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構建論集 ISBN:9787208186064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金福林 叢書名:學術月刊叢書 頁數:64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534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這一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主題,選編了近十年來發表在《學術月刊》上的學術論文。按照發表的時間順序編排,基於中國國情、文化自信,對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建構進行討論,涉及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美學、語言學等學科,各篇文章的作者對各自領域內構建中國自身的話語體系進行了深入思考。總體來看,收錄的文章既有對西方學術話語的批判反思,以此闡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的必要性;也有對中國的學術體系建設和發展脈絡的分析,結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提倡用更具時代特性的學術話語及方法來思考處理當下的問題。目錄 序論中國學術的自我主張 /吳曉明 中華文明的基本特質 馬 戎 「中國研究」的國際視野與本土意義 /周曉虹 中國學術國際話語權的立體化建構 /胡欽太 理論自覺與當今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 /鄒詩鵬 走向知識共同體的學術 ——兼論回到中國語境的重要性 /汪涌豪 概念史研究的中國轉向 /孫 江 從特殊中發現一般 ——反思中國經驗的闡述問題 / 張 靜 當代學術話語建設:一個長時段的思考 / 章 清 學術創新與論辯合理性的擴充 /高瑞泉 研究手段、知識更新與價值訴求 / 陳 恆 向「中體西用」的本義回歸 /李天綱 學術主體意識與國際化: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規則往何處去? /鄭 戈 互聯網時代的兩個學術場域與創新評價機制 /許紀霖 現代性視域下的中國傳奇 /高瑞泉 現代性的認知維度 /郁振華 中國崛起時代如何重新思考現代性 /丁 耘 漢語哲學:方法論的意義 /韓水法 我們可以通過漢語做何種哲學 /孫周興 自覺的兩種進路 ——中國哲學與漢語哲學的論域 /程樂松 巨變時代的中國政治學研究議程 /楊光斌 重建中國政治思想史範式 /姚中秋 行政理性場景的演變格局:傳統、現實與未來 /羅梁波 範式的轉型:政治科學研究與學術期刊的使命 /包剛升 中國開放型發展道路的特性 ——質疑「廉價勞動力比較優勢戰略」 /張幼文 中國四十年開放型發展道路:戰略節點與理論內涵 /張幼文 新中國70年經濟發展的邏輯與發展經濟學領域的重大創新 /任保平 新中國70年經濟制度變遷:理論邏輯與實踐探索 /李 萍 杜乾香 大國崛起:東亞模式與中國道路 /張衛國 王 雙 鄉土中國的現代化 ——鄉村基層治理中的政府和社會 / 王丹利 陸 銘 法理學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的意義 /陳金釗 新中國政法話語的流變 /侯 猛 歷史中國的分配正義:實踐與思想 / 蘇 力 以科學立法促進刑法話語體系發展 /劉艷紅 非歷史無創新 ——中國社會學研究的歷史轉向 / 肖 瑛 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當代形態的科學本性 /馬龍潛 蘇聯理論模式與中國學術重建 ——以當代文藝學的學科命運為例 /夏中義 中華審美現象學的構成 /楊春時 中西審美現象學的時空結構差異 /仲 霞 「意象」與中國當代美學的現象學闡釋 ——以葉朗、張祥龍、楊春時的美學研究為例 毛宣國 新中國七十年文化研究的演進邏輯及其反思 肖偉勝 主體間性與中國當代美學 ——「新時期」之回顧及「新時代」之展望 郭勇健 中國思想史研究中的學派、話語與話域 李振宏 歷史地理學界「話域」與「話語」的融通 /侯甬堅 西物東漸與歷史研究話域的拓展 /熊月之 中國史學史學科體系的思考 /喬治忠 深化中國史學史研究的構想 /羅炳良 中國史學史研究視角的轉換 /錢茂偉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