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技術體制的生態化轉型研究 李平 978703076407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NT$81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社會技術體制的生態化轉型研究
ISBN:9787030764072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李平
頁數:29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477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深入探討可持續發展與技術創新的內在關係,改變商業利益至上、忽視生態環境的技術創新模式,正成為學界研究熱點。 本書立足社會技術體制的生態化轉型主題,分別從技術觀、轉型社會機制以及轉型治理三個方面展開論述,重點探討三個問題: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創新需要什麼樣的技術觀?生態化轉型是如何發生的?基於中國的低碳轉型實踐,如何更好地推動可持續轉型? 本書可供技術社會學、產業創新領域的研究和教學人員、政府相關部門人員以及感興趣的社會人士閱讀參考。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部分 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創新需要何種技術觀?
第一章 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研究視角拓展社會技術體制
一、創新內涵與創新研究的轉變
二、從綠色技術創新到綠色創新系統
三、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系統轉型與社會技術體制視角
第二章 技術決定論及其認識論困境
一、技術與社會相互關係中的技術決定論傾向
二、技術決定論的兩種技術發展態度
三、風險對線性技術創新觀的挑戰
四、技術決定論的本質主義傾向及其困境
第三章 技術的社會建構論及其認識論困境
一、技術的社會建構論興起的背景
二、技術的社會建構論的主要流派
三、技術的社會建構論的認識論特點及爭議
第四章 走向實踐:情境與行動中的技術
一、技術哲學研究的經驗主義轉向:從情境中把握技術
二、技術情境的認識論意義:技術與情境的同構性
三、技術情境的本體論基礎:人的生存實踐
四、技術情境的價值論取向:在實踐中實現規範性與描述性統一
第二部分 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技術體制轉型機制
第五章 可持續轉型的理論來源
一、可持續轉型的特點
二、理解轉型的四種代表性理論框架
三、可持續轉型研究需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第六章 可持續轉型中的政治
一、轉型中的能動性和權力關係
二、政治動態性對轉型管理的挑戰
三、在歷史和空間情境中分析轉型政治
第七章 社會技術體制轉型的動力和路徑
一、多層視角分析框架的提出
二、黑爾斯對英國船運業從帆船到輪船轉型的案例分析
三、轉型路徑的多種類型
第八章 轉型路徑與策略:晚清內河航運的轉型過程
一、輪船進入我國沿海地區時期(1830-1860年)
二、輪船與帆船在內河的激烈競爭時期(1860-1872年)
三、輪船招商局的興辦及其與外輪公司競爭時期(1872-1900年)
四、晚清內河航運的轉型路徑特點與機制
第九章 多層視角(MLP)的理論來源及其爭議
一、MLP分析框架的解釋優勢
二、MLP分析框架的主要理論來源
三、MLP分析框架面臨的挑戰
四、結論
第三部分 中國情境下的可持續轉型與治理
第十章 打破高碳「鎖定」:社會技術體制的低碳轉型
一、社會技術體制的高碳「鎖定」
二、多層視角下的低碳轉型
三、中國汽車交通低碳轉型的發展分析
四、結論
第十一章 轉型實踐中的知識與權力:中國汽車交通低碳轉型
一、作為權力關係轉換的低碳轉型
二、中國汽車交通低碳轉型的意義
三、中國低碳交通規劃的實施
四、轉型中權力關係動態性的停滯
五、轉型中權力關係動態性的發展
六、結論
第十二章 城市能源低碳轉型中的政治:深圳新能源汽車發展
一、城市能源低碳轉型多維框架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三、城市能源低碳轉型中的政治的三個子過程
四、結論
第十三章 低碳創新的「合法性」分析
一、研究背景與分析框架
二、電動汽車的規制合法性
三、電動汽車的規範合法性
四、電動汽車的文化認知合法性
五、結論
第十四章 如何「保護」顛覆式低碳創新
一、「保護空間」及其不同理解
二、政府保護新能源汽車的原因及措施
三、外在管理視角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
四、內在建構視角下的政府政策學習
五、結論:從「建構性打開」到「實踐智慧運用」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