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詩賦興替與六朝文學的演進 ISBN:9787573209597 出版社:上海古籍 著編譯者:陳特 頁數:49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427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漢代最重要的文體是賦,唐代最重要的文體是詩。從賦中心到詩中心,處在漢唐之間的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演進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和轉折? 本書立足於文學內部,從文體的角度來審視這一問題。全書以詩賦二體文學為中心,以「文體秩序」(即詩賦間之關係與地位)與「文體生命」(即詩、賦在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態)為視角,全面梳理魏晉南北朝詩賦的相關問題,從宏觀(通貫漢唐間的詩賦作者和數量、題材、手法、體式、功能等)、中層(六朝正史、文論中的詩賦)和具體(專論四位南北朝最重要的文學家)三層面,全景而多維地對漢唐間詩賦興替作出概括與深描。由此對六朝詩賦在創作和觀念層面的嬗變作到位的勾勒,進而再述六朝文學的演進。作者簡介 陳特,男,先後在復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學士(2010)、碩士(2013)、博士(2016)學位,曾在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ICSCC)從事博士后研究(2016-2018),現為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講師。主要從事漢魏六朝文學、佛教與中國文學的研究。目錄 序 陳引馳引論 文體秩序與文體生命:尋求文學演進的內在動力 一、「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與「嚴分體制,細別品類」 二、漢賦和唐詩之間 三、豐厚的基礎 四、本書的展開 五、方法論反思與技術性說明 第一章 位序轉移:從賦重心到詩中心 第一節 作者、作品數量所見之魏晉南北朝詩賦演進 第二節 「重要」作者之分析 第三節 三個特殊群體:皇族、釋道與女性 一、皇族:「邊緣作者」創作情形之變化 二、釋道:宗教與文藝的「二重奏」 三、女性:「才女」標準的嬗變 小結 晉宋之際:「文學」特立與創作重心的轉移 第二章 題材與手法:廣狹、分合及流轉 第一節 題材:廣狹有別與變化不一 第二節 手法:描寫、敘述、議論與抒情之分合 第三節 流轉的題材與手法 第三章 體式:「變」與「不變」 第一節 走向唐詩:一個相對清晰的過程 一、四言、五言與七言的起落 二、句式:對固定的追求 三、四言八句詩與五言八句詩:一個猜想 第二節 相對穩定:辭賦的篇幅及其他 小結 再思「詩化」與「賦化」 第四章 功能:異同離合之間 第一節 賦序所見辭賦之撰作因緣與功能 一、魏晉南北朝賦序概覽 二、融合事、物、情、理諸端的賦序 第二節 詩序所見詩歌之撰作因緣與功能 一、魏晉南北朝詩序概覽 二、詩序中的事、情、理 第三節 「序」之外:幾種特殊的文學現象 一、面對傳統的不同步:擬賦與擬詩 二、社交種種:同題共作、應(奉)詔之作與贈答酬唱 三、特殊的瞬間:臨終 小結 傳統與現實之間 第五章 正史中的詩與賦 第一節 正史引詩賦的「表」與「里」 一、相關正史引詩述略 二、相關正史引賦述略 三、歷史、文學、文獻的不均衡作用:正史引詩、引賦之作用 第二節 《文苑(文學)傳》中的詩蹤賦影 一、九史《文苑(文學)傳》述略 二、兩晉南朝的不同「文」風和相應「文風」下的詩賦 小結 「一般」視野中的詩賦圖景 第六章 文論中的詩與賦 第一節 「文的自覺」與文體觀念的演變:從曹丕到陸機 一、《典論·論文》:廣義之「文章」與批評之偏重 二、《文賦》:「撰文」之鋪展和用心於詩賦 三、曹丕和陸機:文體側重與理論異同 第二節 《文心雕龍》:不平衡的文體與備眾體的文論 一、多重的「文」 二、劉勰文學史圖景中的詩賦 三、「泛論寫作方法與技巧」背後的詩與賦 第三節 《詩品》與賦 一、《詩品》中人作詩賦情況述略 二、「風力」與「丹彩」背後——兼說「用事」 第四節 文體側重與文學史觀 一、劉勰:不同的層次與波動的文學史 二、鍾嶸與蕭統:跌宕和平穩 第五節 說「曹王」與「曹劉」 小結 多重的「文」與多變的「論」 第七章 轉捩之際的多元路徑:陶淵明、謝靈運與鮑照 第一節 陶淵明:「詩人」的誕生 一、迥異時流的「詩人」 二、「塵網」內外:陶詩的廣闊世界 三、不止詩賦:觸碰「文」的境界 第二節 謝靈運:「模山范水」與詩賦離合 一、《山居賦》:是否「山水」?如何「山水」? 二、山水詩:「模山范水」的另一可能 三、山水詩與山水賦的不同命運和走向 第三節 鮑照:詩歌內部的新姿與裂變 一、批評指向何方? 二、批評背後:鮑照樂府詩的特點 三、五言徒詩和辭賦:不同的面目 小結 幸與不幸:變革時代與個體選擇 第八章 最後的詩人與賦家:庾信的詩和賦 第一節 「知人論世」與比次作品 一、豐富的考訂 二、考訂背後:觀念與邏輯 第二節 功能分類與詩賦異同 一、為人為己:分類的另一種嘗試 二、南北不同:生命歷程與文體差異 三、《擬詠懷》:尚不夠用心結撰的「言志抒情」 第三節 海涵地負:《哀江南賦》的「集成」與「優先」 一、「集」庾信各體創作之「成」 二、「集」先前辭賦傳統之「成」 三、《哀江南賦》與文學家庾信 小結 從《哀江南賦》到《北征》 結語 文體的遠與近:結構文學史的另一種可能 附錄 從「詩賦」到「詩文」 一、正史及相關文獻中的「詩賦」與「詩文」 二、對現象的解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