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十講 嚴和來 978755986416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拉康十講
ISBN:9787559864161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嚴和來
頁數:3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417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拉康精神分析思想的導讀性著作。作者從拉康對弗洛伊德的繼承和發展開始,結合精神分析實例,逐一闡述了拉康派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如鏡子階段、無意識、能指與所指、壓抑、阻抗、移情、想象、自戀、慾望等,通過這些概念勾連起拉康的思想結構,引導讀者逐步深入地理解拉康派精神分析的思想要義。
作者開宗明義便強調精神分析的實踐性,以自己的臨床實踐為基礎來探討拉康理論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也闡發了作者自己對精神分析的獨特理解。本書是一部優秀的具有原創性的通識讀物,對國內的相關從業者和相關專業學生來說尤具有閱讀價值。

作者簡介
嚴和來,精神分析工作者。巴黎第十三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任教於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院·整合醫學學院。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第二至四屆委員、法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會(SPF)會員、南京中法精神分析培訓班中方召集人及教師、成都精神分析中心創始會員。主持並參与翻譯法國精神分析家阿夫納拉作品系列,另譯有《百分百榮格》、《慾望倫理:拉康精神分析引論》(合譯)等多種。

精彩書評
嚴和來的這本書雖然是介紹拉康的基本理論,但是使用了不少中國材料,這對精神分析理論的中國化是有益的。
——霍大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副主任委員、成都精神分析中心主任、四川大學教授)
作者從拉康理論的幾個核心概念出發,清晰地揭示了言語和語言在精神分析中的作用;並結合許多臨床與文化現象,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拉康精神分析理論;其中,特別對若干精神病理機製做了深刻洞悉。本書值得一讀。
——秦偉(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法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會[SPF]會員,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督導師,上海大學心理輔導中心督導)
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拉康理論的概貌,十分難得。特別是作者還結合臨床實踐和中國文化當中的一些現象,談了自己對拉康理論的理解,有利於中國讀者了解和思考拉康理論。
——盧毅(復旦大學-巴黎第一大學聯合培訓哲學博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現任常委、中山大學副教授)
嚴和來對拉康的理解是從弗洛伊德開始的,這也是拉康本人的思路。從本書可以看到拉康對弗洛伊德理論的批判性繼承,也可以看到拉康對精神分析理論的決定性發展。同時,從本書還可以看到一名中國精神分析實踐者的思考與感悟。
——張濤(巴黎第八大學精神分析學博士、南京中法精神分析培訓班教員、行知學派成員、歐洲精神分析組織間聯盟成員、成都精神分析獨立執業者)
本書看似簡易,但簡則簡能,易則易知;本書可作入門者的台階,遠眺者的平台。
——姜余(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現任委員、法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協會[SPF]會員、南京中法精神分析培訓班教員、東南大學教師)

目錄
引言/ 001
第一講 精神分析首先是實踐/ 008
第二講 精神病學的視角/ 027
第三講 鏡子階段/ 054
第四講 精神分析的能指/ 082
第五講 無意識/ 112
第六講 壓抑、阻抗與移情/ 141
第七講 想象、符號和實在/ 170
第八講 自戀與生死/ 197
第九講 慾望/ 230
第十講 愛恨/ 261
結語/ 279
後記/ 294

