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軌跡-穿越人類歷史的璀璨時刻 (美)亨利.M.賽爾 978757023347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長江文藝
NT$1,89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文明的軌跡-穿越人類歷史的璀璨時刻
ISBN:9787570233472
出版社:長江文藝
著編譯者:(美)亨利.M.賽爾
頁數:74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426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適合各年齡階段的人類大歷史,英國培生教育出品,多所大學指定的人文通識教材。
2、全景式地呈現史前到21世紀的人類發展脈絡,一覽歷史、社會、思想、宗教、文化、藝術中的人類文明瑰寶。
3、一本具有全球視野的世界史,歷史對照看,輕鬆搞懂同時期各大洲的文明成就。
4、全書超過 700 頁,精心修復近1000幅高清彩色圖片。圖文配合緊密,讓閱讀輕鬆愉快,讓歷史真切可見。
5、普及人文常識、提升藝術修養、啟發知性思考、開闊文化視野、貫通古今歷史。
6、名師精校,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史專家施誠精校並作序。

內容簡介
所有的文明都渴望征服時間,它們建造高大宏偉的建築,以期逃避消亡的命運。讓人遺憾的是,一切有形的物體都有毀滅的時刻。它們或是被植物蠶食,或是被黃沙掩埋,但這並不代表人類過往皆是徒勞無功。遺留也好,毀滅也罷,所有軌跡都是人類文明的豐碑,是人類巧手和匠心的象徵,也是人類為自身建立的紀念碑。
《文明的軌跡》以講故事的方式,帶領我們從宏觀視角審視人類文明取得的偉大成就,展示不同文化如何相互影響,不同思想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有助於我們理解文化?古至今如何塑造人類的思維和創造力。
閱讀本書,讀者能近距離欣賞人類文明取得的璀璨成就,並了解繪畫、雕塑、建築、設計、詩歌、小說、戲劇、音樂、舞蹈等多個學科的演變路徑。

作者簡介
亨利·M 塞爾 (Henry M Sayre)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藝術史教授,先後出版《藝術的世界》《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視覺文本》《表現的目的:1970年以來美國的先鋒派藝術》等7部專著,在美國高校中廣泛使用。他還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製作出品了10集電視系列節目《藝術的世界:前進中的作品》,在美國公共廣播電視網播放。

精彩書評
本書作者亨利·M 塞爾具有高超的敘述歷史的能力和方法。他堅信通過回憶故事比記住歷史事實更有利於讀者學習,所以他向讀者描述了令人信服的多元文化歷史。通過表明不同文化如何互相影響、思想交流 和變化,本書將有助於讀者理解不同文化的相互影響。
——施誠(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史專家)

目錄
第 1 章 史前時期和文明曙光
文明誕生 / 003
史前文化生活中的神話 / 015
美索不達米亞:中東早期的權力與社會秩序 / 020
古埃及的穩定:洪水和太陽 / 036
回顧 / 047
延續和變化:埃及和希臘雕塑 / 048
第 2 章 希臘世界
愛琴海的青銅器時代文化 / 054
希臘城邦的崛起 / 065
黃金時代 / 079
希臘化世界 / 094
回顧 / 107
延續和變化:羅馬和希臘化時代的文化 / 109
第 3 章 帝國
羅馬 / 115
中國 / 140
古印度 / 150
回顧 / 158
延續和變化:基督教羅馬 / 160
第 4 章 采邑制、修道院、朝聖
盎格魯 - 撒克遜藝術風格與文化 / 166
加洛林王朝文化 / 170
朝聖教堂與羅馬式風格 / 178
十字軍東征 / 184
阿基坦的埃莉諾與宮廷愛情藝術 / 185
回顧 / 189
延續和變化 :新都市風格——哥特式風格 / 190
第 5 章 哥特式風格與自然主義的重生
聖德尼和哥特式大教堂 / 195
大學的崛起 / 207
路易九世的宮廷 / 211
錫耶納和佛羅倫薩的城市和宗教生活 / 217
方言文學在歐洲的傳播 / 226
回顧 / 236
延續和變化:死亡之舞 / 238
第 6 章 文藝復興
作為藝術品的城市:佛羅倫薩和美第奇家族 / 242
佛羅倫薩之外:公爵宮廷與藝術 / 260
教會贊助與羅馬文藝復興盛期 / 267
威尼斯的文藝復興盛期 / 283
義大利人文主義社會中的女性 / 290
回顧 / 297
延續和變化:帕拉第奧及其影響 / 299
第 7 章 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藝術、商業和商人贊助 / 305
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 / 317
回顧 / 338
延續和變化:天主教會的反擊 / 339
第 8 章 相遇與對抗
美洲的西班牙人 / 348
西非文化與葡萄牙人 / 356
印度和歐洲:跨文化交流 / 366
中華民族:孤立與貿易 / 369
日本:朝廷贊助與宗教傳統 / 381
回顧 / 395
延續和變化:日本佛教禪宗的影響 / 397
第 9 章 反宗教改革與巴洛克風格
早期反宗教改革與矯飾主義 / 405
義大利的巴洛克風格 / 421
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歐洲的世俗巴洛克風格 / 433
絕對主義與巴洛克宮廷 / 442
回顧 / 456
延續和變化 :過度與克制 / 458
第 10 章 啟蒙運動與洛可可藝術
英國啟蒙運動 / 464
法國啟蒙運動 / 484
跨文化接觸 / 496
回顧 / 502
延續和變化 :洛可可風格的終結 / 504
第 11 章 革命時代
美國和法國革命 / 510
新古典主義精神 / 516
浪漫主義想象 / 527
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的音樂 / 545
回顧 / 552
延續和變化:從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 / 554
第 12 章 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
新現實主義 / 564
追求現代:19 世紀 50 年代至 60 年代的巴黎 / 575
印象派巴黎 / 584
美國自我意識 / 593
文化身份的挑戰 / 601
回顧 / 609
延續和變化:邁向新世紀 / 611
第 13 章 現代主義世界
現代主義在藝術中的崛起 / 618
世界大戰及其後果 / 643
回顧 / 671
延續和變化:格爾尼卡與戰爭幽靈 / 673
第 14 章 變化的幾十年
戰後的歐洲:存在主義的探索 / 680
戰後的美國:勝利與懷疑 / 683
變革之風 / 697
後現代時代 / 712
回顧 / 728
延續和變化:環境與人文傳統 / 730

