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集 (上下冊) 杜桂萍 978702018279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文學
NT$1,39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侯方域集 (上下冊)
ISBN:9787020182794
出版社:人民文學
著編譯者:杜桂萍
叢書名:清代詩人別集叢刊
頁數:109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583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侯方域是明、清之際的著名的文學家,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集》以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侯朝宗玄孫侯必昌父子輯刊《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之力軒藏板本為底本,該本序、傳、年譜、詩文及遺稿收錄完備,校勘、刻工具精,較之他本更為良善。作者遵循底本不可輕改、能不改盡量不改的原則,對侯方域詩文做了重新整理,並參多本校異,就白文校勘質量來說有了新的提高。作者對侯方域散文、詩歌作品(包括遺稿)作全面的搜集與校勘,又輯底本外諸序跋題記、侯方域傳志、軼事等,及新編《侯方域年譜》、其父侯恂《南園詩文集》、其叔父侯恪《遂園詩集》作為附錄,便於學界深入研究。該書是作者二十多年來潛心研究侯方域的精品力作。
金句:
1、時有所創,創輒思;積創積思,乃知余平生之可悔者多矣。(《壯悔堂記》)
2、《詩》本經術,不同詞曲,其大者陳無外,微者道性情。(《與陳定生論詩書》)

作者簡介
王樹林,1956年12月生,南通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南通大學教學名師;南通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南通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帶頭人。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先後在《文學遺產》、《文獻》、《民族文學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中國文化研究》、《南通大學學報》、《國文天地》(台灣)、《文化中國》(加拿大)、《東亞文獻研究》(韓國)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七十余篇。出版學術著作《金元詩文與文獻研究》、《侯方域全集校箋》、《高士奇年譜》等。

目錄
目錄
前言
凡例
壯悔堂文集十卷
壯悔堂遺稿一卷附輯佚文
四憶堂詩集六卷附遺稿
附錄一序跋題記
附錄二傳志佚事贈答唱酬與悼祭詩文
附錄三侯方域年譜
附錄四南園詩文集
附錄五遂園詩集

精彩書摘
?司徒公與寧南侯書〔一〕
頃待罪師中,每接音徽,嘉壯志,又未嘗不嘆。以將軍之材武,所向無前,而犄角無人,卒致一簣遺恨。今兇焰復張,墮壞名城不下十數,飛揚跋扈,益非昔比。雖然天厚其毒,於斯極矣!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一時閫外士銳馬騰,有如將軍者乎!忠義威略,有如將軍者乎!久於行陣,熟悉情狀,有如將軍者乎!然則今日所稱?熊羆不二心者,舍將軍其誰?
老夫曩者倉卒拜命,固以主憂臣辱,金革之義,不敢控辭。亦緣與將軍知契素深,相須如左右手,倘得憑先聲,殲渠俘馘,實千載一時!不謂六年患難,病疢已篤,更遭家變,痛毀之過,遂致癃廢。爰以採薪之憂,未畢盡瘁。顧念高厚,末繇報塞。惟願將軍賈其餘勇,滅此朝食,是則十五年舊部,所以不忘老夫,而老夫藉手以答萬一,猶之其身耳矣。勉旃!勉旃!
鄉土喪亂,已無寧宇。闔門百口〔二〕,將寄白下。喘息未蘇,風鶴頻警。相傳謂將軍駐節江州,且揚帆而前。老夫以?必不然,?陪京卿大夫,亦共信之。而無如市井倉皇,訛以滋訛,幾於三人成虎。夫江州,三楚要害,麾下汛防之衝也。鄖、襄不戒,賊勢鴟張,時有未利,或需左次以驕之。儲威夙飽,殫圖收復,在將軍必有確畫。過此一步,便非分壤,冒嫌涉疑,義何居焉?若雲部曲就糧,非出本願,則尤不可。朝廷所以重將軍者,以能節制經緯,危不異於安也。荊土千里,自可具食,豈謂小飢動至同諸軍士倉皇耶?甚則無識之人,料麾下自率前驅,伴送室帑。匈奴未滅,何以家??生平審處,豈後嫖姚!或者以垂白在堂,此自綱紀,奉移內郡,何必雙旌聿來相宅?況陪京高皇帝弓劍所藏,禁地肅清,將軍疆場師武,未取進止,詎宜展覲?
