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史學百年文存-全十卷 本書編寫組 978720119749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天津古籍天津人民
NT$10,17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南開史學百年文存-全十卷
ISBN:9787201197494
出版社:天津古籍天津人民
著編譯者:本書編寫組
叢書名:「南開史學百年文存」叢書
頁數:10冊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59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南開史學誕生於風雲激蕩的五四運動時期。1919年南開大學創建伊始,即設有歷史學一門。從1923年正式創系,2000年改組為學院,至今南開史學走過了漫長而絢爛的崢嶸歲月。值此百年重逢的歷史節點,歷史學院決定編纂「南開史學百年文存」叢書,以彰顯南開史家群體艱辛紮實的學術探索和豐碩厚重的治史業績,為這不平凡的世紀光影立此存照。

目錄
《南開史學百年文存·先秦至隋唐卷》
好大王碑考釋
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府兵
殷商疆域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點」和「面」的概念
唐代藩鎮類型及其動亂特點
秦漢時期中央與地方關係新論
商與西周時期的天神崇拜
《左傳》無經之傳考
論魏晉士人的「覺醒」及其社會背景
中古華北的鹿類動物與生態環境
殷卜辭所見先公配偶考
呂后「病犬禍而崩」新說
——從醫療史的視角對呂后之死史料的解釋
秦漢時期的「賜民爵」及「小爵」
論兩漢風俗觀念的政治文化特性
兩周之際「二王並立」歷史再解讀
王父王母考
——兼論《爾雅·釋親》的時代問題
讀陸長源《上宰相書》札記
——圍繞安史亂后尚書六部功能的考察
八至十世紀的敦煌杜氏家族研究
——兼及藏經洞文書的「偏向性」
皇天與上帝之間:從殷周之際的天命觀說文王受命
中國中古時期樂浪郡形象的變遷
資源區位、技術工具與區域社會
——明清以降中國西北地區的水力加工業
「縣官」之由來與戰國秦漢時期的「天下」觀
商周東土夏遺與夏史探索
《西涼建初籍》與魏晉時期的職役戶籍
秦漢時期的「妖言」
唐代地方官府水旱祈禱與水利資源控制
——以泉神祠廟石刻為中心
8世紀末吐蕃佔領于闐史事鉤沉
仲?父簋銘文所見人物關係與宗法史實
——兼論「南申」「西申」的名號問題
編後記
《南開史學百年文存·宋元明清卷》
農民起義與張獻忠
略論明代軍屯士卒的身份和軍屯的作用
清代的幕府
清兵入關與吳三桂降清問題
論皇太極繼位初的一次改旗
地理環境與明代女真族社會經濟的特點
明代北京的商業活動
明清?民考略
《清史稿·仁宗本紀》正誤
明代民間宗教反叛性質探討
貢獻突出的抗倭援朝將領宋應昌
馬可·波羅到過中國
——對《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一書的回答
明代重賦出於政治原因說述論
元代「常朝」與御前奏聞考辨
合失身份及相關問題再考
明朝後妃在皇位繼承危機中的作用
元代縣尉述論
官治、民治規範下村民的「自在生活」
——宋朝村民生活世界初探
祈福:康熙帝巡遊五台山新探
乾隆之生母及乾隆帝的漢人血統問題
明清時期華北的商業城鎮與市場層級
正嘉之際明朝對葡外交之確定
——以丘道隆《請卻佛郎機貢獻疏》為中心
明代日本對華施為考辨
明清時期徽州的清明會及其清明墓祭活動初探
中國歷代疫病應對的特徵與內在邏輯探略
唐宋城隍信仰發展狀況考論
清初的奏事體制與政務運作
宋金之際中國北方雲門宗的傳承
——以佛覺法瓊、慧空普融法脈為中心
論孝定李太后崇佛與晚明佛教復興
——以福建寧德支提寺為例的考察
再論大觀改元
——從宋代歷史語境中的《易·觀》談起
元朝太廟中的蒙古「國禮」
編後記
《南開史學百年文存·中國近代史卷》
《南開史學百年文存·中國現代史卷》
《南開史學百年文存·專門史卷》
《南開史學百年文存·世界上古中古史卷》
《南開史學百年文存·歐美卷》
《南開史學百年文存·亞非拉卷》
《南開史學百年文存·日本卷》
《南開史學百年文存·文博考古卷》

前言/序言
南開史學誕生於風雲激蕩的五四運動時期。1919年南開大學創建伊始,即設有歷史學一門。從1923年正式創系,2000年改組為學院,至今南開史學走過了漫長而絢爛的崢嶸歲月。百年以來,先賢碩學篳路藍縷,後繼者恢弘開拓,逐漸形成了「中外交融,古今貫通」的學科特色和「惟真惟新,求通致用」的史學傳統,從而奠定了南開史學在海內外學術界的重鎮地位。
20世紀20年代初,應張伯苓校長的邀請,「史界革命」巨擘梁啟超欣然來校,主講「中國歷史研究法」,揭櫫現代新史學的兩大要義,即改造中國史學和重寫中國歷史。梁氏對於人類文明視野下的中華民族史寄予無窮之期待,並有在南開籌設「東方文化學院」、切實推進文化傳統研究的非凡構想。1923年秋,南開大學遷入八里台新址,正式建立歷史系,聘請「近代化史觀」的先驅蔣廷黻為創系主任,兼文科主任。不久,劉崇鋐、蔡維藩接踵而至。蔣廷黻前後執教六載,系統構建了南開世界史的課程體系。南開文科還有李濟、範文瀾、湯用彤、蕭公權、何廉、劉節、吳其昌、余協中等一批名家執教。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奉命南遷,先組「長沙臨時大學」,后移昆明,定名為「西南聯合大學」。三校史學系融為一家,弦歌不輟。史界翹楚如北大的姚從吾、毛准、鄭天挺、向達、錢穆,清華的劉崇鋐、雷海宗、陳寅恪、噶邦福、王信忠、邵循正、張蔭麟,南開的皮名舉、蔡維藩,以及聯大的吳?等,春風化雨,哺育一大批後起之秀。民族精魂、現代史學賴以延續和闡揚,功在不朽。
