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沙條件下彎曲和分汊河段沖淤調整特點與機理 陳立 978703076859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NT$88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水沙條件下彎曲和分汊河段沖淤調整特點與機理
ISBN:9787030768599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陳立
頁數:20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40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後,下游河段面臨新的來水來沙條件,沖淤調整特點發生明顯改變;彎曲和分汊兩類不同河型河段的沖淤調整驅動因子與驅動機制不同,在蓄水後呈現出差異性沖淤調整特點。《新水沙條件下彎曲和分汊河段沖淤調整特點與機理》採用實測資料分析、概化水槽試驗、數學模型、理論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新水沙條件下彎曲河段凸岸邊灘沖淤演變和主支汊沖淤調整特點,揭示新水沙條件下彎曲河段凸岸邊灘”撇彎切灘”和分汊河段主支汊沖淤調整的驅動因子與驅動機制,對深化認識河床演變規律,豐富河床演變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和內容,指導長江中游河道整治與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目錄

目錄

第1章 緒論1
1 1新水沙條件下河道沖淤調整特徵概述2
1 2彎曲河段水沙輸移及演變規律研究現狀4
1 2 1彎曲河段水流運動特性4
1 2 2彎曲河段”撇彎切灘”特性7
1 2 3水庫下游彎曲河段演變10
1 3分汊河段水沙輸移及演變規律研究現狀13
1 3 1分汊河段水沙輸移規律13
1 3 2水庫下游分汊河段演變17
1 4本書主要內容21
上篇新水沙條件下彎曲河段沖淤調整特點與機理
第2章 新水沙條件下彎曲河段沖淤調整特點25
2 1三峽水庫蓄水前後彎曲河段演變規律26
2 1 1第I類彎曲河道演變規律調整27
2 1 2第II類彎曲河道演變規律調整28
2 2典型彎曲河段河床演變特性29
2 2 1典型彎曲河段的選取29
2 2 2三峽水庫蓄水後調關彎道、萊家鋪彎道河床演變規律30
2 2 3三峽水庫蓄水後尺八口河段河床演變規律31
2 3本章 小結34
第3章 不同因素對彎道水流結構的影響35
3 1彎道水流動力特性試驗設計36
3 1 1彎道水槽平面及橫斷面設計36
3 1 2試驗條件設計38
3 1 3流速測量及數據處理39
3 2不同流量下180°彎道水流動力特性41
3 2 1垂線平均流速的變化41
3 2 2床面切應力的變化43
3 2 3水流挾沙能力的變化44
3 2 4近底環流強度的變化45
3 3不同流量下90°彎道水流動力特性46
3 3 1垂線平均流速的變化46
3 3 2床面切應力的變化48
3 3 3水流挾沙能力的變化49
3 3 4近底環流強度的變化50
3 4不同流量下45°彎道水流動力特性51
3 4 1垂線平均流速的變化51
3 4 2床面切應力的變化52
3 4 3水流挾沙能力的變化54
3 4 4近底環流強度的變化55
3 5流量對彎道水流動力特性的影響56
3 5 1流量對縱向水流動力特性的影響56
3 5 2流量對近底環流強度的影響57
3 6圓心角對彎道水流動力特性的影響58
3 6 1圓心角對流速的影響58
3 6 2圓心角對床面切應力的影響59
3 6 3圓心角對水流挾沙能力的影響60
3 6 4圓心角對近底環流強度的影響61
3 7本章 小結63
第4章 不同因素對彎道凸岸邊灘沖淤的影響65
4 1彎道凸岸邊灘沖淤演變試驗設計66
4 1 1選沙設計66
4 1 2試驗條件設計68
4 1 3地形測量方法69
4 2180°彎道凸岸邊灘的沖淤變化特點69
4 2 1持續時間對凸岸邊灘沖淤的影響69
4 2 2流量對凸岸邊灘沖淤的影響71
4 2 3含沙飽和度對凸岸邊灘沖淤的影響72
4 390°彎道凸岸邊灘的沖淤變化特點75
4 3 1流量對凸岸邊灘沖淤的影響75
4 3 2含沙飽和度對凸岸邊灘沖淤的影響76
4 445°彎道凸岸邊灘的沖淤變化特點77
4 4 1流量對凸岸邊灘沖淤的影響77
4 4 2含沙飽和度對凸岸邊灘沖淤的影響78
4 5彎道凸岸邊灘沖淤影響因素分析80
4 5 1流量對彎道凸岸邊灘沖淤的影響80
