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空間書寫與精神依歸-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研究-1931-1945 ISBN:9787201195643 出版社:天津人民 著編譯者:王璿 頁數:43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596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本書以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的空間流轉軌跡、交遊網路等,串起大陸、台灣新文學的源流關係與融合互滲。在反侵略、反殖民的大背景下,旅陸台籍作家的祖國夢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空間得以印證、融合,其經歷與創作展現了他們追索原鄉、探尋文化依歸的努力。當空間流轉的經驗進入文學創作,他們內渡的滿腔熱血得以在空間書寫中釋放——20世紀中國人的離散經驗應該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作者簡介王璇 1989年生,山東濰坊人。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曾於台灣師範大學、柏林自由大學交流學習。在《中國比較文學》《中國文化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目錄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他們是誰 二、兩種範式:文學史觀之爭 三、融合與拓展:探究一種文學史意義 第一章 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整體觀 第一節 台籍作家的地域流動軌跡 第二節 台籍作家的內部關係網路 第三節 台籍作家的文化情感軌跡 第二章 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與兩岸新文壇的互動 第一節 台籍作家與五四作家/文學 第二節 台籍作家與台灣文壇的互動 第三章 祖國夢徊——旅京台灣作家的民族共同體想象 第一節 中國作為一種空間想象:旅京台灣作家的中國形象塑造 第二節 故國之思如何不同:70年代台灣的北京書寫熱潮 第四章 祖國夢醒——從再現中國到「再造」台灣 第一節 幻滅與批判:中國形象的再現 第二節 裂變的第三空間:「再造」台灣 第五章 背離與矛盾——民族共同體想象的新變 第一節 都市漫遊者:局外人眼中的中國形象 第二節 文化流亡者:民族共同體想象的雙重背離 結語 附錄 附錄1 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互動時間表 附錄2 抗戰時期旅陸台籍作家的作品交集與唱和 附錄3 旅京台灣作家與魯迅、周作人的往來 附錄4 張我軍(1902—1955)作品年表 附錄5 張深切(1904—1965)作品年表 附錄6 洪炎秋(1899—1980)作品年表 附錄7 林海音(1918—2001)作品年表 附錄8 鍾理和(1915—1960)作品年表 附錄9 吳濁流(1900—1976)作品年表 附錄10 劉吶鷗(1905—1940)作品年表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