語雲:「流言止於智者。」若將軍今日之事,其?流言,又不待智者而決之矣!惟是老夫與將軍,義則故人,情實一家,每聞將軍奏凱獻捷〔三〕,報效朝廷,則喜動顏色,傾耳而聽,引席而前,惟恐其言之盡也。或功高而不見諒,道路之口,發?無稽,則輒掩耳而走,避席而去,蹙乎其不願聞也。頃者浪語,最堪駭異,雖知其妄,必以相告。將軍十年建豎,中外倚賴,所當矜重,以副人望。郭汾陽功蓋天下,勢極一時,而國體所關,呼之未嘗不來,遣之未嘗不去,當其去來,若不自知其大將也。同時,臨淮亦與齊名,其後勢位之際,稍不能忘,偃蹇蹉跎,乃至偏較不復稟承。此無他,功名愈盛,責備益深,善處形跡,昭白宜早,惟三思留意焉!不盡。
【校記】
〔一〕「?」,各本卷首總目錄皆作「代」。
〔二〕「口」,備要本作「日」,誤。
〔三〕「凱」,本衙本、紅杏本作「覬」,誤。
【集評】
一 賈開宗等評點:(「是則十五年舊部」句)懇切。(「老夫以?必不然」句)先?寧南留地步。(「過此一步」以下四句)斬截!(「朝廷所以重將軍者」以下諸句)真使寧南無以借口。(「惟是老夫與將軍」以下諸句)又以交情,宛轉一番。望之愈深,責之愈嚴。(「當其去來」二句)妙於勸喻。
二 楊廷樞跋本文雲:「癸未,侯子居金陵,寧南左侯兵抵江州,旦夕且至。熊司馬明遇知其?司徒公舊部,請侯子往說之。侯子固陳不可,乃?署中?書以付司馬,馳致之寧南。後一夜,侯子晤友人云:『議者且倡內應之說。』遂以書抵議者而行。侯子禍雖不始此,然自此深矣。寧南旋得書而止,余嘗見其回司徒公稟貼,卑謹一如平時,乃知寧南感恩,原不欲負朝廷者,駕馭失宜,以致不終,深可嘆也。偶過侯子舟中,觀此書,感而識之。乙酉三月,楊廷樞記。」
三 賈開宗曰:銀?鐵畫,真正大經濟文章,凡有目者皆能見之。
四 王文濡《續古文觀止》曰:左之跋扈不應命、養賊縱寇業已明見共曉,書必?之回護以冀其萬一之悔。又以寇患之迫、聲望之崇以警戒而激勵之。又曰:此段(「老夫曩者倉卒拜命」一段)言身?未能報國而憂,將藉將軍之手以報國。?激起報國之心,亦動於之舊義。又曰:詞嚴義正,捫之有棱。種種猜測?之回護,?之解釋,情真語摯,寧南不死,安知不悔?此二事亦人情不過,位望非宜,說來入情入理。又曰:此段(「鄉土喪亂,已無寧宇」以下一段)借陪京尤見鄭重,以引薦之關切,望之愈深,責之愈嚴。同體共戚,文情越逼越緊。引出郭、李二人,情事恰合。

前言/序言
前言
侯方域(一六一八—一六五四),字朝宗,早年自號雜傭子,晚年堂號壯悔,河南商丘人,清初著名散文家、詩人。出生於官宦之家,戍籍。祖執蒲,天?間官太常寺卿;父恂,崇禎間歷官兵部侍郎、戶部尚書;叔父恪,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父祖皆明末東林黨人,以守道不阿被時人目?清流。
侯方域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這年後金努爾哈赤興兵反明,拔撫順,奪清河堡。?征遼備邊,明政府將矛盾轉嫁農民,這以後連續三年加征天下田賦,又逢天災,民不堪命。在侯方域出生後的三四年裏,大明王朝連續換了三個皇帝,東林黨人與閹黨的爭?愈演愈烈,各級官吏腐敗,官府整治無能?力。因備邊、黨爭,外加天災頻發,統治者與百姓間的矛盾更加尖銳,以致明末下層民眾造反烽起,至天?、崇禎間狼煙遍地,終至大廈傾覆,明朝滅亡。等侯方域知讀書,以魏忠賢?首的閹黨開始全面向東林黨人報復。官太常寺卿的祖父侯執蒲罷官後,父親時官御史的侯恂和官翰林院編修的叔父侯恪相繼罷官。這在侯方域早慧的心靈裏,留下了深刻的政治烙印。
侯方域自幼穎異過人,隨祖父讀書東園,記誦常兼數人。九歲時,因父罷官家居,同郡名士吳伯裔、伯胤兄弟常來向他父親求教,方域開始與同郡名士交往,參加社事活動。十歲那年,南昌萬元吉?歸德府推官,同郡名士正式成立雪苑社,侯方域上下其間,無不人人引重,文名不脛而走。崇禎元年(一六二八),閹黨敗,侯方域的父親、叔父漸次復官。這年冬天,侯方域隨父到了京師,拜在當時著名文人倪元璐的門下,學習八股文。倪元璐悉心指導,傳授文法,對侯方域以後的散文寫作影響很大,使他終生難忘。
