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購物車是空的!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商品庫存不足留言
內容簡介岩石物理學是地球物理學及相關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重點闡述岩石中的流體運動及岩石變形、聲學、電學、磁學、熱學性質。岩石物理學是在難以獲得岩石內部結構的條件下,基於大量實驗並結合理論推導建立起來的。近二三十年發展起來的數字岩石物理學,通過新技術獲得岩石內部精細結構,結合數值模擬技術,助力岩石各種物理學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岩石物理學研究新視角。《岩石物理學:從經典到數字化》在岩石物理學內容基礎上,加入數字岩石物理學的概念、方法及應用,給學生提供從傳統到前沿的岩石物理學知識。
精彩書評本書基於岩石物理學的數字化革命,在介紹傳統岩石物理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加入數字岩石相關內容。
目錄
目錄第1章 岩石及其基本特徵 11 1 岩石的結構特徵與成因 11 1 1 岩石的成分 11 1 2 岩石的分類及成因 31 1 3 成岩過程 61 1 4 岩石類型與岩石物理性質 61 1 5 岩石的微構造 71 2 岩石的特性 91 2 1 多樣性 91 2 2 多變環境 91 2 3 時空尺度變化 101 3 岩石物理學 111 3 1 岩石物理學的內涵 111 3 2 岩石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121 3 3 岩石物理學研究意義 12思考題 14參考文獻 14第2章 岩石數字化技術基礎 152 1 岩石觀測技術概述 152 2 X射線微觀層析成像技術 162 2 1 基本原理 162 2 2 不同設備 172 2 3 從投影圖像到三維結構 192 3 三維CT圖像處理 232 3 1 三維圖像數據特徵 232 3 2 圖像處理流程 252 3 3 岩石三維結構顯示 272 4 逾滲理論基本概念 302 4 1 逾滲與團簇 302 4 2 連通性與逾滲閾值 322 4 3 基於逾滲理論的CT圖像分析 352 5 數字岩石發展與應用 372 5 1 發展歷程 372 5 2 結構的表徵 382 5 3 岩石結構與物性關係 41思考題 41參考文獻 41第3章 岩石中孔隙與流體運移 433 1 孔隙與孔隙度 433 1 1 孔隙結構 433 1 2 孔隙結構指標 443 1 3 孔隙度的測量 463 2 達西定律和滲透率 483 2 1 滲流假設與等效體 483 2 2 達西定律 493 2 3 滲透率 503 2 4 達西定律的適用範圍 513 2 5 滲透率的測量 523 3 孔隙度-滲透率關係 543 3 1 實驗結果與擬合 543 3 2 等效管道模型 553 3 3 Kozeny-Carman關係 573 3 4 Pittman經驗公式 583 4 滲透率影響因素 583 4 1 岩性差異 583 4 2 壓力 593 4 3 溫度 603 4 4 逾滲模型 613 5 多相流概念 623 5 1 飽和度與相對滲透率 623 5 2 潤濕性 643 6 基於數字岩石的孔隙流體研究 663 6 1 基本方法 663 6 2 應用實例 683 7 孔隙流體的影響 73思考題 73參考文獻 74第4章 岩石變形特徵與本構 764 1 應變 764 1 1 基本概念 764 1 2 應變的基本分類及定義 774 1 3 從位移矢量到應變張量 784 1 4 三維應變分析 814 1 5 應變率 834 1 6 自然界中的應變與應變率 844 2 應力 854 2 1 力的定義 854 2 2 一點的應力狀態 864 2 3 應力張量 864 2 4 應力單位與符號 894 2 5 主應力與應力不變數 894 2 6 偏應力 914 2 7 應力莫爾圓 914 3 岩石本構的基本概念 934 3 1 本構概念 934 3 2 岩石變形特徵 944 4 一般彈性本構 954 4 1 廣義胡克定律 