4 5 2含沙飽和度對彎道凸岸邊灘沖淤的影響80
4 5 3圓心角對彎道凸岸邊灘沖淤的影響82
4 6本章 小結83
第5章 水庫下游彎曲河段”撇彎切灘”現象的驅動機制85
5 1”撇彎切灘”的內因86
5 2”撇彎切灘”的驅動因子86
5 2 1來流含沙飽和度對彎道凸岸邊灘沖刷的驅動86
5 2 2大流量大小及其持續時間對凸岸邊灘”切灘”的驅動87
5 2 3中枯水流量大小及其持續時間對凸岸邊灘”撇彎”的驅動87
5 2 4進口河勢變化對彎道凸岸邊灘沖刷的驅動87
5 3決定”切灘”部位的影響因子88
5 4水庫下游彎曲河段凸岸邊灘沖刷切割實例89
5 4 1尺八口河段凸岸邊灘”切灘”的驅動機制89
5 4 2沙洲水道微彎河段凸岸邊灘沖刷切割的驅動機制95
5 5本章 小結101
下篇新水沙條件下分汊河段沖淤調整特點與機理
第6章 新水沙條件下分汊河段沖淤調整特點105
6 1新水沙條件下分汊河段河床調整的形態特徵106
6 1 1河床沖淤部位的調整特徵106
6 1 2洲灘變形特徵107
6 1 3斷面形態特徵109
6 2新水沙條件下分汊河段主支汊沖淤調整特點112
6 2 1分汊河段汊道分流比變化112
6 2 2不同平面形態的分汊河段主支汊沖淤調整特點112
6 2 3上下游分汊河段主支汊沖淤調整分異性特點115
6 3本章 小結116
第7章 分汊河段演變數值模擬關鍵技術117
7 1分汊河段阻力計算公式118
7 1 1動床阻力計算研究進展118
7 1 2現有動床阻力計算公式在分汊河段的適應性122
7 1 3分汊河段阻力計算公式的建立及驗證127v
7 1 4分汊河段阻力計算公式對數學模型的改進135
7 2分汊河段分流比計算公式的改進及應用141
7 2 1現有分流比計算公式的精度142
7 2 2分流比計算公式的改進145
7 2 3改進後的分流比計算公式對分汊河段數值模擬的改進150
7 3本章 小結153
第8章 新水沙條件下分汊河段沖淤調整數值模擬155
8 1數學模型的建立與驗證156
8 1 1水沙條件的選取156
8 1 2模型簡介159
8 1 3模型驗證164
8 2水沙條件變化對分汊河段總體沖淤的影響166
8 2 1水沙條件變化對河道沖淤量的影響166
8 2 2水沙條件變化對河道沖淤部位的影響170
8 3水沙條件變化對分汊河段斷面形態的影響172
8 4水沙條件變化對分汊河段主支汊沖淤調整的影響175
8 4 1主支汊淨沖淤量變化175
8 4 2汊道分流比變化178
8 5本章 小結180
第9章 長江中游分汊河段沖淤調整與驅動因子183
9 1洲灘變形特徵流量識別184
9 2分汊河段主支消長變化的驅動因子186
9 2 1汊道沖淤變化的臨界條件186
9 2 2主支消長的驅動因素187
9 3驅動因子對分汊河段主支消長的影響規律190
9 3 1分汊格局的影響190
9 3 2流量大小及持續時間的影響190
9 3 3來沙飽和度的影響192
9 3 4河床抗沖性的影響193
9 4本章 小結194
參考文獻195
收起全部

精彩書摘
第1章 緒論
1 1新水沙條件下河道沖淤調整特徵概述
大江大河是生命的起源,孕育了人類文明,推動了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江是我國第1、世界第三長河,流域面積約180萬km2,具有豐富的空間資源、能源資源和生態資源。作為我國南方文化的發祥地,長江數千年來與人類社會共同發展演變、奔流不息,時至今日,長江沿線仍是我國的經濟重心與活力所在。
為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人類與河流的關係從曲初的受制於河流逐步演變至利用河流、改造河流,在充分挖掘河流各項功能的實踐中,攔河大壩的修建一度被視作人類征服大自然的傑作。歷史上第1座大壩修建於5000年前(Petts and Gurnell,2005),隨後世界上的主要河流陸續被10萬多座大壩攔截。在帶來防洪、灌溉、航運、發電效益的同時,大壩修建也帶來了水沙條件的變化,引發了水庫淤積、水庫下游河道清水沖刷、江湖關係轉變、入海泥沙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等新的問題,給河流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態造成了損害。以長江幹流上的三峽水庫為例,三峽水庫蓄水後,約70% 的泥沙被攔截在壩前,宜昌—大通河段各水文站的年輸沙量較蓄水前減少67%∼92%,水沙關係明顯改變,水庫下游河道面臨新的來水來沙條件,原有的動態沖淤平衡被打破,由此引發了河床縱向下切、斷面形態和洲灘格局變化等一系列河床沖淤調整,對河流原有的防洪、航運、生態等產生了重大影響。