侯方域從十一歲至二十一歲的十年間,除短暫回鄉應考完婚外,基本上是在京師度過的。他的父親侯恂由御史升?太僕寺少卿,又超拜?兵部侍郎,練兵昌平,繼升?戶部尚書。後?閣臣薛國觀、溫體仁所嫉而被誣下獄。父親的政治態度和用世思想,深深影響著漸趨成熟的侯方域,使他對腐敗的朝廷內幕一清二楚。崇禎五年(一六三二)春,十五歲的侯方域回鄉應童子試,他在《蚤發述懷》詩中寫道:「四國正風塵,結束將何往?紛紛戰龍蛇,悄悄驕魍魎。安得延津劍,劃然肅清朗!元侯二十四,跡與蕭曹仿。仗策盪烽煙,名畫麒麟上。我亦閱修途,努力嗣前響。奔走謁天門,所期奏安攘。南阿有高雀,弋者祝羅網。冥飛自不顧,芳餌何足賞!」抒發他渴望建功立業、努力嗣法前世名臣,整頓亂世,不畏「羅網」險阻而躊躇滿志的情懷。這年回鄉考試,府、縣、道皆第一,當時金壇名士蔣鳴玉一見侯方域的文章,大驚,引他遍交當世士。侯方域慷慨盱衡,目空當世,?文賦詩,同社諸子都?他的文采卓識所傾倒。來年,在祖父的主持下,與同郡東平州知州常維翰的第三女結婚。五月,侯恂遷戶部尚書,由昌平移居京師,侯方域全家又隨任到了京城。這期間他先後結識了復社領袖張溥、吳偉業,幾社名士陳子龍、夏允彝、彭賓等。當時中州文壇相對沉寂,侯方域與雪苑社徐作霖、吳伯裔、伯胤、劉伯愚等蔚然崛起,與東南文士相呼應,文壇有吳、侯、徐、劉之目,中州文風隨之一振。
侯方域原《壯悔堂文集》收有文章一百四十二篇,本集輯佚五篇,共存一百四十七篇,內容涉及備邊平寇、百姓利病、官吏選任、朝內黨爭、科舉取士、文人交遊與社事活動等各個方面,其內容不僅是明末清初社會的真實記錄,也是明朝滅亡歷史教訓的客觀總結。他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的立場上,懷著一顆?之補天?總結經驗教訓之耿耿忠心,從當時之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各個角度,記述了下自百姓、士子、吏胥,上至守令、大臣、皇帝等各個階級、各種人物之心境心態、政治表現及其相互間的矛盾對立關係。它向人們展示:明末從學校到社會、從官場到宮廷之正常秩序已經解體,賴以維繫各種人際「正常關係」之道德風紀已經全部穢濫!作者在《書吳延仲集後》問道:「明社遽墟,誰之咎歟?」作者以其所存一百四十多篇文章給我們所描繪的,就是這樣一個從內部自己腐朽、爛透了的朱明社稷,它的滅亡,是不能歸咎於任何人的,從而表現了作者比較進步的社會歷史觀。
侯方域的詩歌,?其文名所掩。特別是乾隆以後,其《四憶堂詩集》被清廷列入禁燬書,世人遂鮮有推許其詩者。其實,他「詩追少陵」,?當世所仰重,這在清初是有定論的。如賈開宗的《(侯朝宗)本傳》、徐作肅的《壯悔堂文集序》、任元祥的《侯朝宗制藝遺稿序》、宋犖的《侯朝宗本傳》、胡介祉的《侯朝宗公子傳》、王?的《今世說·豪爽》等,對此皆有所論述,而非一人一家之諛辭。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十卷、《四憶堂詩集》六卷刻成於清順治十年(一六五三)。順治十一年侯方域病逝,其子與友又輯其古文《遺稿》一卷付梓而附於《壯悔堂文集》後。康熙中,宋犖輯《國朝三家文鈔》,收《侯朝宗文鈔》八卷。到乾隆初,舊版多有損佚,侯方域玄孫侯必昌及四個兒子訒、彊、畏、改和侯方域外孫陳履中、履平,分別重刻《壯悔堂文集》和《四憶堂詩集》。侯必昌刻本《文集》卷首及《詩集》卷首皆有增益,《詩集》除原刻六卷外又輯遺詩八首。但侯必昌刻本與陳履中兄弟強善堂刻本所依版源不同,文字頗多出入。乾隆中期以後,《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皆入朝廷禁燬書目,嘉慶間的刻本任意纂改增刪(如大樑侯氏刻本)頗多。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本人曾有《侯方域全集》的校箋,這次輯校,改正了一些失誤,附錄部分增補了一些其他的資料。
另,本集後附侯方域父親侯恂《南園記》一卷、《南園詩》一卷、《輯佚文》一卷,叔父侯恪《遂園詩集》十二卷,?瞭解侯方域家學淵源、詩文傳承提供了依據。兩種文獻,頗?珍稀,板本皆不易得。《南園記》、《南園詩》僅見河南省圖書館所藏之清順治間刻本。本次整理,以此?底本,並輯錄侯恂文及侯恂有關生平資料附後。《遂園詩集》於清乾隆間被列入禁燬書目,今僅見南京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有藏。今據復旦大學圖書館所藏《遂園詩集》十二卷本?底本,校勘重編。《遂園詩集》原刻編排以體裁分卷,有一首兩首一卷者,今仍以底本編排順序?秩,而重新劃分卷次位置,釐?十二卷。
輯校者拘於己見,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方家指正。
王樹林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