精彩書摘
引 言(節選)
本書分十講。然而若讀者希望通過這十講充分地了解拉康,這是做不到的。
我希望讀者通過這十講,能對拉康理論有一個印象性的了解。印象性的了解不一定等於整體的或者輪廓性的了解。印象性的了解可能只是讓某個讀者注意到了本書的一個小小細節,這個小細節能引起這位讀者對拉康理論的進一步興趣,然後,這位讀者從這個細節出發,選擇一個自己的角度,繼續去了解和學習拉康派精神分析。印象性的了解有點像你去一個城市旅行,在初次旅行當中你未必就對這個城市有整體了解,但是某個地點、某次邂逅讓你對這個城市有了一個自己的印象,讓你願意再次,甚至一次又一次地重遊。
本書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是出自作者對拉康派精神分析的無知。作者講述他所知道和理解的拉康理論,是為了探究這些理論當中尚不清晰的內容。也就是說,是無知推動著講述。讀者顯然也不能停留在這些講述之上,要思考作者自己也不清晰和沒有講出來的東西。或者也可以說,作者是在講述當中及之後發現無知。通過十講的篇幅對拉康理論進行介紹,做不到面面俱到,並且一定會忽略一些非常具有啟示性的內容,這都是由於無知。精神分析的歷史一再表明:正視我們的無知,再次重視在歷史上被忽略被誤解的內容,我們才會對自己有新的發現、理解與創造。當然,這也許是個悖論:讀者看書,但要對書里沒有講的內容保持嚮往。
因此,本書作者希望讀者和他一起,試著從零開始,慢慢地了解拉康。
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有些地方不太容易理解。這完全是正常的。這可能是作者的原因,就像前面所說的,是作者的無知造成的,但也可能是因為理解拉康本身就是這樣,我們對拉康精神分析的理解本就不能太快。我們要將寫作與閱讀本身看作一個「癥狀」。癥狀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果我們對它理解得太快,讓它消失得太快,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那樣可能會有新的癥狀到來。我們應該讓自己有一些不理解,甚至應該讓自己去質疑。我們應該讓理解成為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大腦與理性,更應該讓我們的身體與情感參与理解,讓我們的全部生活參与理解。要讓自己在某一天發現:原本的理解之後還存在著新的理解。
本書是從臨床實踐角度出發的。我們知道,拉康不僅僅是一位精神分析家,他還被認為是二戰之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理論已經紮根于哲學和社會學,甚至政治學領域。拉康對人類認識自己,對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有許多預見性的觀點。受他的思想影響而產生的社會思潮、社會改革,其實很早就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但是本書主要介紹他的精神分析臨床實踐以及與實踐息息相關的理論,致力於給讀者標出一些指向,標出一些拉康在精神分析實踐當中非常獨到的見解和概念。如果讀者對某些指向特別感興趣,可以憑此指向繼續深度閱讀拉康的相關理論著作;如果讀者是一位心理工作者,也可以將此指向看作自己臨床實踐當中的參照,但最為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經歷與實踐當中檢驗這些指向,這是在其他地方無法體驗到的。這也對應著前面所說的印象性的了解。
這些指向實際上也是拉康在自己的臨床工作當中獲得的,雖然他藉助了當時一些外在的理論。學習拉康要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臨床來理解,如果發現拉康的一些理論和我們自己的經歷以及臨床之間有一些不契合的地方,那我們就把疑問先懸置,等一段時間回過頭來再看,也許會有更多的理解。這也是為什麼前文提到,對拉康的理論有時候不能理解得太快。
學習拉康,我們要有一個開放的態度。有些學習拉康派的人,把拉康講的每一句話都當作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這應該不是拉康的原意。因為拉康本人在理解精神分析、學習精神分析的過程當中,也是開放式的。他學習弗洛伊德的理論,對同時代其他精神分析家的理論也有很多借鑒,開放的態度才是精神分析的態度。拉康正是對前輩或同行的精神分析理論保持著質疑,才有了自己的理論,而精神分析理論也沒有在拉康之後停滯,它還在發展當中,實際上這種發展並無止境。
一百個精神分析家心中可能就有一百種對拉康理論的理解,我們在理解拉康理論的時候很可能不只是有一種理解。再次強調,每個人對拉康的理解,都結合著自己的經驗和臨床,要將拉康的理論融合進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理論。還要強調的是,學習拉康理論不是為了成為拉康,而是為了成為我們自己。
學習拉康精神分析理論的時候,我們要有一個感覺:一個概念可能含有全部的概念。我們拿鑽石來打個比方。鑽石閃閃發亮,是因為這鑽石有很多個切面。我們把整顆鑽石看作精神分析,把鑽石的每一個切面都看作精神分析的一個概念,那麼鑽石的每一個切面之所以光彩耀目,是因為這個切面折射或反射了其他許多切面的光芒。鑽石某個切面的光芒依賴於其他的切面而存在,精神分析的一個概念裏面也反映了很多其他的概念。這樣理解其實還不夠徹底,實際上,一個概念,也就是一個切面,它本身就蘊含著所有的概念、所有的切面。這有點一沙一世界的意思。任何一個精神分析的概念,都是從不同的側面對精神分析整體的理解。
我們舉無意識和移情這兩個概念為例來說明這種感覺。在某種程度上,無意識概念就是精神分析的全部,正是無意識的發現開啟了精神分析。所以自弗洛伊德以來,精神分析就給了無意識概念一個根本性的位置:如果人類沒有無意識,那就不存在精神分析。但是,關於移情這一概念,拉康在1964年的「精神分析的四個基本概念」討論班上就認為,移情就是無意識的上演。也就是說,移情是無意識在我們的臨床工作當中表現出來的過程,是無意識的表現過程。移情就是精神分析實踐全部過程的本質所在。無意識就在移情中表現,移情就是表現無意識。兩個概念相互含有。
還有阻抗概念。在精神分析臨床當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阻抗。來訪者對分析有阻抗,我們可以說這個來訪者有了負面移情,也就是說,阻抗本身就是一個移情。阻抗本身就是來訪者無意識的表現:來訪者自己有一些經歷或者幻想,他不能很好地面對,於是就要無意識地迴避,這就會導致各種形式的阻抗。也可以說,他阻抗的是自己的無意識。
再比如攻擊性概念。在精神分析臨床工作當中,也經常會有攻擊性表現出來。攻擊性就是無意識主體需要表達出對客體不好的東西。對一個神經症患者來說,攻擊性很可能是他塵封在無意識里的最重要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當這個攻擊性表達出來並且被來訪者體會到,他的這個問題差不多就解決了。所以,攻擊性是無意識里最重要的東西,但是不能表達攻擊性,就是一個阻抗,也就是一個負面移情。
因此,在這裏我們看到:攻擊性、無意識、阻抗與移情這四個概念根本就不能分開理解,它們本來就是相互含有的。
理解精神分析很可能和理解很多自然科學問題不太一樣。很多其他自然科學,它們的內涵和外延都分得很清楚。而精神分析的每一個概念,本身就是全部的概念。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