針對變異水沙條件對下游河道沖淤調整所造成的影響,眾多學者從壩下游河道沖淤響應過程、斷面形態變化特點、新平衡態河相關係等方面開展了細緻的研究,但受水文地質、河床邊界條件及人類活動干預程度差異的影響,不同河流展現出的調整特點不盡相同(Shin and Julien,2010;Zahar et al ,2008;Yang et al ,2007),在研究壩下游河道沖淤調整機制時,考慮地理背景和流域特徵對河床演變影響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從影響河床演變的主要因素來看,下游侵蝕基準面的變化在壩下游河道調整響應過程中為次要因素,進口水沙條件的變化為主導因素,河道邊界條件雖受制于進口水沙條件,但其一旦形成,將直接對水沙輸移規律產生影響,在決定壩下游河床沖淤演變方面發揮曲立的作用(謝鑒衡,1997)。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通過區分河型來研究水庫下游的河床重塑過程(鄭珊等,2014;倪晉仁和張仁,1991)。
根據謝鑒衡(1997)提出的河型劃分方法,沖積河流一般可以劃分為順直型、彎曲型、分汊型和遊蕩型四類。在三峽水庫下游分佈曲多的為分汊型和彎曲型,其中,分汊河段更是占到全長的75%以上(李明和胡春宏,2017)。無論是緊鄰三峽水庫下游的砂卵石河段,還是河床可沖層厚度更大的沙質河床段,彎曲和分汊河段的沖淤調整普遍較為劇烈,對防洪、航運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書以長江中游彎曲和分汊河段分佈較多的宜昌—九江河段為研究對象,其全長約950km,根據河床組成及河道形態,一般可分為宜昌—枝城河段、枝城—城陵磯河段和城陵磯—九江河段。宜昌—枝城河段為山區河流向平原河流過渡的河段,兩岸地貌以低山丘陵、河流階地為主,對河道邊界、河谷走向的控制作用較強,河床組成以砂卵石為主,局部基岩出露。枝城—城陵磯河段俗稱荊江河段,橫貫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平原,南岸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調弦口分流分沙進入洞庭湖,江湖關係較為複雜。以藕池口為界,上段稱上荊江,為微彎分汊河段,下段稱下荊江,為蜿蜒型河段。其中,枝城—楊家腦河段屬?砂卵石河段,河床由卵石夾砂或砂夾卵石組成;楊家腦以下河段為沙質河段,河床組成以粉細沙或細沙為主。三峽水庫蓄水攔沙後,來沙量的減少使得長江中游河段整體以沖刷為主,荊江河段的沖刷尤為劇烈。
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荊江河段遭遇了下荊江人工裁彎、自然裁彎和葛洲壩水利樞紐運行等人類活動與突變性自然調整,河道總體沖刷,1966∼2002年河段平均沖刷強度約3/3/
為3 95萬m(km a)。尤其是1998年大水後,上荊江沖刷強度一度達到12 2萬m(km a)。
三峽水庫蓄水後,2002∼2014年河段平均沖刷強度高達19萬m3/(km a),較1966∼20023/3/年均值增大約3 8倍,上、下荊江的沖刷強度分別為21 6萬m(km a)、16 5萬m(km a),沖刷強度均較蓄水前顯著增大。沖刷自上而下發展的規律明顯,尤其是在三峽水庫175m 試驗性蓄水階段,從枝江河段至監利河段,河床沖刷強度沿程遞減,其中,砂卵石河床過渡段枝江河段的沖刷強度達到36 1萬m3/(km a),沙質河床起始段沙市河段的沖刷強度次之,為29 4萬m3/(km a)。受護岸工程的限制,河段兩岸沖刷展寬的現象並不明顯,僅局部崩岸段河寬發生變化,沖刷以河床下切為主要形式,至2014年11月,河段深泓縱剖面高程沖刷下切約2 13m,曲大沖刷深度達16 5m (調弦口附近),平灘水位以下河床高程下降約1 56m,枯水位以下河床高程下降約1 39m 。
上荊江的分汊河段在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後,大多出現了明顯的中枯水短支汊沖刷發展的現象。上荊江6個分汊河段中枯水期的分流比均不同幅度增大。分流比統計起始時段為三峽水庫蓄水前,考慮到部分重點分汊淺灘河段實施了支汊限制工程,這些河段分流比統計的末時段為工程實施前。來流條件相近時,上荊江各類型汊道支汊分流比的增幅均在9%以上,順直分汊河段支汊發展強度曲大,蘆家河汊道、太平口汊道支汊分流比的增幅分別達到20 5% 和18%,太平口心灘河段的右汊2005年末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