精彩書摘
第*章 史前時期和文明曙光
文明的曙光
1994年12月,一個寒冷的下午,讓-瑪麗·肖維和兩個同伴沿著法國南部阿爾代什河峽谷,在陡峭的懸崖中進行洞穴探秘。通過一連串狹窄的通道后,他們進入一個大洞穴,頭上的探照燈映照出一組圖畫:這組圖畫將震驚三位探險家——甚至整個世界(圖1 1)。
19世紀末,我們已經知道史前人類——生活在文字出現之前、歷史記載之外的人類——會在洞穴的牆上作畫。人們已在沿阿爾代什峽谷27千米的懸崖上發現了27個這樣的洞穴。然而,肖維和他的朋友們發現的洞穴顛覆了人們對史前人類的認識。在現代人眼中,先前發現的洞穴壁畫如孩童塗鴉般幼稚,而這個洞穴里的畫卻可以與當代藝術作品相媲美。因此我們只能推測,史前時代還存在其他類似的藝術品,只是沒能保存下來,也許是因為它們是由木頭或其他易腐爛的材料製成的。藝術的起源甚至有可能早於30 000年前,或許藝術誕生於90 000至100 000年前,那時人類剛開始在近東定居。
最初,在舊石器時代,世界各地文明靠狩獵和採集野生植物維繫生存。雖然有證據顯示,一些群體之間有過接觸,但它們規模小而分散,且居無定所。公元前1萬年左右,北半球的冰層開始消融,農耕漸漸取代狩獵和採集活動,成為謀生的主要手段,遊牧生存方式也隨之轉變為定居生存方式。這一改變影響深遠,帶領人類走向了新石器時代。
在中東和亞洲的大河谷地區,目標一致的人們聚集為集體,不同集體繼而開始形成愈發複雜的文明。文明是一種社會、經濟和政治實體,並通過圖畫和書面語言表達自我。若一個地區人數量眾多且不斷繁衍,而其環境足以讓他們穩定生活,文明就會向前發展。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糧食和其他物品,不僅是為了自給自足,也是為了商品貿易。要達到這一水平的貿易和生產,需要精英管理者出謀劃策。這種精英管理是文明的另一個特徵。
從世界各地的文明歷史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戰爭是社會進行自我組織並獲得其所需物品的主要方式之一。
下面,我們將從史前文明的早期萌芽開始討論,相關證據可以從2 5萬多年前流傳至今的壁畫和雕塑上找到。在文字出現之前約公元前1萬年之後的某個時間點,這些文明創造了神話和傳說,解釋了它們的起源及其與世界的關係。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開始,冶鍊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發展。人們學會從礦石中分離出金屬,並加工成金屬製品和武器,以替代史前時期的石制、骨制工具和武器,開創了考古學家所稱的「青銅器時代」。
文明誕生
文明如何誕生?文明的成熟與藝術建築發展有何聯繫?
文明包括一個群體共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體現在群體共同的規則、風俗、儀式和藝術中,代代相傳,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肖維洞穴的壁畫表明,早在3萬年前,阿爾代什峽谷就是一個文明的中心了,整個群體的價值觀在這裏得以體現。還有其他類似的洞穴:1879年在西班牙北部的阿爾塔米拉,人們發現了第一個經過裝飾的洞穴;1940年在法國南部、阿爾代什以西的多爾多涅地區,學生們的狗跑進一個洞里消失不見了,他們因此發現了著名的拉斯科岩洞;還有1991年,在法國地中海沿岸馬賽附近的水位線下,一名潛水員發現了美輪美奐的科斯克洞穴入口。
