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較視域中的哲學問題 盛丹豔 978720818605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54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西比較視域中的哲學問題
ISBN:9787208186057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盛丹豔
叢書名:學術月刊叢書
頁數:29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529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學術月刊》由上海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管主辦,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以推進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為宗旨,倡導學術探索與爭鳴。本書著眼于哲學領域,精心遴選出公開發表在《學術月刊》上2010—2022年間的12篇論文,希望通過中西哲學的比較研究,展現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時代發展與經典回溯的雙向互動中最新的理論成果。

內容簡介
在中西哲學的對話與融通中,原本的哲學概念和主題會因不同的視角而形成新的意義,也會因兩種不同的哲學特質和路徑,而形成哲學比較研究新的問題域和方法論。在兩種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如何促進中國現時代原創性哲學的生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書遴選了自2010年以來在《學術月刊》發表的關涉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的相關主題論文,試圖通過多位學者對相關原創性問題的探索,呈現比較哲學研究積累的部分成果,並希望引起對這一主題更多的關注和探討。

作者簡介
盛丹艷,《學術月刊》副總編。組織刊發「現時代的中國哲學:擔當與使命」「后合法性時代的中國哲學學科」「詮釋學與當代中國哲學學術」等多組專題和筆談,並較早關注到國內哲學界提出的「漢語哲學」新概念及其蘊含的重要理論意義。撰寫的《當代中國人文社科學術期刊融合發展的困境與出路》獲2019年華東地區期刊出版研究論文一等獎。

目錄
001 「本質」觀念及其生存狀態分析
——中西哲學比較的考察?? / 俞宣孟
021 世界哲學視域中的智慧說
——馮契與走向當代的中國哲學?? / 楊國榮
058 中西哲學比較的前提反思?? / 吳曉明
096 雙重本體:形塑現代中國價值形態的基礎?? / 孫向晨
123 道德感動與儒家的德性示範倫理學?? / 王慶節
138 論王陽明的良知概念:命題性知識,能力之知,抑或動力之知??? / 黃? 勇
174 再論道德的能力之知
——評黃勇教授的良知詮釋?? / 郁振華
207 比較哲學方法論新探?? / 馬? 琳? 凡·柏拉克
224 文化原創期與中西之源發性差異的形成
——「視域歧分」視角下的中西文化比較?? / 劉耘華
249 跨文化視域中的言意之辨
——古代語言與知識的關係範式新探?? / 陳越驊
261 中西哲學會通視域中的「內在超越」與「天人合一」?? / 徐? 陶
282 「性情」別解
——從金岳霖和穆爾的觀點看?? / 何松旭

前言/序言

《學術月刊》創于 1957年 1月,作為當時國內屈指可數的幾家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之一,其於我國學術思想文化界的影響一直延續至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時過境遷,今天的同類期刊多以數千計,《學術月刊》依然能夠保持其原有的辦刊傳統並在同類學術期刊中居於領先地位,這既得益於學術界的長期支持,也是編輯部同仁長期堅守的結果。
毋庸置疑,傳統紙質學術期刊出版事業正面臨移動互聯技術革命帶來的諸多影響,內容生產、製作、傳播的數字化正在消解和改變學術傳統生產和出版的樣式乃至生態,信息獲取的即時化和閱讀的碎片化、娛樂化,更是直接分流了固有偏好嚴肅內容閱讀的大量讀者,人們似乎不再像印刷傳播時代那樣渴求深邃的思想和系統的知識,而諸如原創乏力、考評重量輕質等學術生產本身存在的問題也大大削弱了學術期刊應有的影響力。
近幾年來學術期刊發行或訂閱數的萎縮與停滯已成無法反轉的趨勢,同時一些商業或公益性數字化平台正式發揮其數字化傳播的優勢,以替代傳統的紙質閱讀和檢索,這大大便利了數字化時代的學術傳播與閱讀。但這種趨勢提醒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學術期刊出版的公益化趨勢,即對學術期刊出版的評價不能再囿於發行數等經營指標,而應在內容的閱讀和影響等方面建立起新的評價體系。
如此,如何放大、提升學術期刊優秀內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就成了學術期刊在今天與未來要有價值地生存下去所必然要去破解的或著力去做的重要工作方向。
「學術月刊叢書」的編輯出版,即旨在精選歷年所刊優秀論文,以專題的形式呈現,彌補刊發時序的零星,俾使不掩當代學人的經年累積,以利於人文社會科學相關學科的專業教學和研究者參閱,收其優秀學術成果嘉惠後學的應有功德。
是為序。
《學術月刊》總編輯金福林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