制,進一步豐富了納稅主體理論、稅收征管理論,有助於改變實踐中納稅人與徵稅機關二者往往處於嚴重失衡的境地,完成從「法律賦能」到「權利的實現」的轉變,從而實現實體稅法和程序稅法的有機統一。 本書遵循「傳授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塑造法律人格培育法治信仰」的理念,結合納稅人主體建設和稅收征管改革提出「個體能力提升——集體氛圍營造——制度程序優化——社會協同共治」的路徑,以此增強納稅人的法律素養,提高納稅人的稅收避從度,滿足「始於納稅人需求,基於納稅人滿意,終於納稅人避從」的目標,最終實現財稅領域的良法善泊治。作者簡介 李慈強,1984年生,湖南耒陽人,法學博士、博士后,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講師、財稅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財稅金融法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財稅法學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財稅法、金融法、經濟法。近年來,在《法商研究》《法制日報》等核心報刊發表論文三十佘篇。主持中國法學會部級研究課題、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校級科學研究課題等多項,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重點項目等課題研究。榮獲第七屆中國青年法學論壇二等獎、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3年全國經濟法學博士論壇二等獎、北京市2014屆市級優秀畢業生、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2015年優秀論文一等獎等獎項。目錄 引言第一章 現象與反思:法治視野下納稅人的困境與不足 第一節 參与不力:財稅法治建設中納稅人的失聲 第二節 認知不夠:法治視野中納稅人角色的混同 第三節 權利不彰:義務主義導向下納稅人的迷思 第四節 能力不足:財稅法治建設中納稅人的缺位 第二章 概念與範疇:適格納稅人的提出與展開 第一節 適格納稅人的概念與凝練 第二節 適格納稅人的判斷標準 第三節 適格納稅人的三大層次 第四節 適格納稅人的立法確認與完善 第三章 價值與溯源:適格納稅人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財政信託理論與納稅人權利本位 第二節 監督抗衡理論與納稅人主體能力建設 第三節 法治遵從下的納稅人監管與治理 第四節 稅收共治格局與社會多元治理 第四章 能力與素養:適格納稅人的內涵建設 第一節 適格納稅人的立法參与權 第二節 適格納稅人的納稅履行權 第三節 適格納稅人的公共參与權 第四節 適格納稅人的財政監督權 第五章 教育與啟蒙:稅收法治教育的提倡與構建 第一節 從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稅收法治教育的目標定位 第二節 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稅收法治教育的核心重點 第三節 從知識灌輸到理念培育:稅收法治教育的內容擷取 第四節 從課堂為主到多元協同:稅收法冶教育的路徑選擇 第六章 結社與協同:納稅人的個體主義與集體提升 第一節 個人視角下的納稅人及其維權運動 第二節 公共理性與納稅人權利的反思 第三節 納稅人視角下的社團建設與自我教育 第四節 納稅人協會的發展方向與展望 第七章 流程與操作:法治視野下的稅收征管程序的優化 第一節 落實稅收法定與誠實信用推定 第二節 強化權利意識與納稅人自主選擇 第三節 完善稅收宣傳與推進納稅服務 第四節 規範預先裁定與信賴利益保護 第八章 補強與規範:稅務代理有序發展與納稅人能力提升 第一節 稅務代理的價值及規範執業的意義 第二節 稅務代理行業的現狀和問題 第三節 稅務代理行業的法治困境 第四節 稅務代理的規範發展與展望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