抗戰勝利以後,歷史系隨校重返天津,文學院院長馮文潛代理系務。文學院的規模原本不大,歷史系更是小中之小,馮氏苦心擘畫歷史系的發展事宜。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之際,北大歷史系主任鄭天挺、清華歷史系主任雷海宗聯袂赴津,轉任南開歷史系主任和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楊志玖、黎國彬、楊生茂、王玉哲、吳廷璆、謝國楨、辜燮高、楊翼驤、魏宏運、來新夏等卓越史家,雲集景從,歷史系獲得突破性發展,成為名家雲集的一流重鎮,一時有「小西南聯大」的戲稱。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歷史系除設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三個教研室外,又經教育部批准,陸續成立明清史、美國史、日本史和拉丁美洲史四個研究室,基本確立了布局合理、學術特色鮮明的學科結構。改革開放以後,南開史學更是煥發了勃勃生機。依託歷史系學科及人才的優勢,南開大學先後成立歷史研究所(1979年)、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日本研究中心(1988年)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1993年),在國內高校中率先創建博物館學專業(1980年)。在1988年公布的國家重點學科名單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地區國別史三個二級學科全部入選。
2000年10月,歷史系、歷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合併組建歷史學院,南開史學步入任重致遠的發展新階段。2007年,歷史學入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擁有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博士及碩士學位的授予權及博士后流動站。日本研究中心於2012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美國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和希臘研究中心相繼成為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同時設有中外文明交叉科學中心、科學技術史研究中心、生態文明研究院、古籍與文化研究所、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2017、2021年,世界史學科兩次入選教育部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歷史學院編製通過了以世界史為龍頭、中國史和考古學為支撐及協同的歷史學一流學科建設規劃。
從梁啟超、蔣廷黻、鄭天挺和雷海宗開始,南開史學歷經孕育(1919-1923年)、創業(1923-1952年)、開拓(1952-1978年)、發展(1978-2000年)和持續深化(2000年迄今)五個發展階段。每一代的南開學人堅持與時代同行,和衷共濟,在中國史、世界史、考古文博的學科體系、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方面踔厲風發,取得一系列卓越的學術創穫。正所謂:「百年風雅未銷歇,猶有勝流播佳詠。」試舉其犖犖大端者,分列三項,略述于下。
第一,立足學術傳統,彰顯史學重鎮之本色。南開的中國古代史研究積淀深厚,成就斐然。20世紀60年代,鄭天挺參与全國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編選計劃,主編《中國史學名著選》《中國通史參考資料》,成為全國歷史學子的必讀著作。鄭天挺、楊志玖等主編的《中國歷史大辭典》和劉澤華等撰寫的《中國古代史》,被視為20世紀末學界標誌性的學術成果。在鄭天挺、楊志玖、王玉哲、劉澤華、馮爾康、鄭克晟、南炳文、白新良、朱鳳瀚、張國剛、李治安、杜家驥、劉曉、陳絮、張榮強、夏炎和馬曉林等幾代學人的努力下,南開古代史研究在多個基礎性領域內佳作迭出,長期處於領先地位。譬如,先秦部族、家族、地理考訂,漢魏戶籍簡帛,唐代藩鎮,元代軍政制度、宗教和馬可·波羅,明代政治文化、典籍和佛教,清代幕府、八旗、滿蒙聯姻和區域經濟等。不僅上下貫通,形成若干斷代史學術重鎮,而且薪火相傳、代不乏人。
南開世界古史研究亦是源遠流長。雷海宗、辜燮高、黎國彬、周基?、王敦書和于可等前輩史家開闢荊榛,在古希臘、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史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陳志強領銜的拜占庭學團隊致力於探尋歷史唯物論指導下的拜占庭史宏觀理論,其重大成果頗受國際同行之認可。楊巨平首次將亞歷山大帝國、希臘化世界與絲綢之路開通綜合考察,為「一帶一路」的建設提供學理借鑒。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