代理人和儀式:洞穴藝術
自從首次發現洞穴壁畫,學者們一直驚嘆于其繪製者的高超技藝,但我們還痴迷於這些壁畫本身:為什麼要畫這些畫?大多數學者認為這些畫起到代理人的作用。創作這些壁畫是為了向大眾施加某種權威。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這些作品與狩獵有關。在獵物稀少的時候,狩獵者通過在洞穴壁上作畫來召喚獵物。又或許這些圖畫含有某種魔咒,能讓狩獵者狩獵成功。但肖維洞穴壁上描畫的動物中,有多達六成從來就不是獵者的目標,比如獅子、犀牛、熊、黑豹和長毛猛?象。其中一幅畫描繪了兩頭犀牛正在角斗,附近有四匹馬似乎在觀戰(圖1 1)。
那麼,在史前人類的日常生活中,這些圖畫有何作用?洞穴可能是舉行某種儀式的場所。儀式是一個群體在宗教或准宗教背景下習慣性舉行的典禮。例如,洞穴可以被理解為通往冥界和死亡的門戶,或象徵著子宮和生育,或被看成通向夜間夢境世界的通道,與之有關的儀式便在洞穴中進行。
動物通常按照種類或性別被畫在不同洞穴中,說明這些畫可能是被用作月亮曆法來預測動物的季節性遷徙。無論如何,保留下來的人類腳印表明這些洞穴是儀式舉行地點,為集體帶來了方便。
肖維壁畫中不斷變化的色彩表明,這些畫意味神聖,或有所象徵。例如,在洞口附近,圖畫幾乎全部運用天然紅色顏料,這些顏料是從富含氧化鐵的礦石中提煉出來的。而在人跡罕至的洞穴深處,絕大多數動物用從富含二氧化錳的礦石中提煉出的黑色塗料畫成。這種顏色的變化似乎是有意為之,但其中的確切含義,我們只能猜測。
肖維洞穴里精心繪製的圖畫表明,其創作者似乎已經成功掌握了某種透視畫法,並付諸實踐——也就是說,他們能夠在二維的平面上傳達三維的觀感。在本章首頁的那幅畫中,馬並排站立著(圖1 1)。最上方的馬頭部劃過一道黑線,彷彿在越過一根樹枝或另一動物的背部。這種著色手段和構圖方法令馬匹的頭部具有立體感,此前已發現的洞穴壁畫還未能做到這一點,但這些3萬年前的壁畫卻做到了,它們的創作時間比其他壁畫早了至少100個世紀,有些甚至達到200個世紀。
在法國西南部多爾多涅地區的拉斯科洞穴,人們發現了為數不多的壁畫,其中一幅中畫著一個戴著鳥頭面具的男性躺在一隻開膛破肚的野牛面前(圖1 2),畫面下方是一個鳥頭矛投擲器,這種裝置能增加矛的速度和力量。(有幾種裝置得以保存至今。)在壁畫中,獵人的矛刺穿了野牛的后臀及後腿,還有一頭犀牛沖向左邊。這到底是真實的事件還是想象出來的,我們不得而知。這幅畫最值得玩味卻也最令人費解的特點之一,是動物與人類的畫風各異,前者自然寫實,後者抽象難解。這個棍狀小人是其他藝術才華欠佳的人後期添加的?還是在暗示動物和人類之間的區別?
在發現肖維洞穴之前,歷史學家根據洞穴繪畫的歷史將其劃分為一系列階段,壁畫風格隨著時間推移日趨寫實。然而,肖維壁畫雖然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壁畫,其風格卻是最為寫實的。藝術家們有意追求視覺自然主義,即再現動物的實際外觀。他們除了用紅色和黑色勾勒出動物的輪廓,還用手或工具塗抹上漸變的顏色來塑造動物的立體感,這種繪畫模式在其他地方極為罕見。此外,藝術家們還通過刮削後部牆壁進一步突出了動物的輪廓,與白色地面對比更加鮮明。顯然,洞穴中的三個 手印是由噴過顏料的手在牆壁上印出來的。
肖維洞穴的畫作表明,藝術並不一定是從青澀向複雜線性演進的。恰恰相反,在最早期的藝術品中,人們已經掌握了複雜的技巧。即使在很早以前,人類也可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