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華’法之道’-比較、融通與轉化 ISBN:9787573209177 出版社:上海古籍 著編譯者:費小兵 頁數:3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529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解釋學、現象學、心理學、信息思維等方法比較、分析佛道儒三家之「道」,進而推衍出「法之道」,並轉化為現代概念「本性法」。全書共分五部分:一、簡要介紹佛家、道家、儒家融通下的「法之道」。二、基於「法之道」的視角,批判繼承近代學者關於「道」的法治詮釋。三、從熊十力《新唯識論》的「本性」引入,探尋「本性」的原義而界定「本性法」。四、集中探討「本性法」與相關概念的古今中西之辨,最終呈現出三個層次的理想法則。五、回到當下的網路信息社會,在「本性法」的基礎上推衍出新法之理。作者簡介 費小兵,重慶郵電大學網路空間安全與信息法學院法學系副教授,四川大學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學博士。曾任教於江西理工大學、西南科技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等高校。著有《老子法觀念探微——開啟中國自然法及其目的價值體系》,在《重慶大學學報》(《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全文轉載)、《民間法》、《華技大學學報》、《西南大學學報》、《學術界》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篇。目錄 序一(陳兵)序二(柯嵐) 導論 第一節 問題意識:在中華沒有平等、自由和「是」的法哲學嗎 一、引子:從「法之道」探尋中華法哲學與西方法治精神的溝通可能 二、三家心性觀與近代用「性法」「自然法」翻譯「natural law」的關聯 三、研究中華「法之道」及其現代理念轉換的意義 第二節 近現代關於中華的「道」「中國自然法」或日「本性法」的研究綜述 一、近現代學界關涉「道」和「性法」「自然法」的研究 二、當代法學界關於中國是否有自然法精神的研究 三、當代道、佛、儒學界涉及「道」等詞的研究 第三節 用跨學科方法協助闡釋經典 一、以哲學解釋學、現象學、符號學、比較哲學為方法 二、用喻象學、文本學和訓詁法分析相關經典版本 三、用跨學科方法協助闡釋經典 第一章 道釋儒三家「法之道」的異同:探尋中華法系本體論的特質 第一節 佛教向東與道儒兩家融通之歷史線索 第二節 道釋儒三家源初理論中的「道」之異同 一、對本體、本性的認識視角和致思重點之異同 二、關注打破「我執」的異同 三、自由與涉政心態上的異同 四、對「自然」之理解的微妙異趣 第三節 道釋儒三家「法之道」的相通約義素:「中華法哲學本體論」的哲學特質 一、三家皆有相似的體用不二之本體論 二、三家皆以「無名」的「直觀思維」超越感性和理性 小結:中華「法之道」的特質:以三家相通約義素為中心 第二章 由三家之中道推衍出中華「法之道」的內涵 第一節 「無執之現象」與「無實體之本體」統一的中道 一、無執之現象 二、無實體之本體 三、中道的本性:現象與本體不二 第二節 從中道創造性啟迪出可變與不變統一的「法之道」 一、佛教經典中「自然法」的原義不是法律 二、「本性」與唯心「本心」的區別 三、「本性」推衍出「法之道」 小結:中華「法之道」內涵有「是」與內在超越 第三章 反思繼承中華「法之道"的近代理念轉型之關鍵 第一節 梳理梁啟超《中國法理學發達史論》中「自然法」與「性法」 一、梁啟超傾慕日本而接納其「自然法」 二、梁啟超之儒家自然法的核心是天道法則 三、梁啟超認為「自然法即性法」:兼與《新約》的比較 四、梁啟超融佛家「性法」于儒家「自然法」之中 五、梁啟超認為人民公意即天意 第二節 重估譚嗣同《仁學》中涅粲新生的憲法與平等精神 一、《仁學》之邏輯線索 二、《仁學》中對三綱五常的批判:憲法理想的支點 三、繼承《仁學》現代理論並批評其本體論 第三節 反思繼承熊十力《新唯認論》中「本性:」等概念 一、熊十力繼承的本體論之要旨 二、反思熊十力《新唯識論》中的本休論 三、反思能十力將「體用不二」等同於「心物不二」 四、與能十力商權;佛教「本性」不是頑空之本體論 小結:近代轉型的中華法哲學本體論尚需與西方縱深比較 第四章 中華「法之道」與西方自然法精神的溝通 第一節 佛教向西與古希臘、羅馬文化交流的古史影跡 第二節 「道」與古希臘本體論的溝通 一、關於《彌蘭王問經》版本的說明 二、《彌蘭王問經》之對話片段結論:希臘精神與佛教思維的溝通久遠 第三節 中華「法之道」與西塞羅《論法律》之「自然法」的義理溝通 一、西塞羅的理論淵源與亞里士多德之「形式理性」的區別 二、中華法哲學本體論與西塞羅之「自然法」的比較與溝通 三、佛教與西塞羅之「平等」精神的溝通 小結:中華「法之道」與西方的自然祛精神淵源是可能溝通的 第五章 結論:跨文明溝通視域下現代中華「法之道」的新理念 第一節 總結中華「法之道」義涵 第二節 中華「法之道」與西方自然法的共時性存在 一、中華「法之道」在現代代替西塞羅之「自然法」的原因 二、三個層次的現代人類理想法則是共時性存在 第三節 中華「法之道」的未來新理念概述 小結:「法之道」的新理念將開啟未來中華法哲學的鳳凰涅粲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