964 4 2 主要彈性參數 974 4 3 應力-應變關係的簡化 994 4 4 彈性本構在地球科學中的應用 1004 5 塑性與屈服 1024 5 1 典型單軸應力-應變*線 1024 5 2 單軸塑性本構 1034 5 3 塑性本構在地球科學中的應用 1044 6 黏性與流變 1044 6 1 黏性定義與特徵 1054 6 2 岩石的黏性 1064 6 3 非完全黏性本構 1074 6 4 黏性本構在地球科學中的應用 1094 7 空間平均模型 1094 7 1 沃伊特平均和羅伊斯平均 1104 7 2 其他平均 1124 8 孔隙彈性 1134 8 1 孔隙介質壓縮性 1134 8 2 含水孔隙介質壓縮性 1184 8 3 有效應力定律 1204 9 基於數字岩石的本構分析 1214 9 1 基本方法 1214 9 2 應用實例 124思考題 127參考文獻 128第5章 岩石的破裂和摩擦 1305 1 破裂類型及過程 1305 1 1 岩石破壞的類型 1305 1 2 岩石破裂過程及觀測 1325 2 岩石破裂的力學分析 1395 2 1 庫侖準則 1395 2 2 其他破裂準則 1425 2 3 圓孔應力集中及應用 1435 2 4 斷裂力學概念 1465 2 5 損傷力學概念 1485 3 岩石強度及影響因素 1505 3 1 岩石強度與實驗測試 1505 3 2 岩石強度的影響因素 1535 4 岩石的摩擦滑動 1565 4 1 摩擦理論基礎 1565 4 2 拜爾里定律 1595 4 3 岩石摩擦實驗 1615 4 4 影響岩石摩擦的因素 1635 4 5 失穩準則與粘滑 1655 5 地應力與岩石受力狀態 1695 5 1 自重應力與構造應力 1695 5 2 地應力測量 1715 5 3 岩石圈強度極限範圍 1765 6 基於數字岩石的破裂和摩擦研究 1835 6 1 基本方法 1835 6 2 應用實例 184思考題 188參考文獻 188第6章 岩石中波的傳播 1906 1 岩石中的波 1906 1 1 岩石中體波的類型和特點 1906 1 2 波在介質分界面上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1916 1 3 有界介質中的波及岩石波速測量 1936 2 岩石中波速特徵及影響因素 1956 2 1 不同岩性岩石的波速 1956 2 2 波速與密度和礦物成分的關係 1966 2 3 波速與孔隙度及飽和度關係 1976 2 4 波速與溫度、壓力的關係 1996 2 5 波速比 2016 3 岩石中波的衰減 2016 3 1 損耗比 2026 3 2 品質因子 2026 3 3 衰減係數 2036 3 4 吸收衰減特性表徵參數之間的關係 2056 3 5 影響聲波(地震波)吸收衰減的因素 2056 4 岩石波速的平均模型 2086 4 1 岩石中不同成分的波速 2096 4 2 空間平均模型 2096 4 3 時間平均模型 2096 4 4 裂紋模型 2106 4 5 球堆模型 2116 4 6 孔隙流體流量模型 2116 5 基於數字岩石的地震波特徵研究 2126 5 1 基本方法 2126 5 2 應用實例 214思考題 215參考文獻 215第7章 岩石的其他性質 2177 1 岩石的熱學性質 2177 1 1 熱傳導方程 2177 1 2 岩石中的熱源 2187 1 3 岩石的熱導率、比熱和熱膨脹係數 2197 1 4 岩石熱導率和比熱的影響因素 2227 2 岩石的磁性 2267 2 1 物質的磁性 2267 2 2 礦物的磁性 2297 2 3 岩石的磁性 2307 3 岩石的電學性質 2337 3 1 岩石電阻率的影響因素 2337 3 2 礦物岩石電阻率變化範圍 2367 3 3 沉積岩電阻率的各向異性 2377 4 基於數字岩石的電、熱特徵研究 2397 4 1 基本方法 2397 4 2 應用實例 240思考題 245參考文獻 246第8章 岩石物理實驗方法與設備 2488 1 岩石孔隙表徵 2488 1 1 壓汞法實驗原理 2488 1 2 壓汞實驗設備及步驟 2518 2 滲透率測量方法 2538 2 1 穩態法 2538 2 2 脈衝法(瞬態法) 2558 2 3 周期載入法 2568 2 4 氣體滑脫效應及校正 2568 3 單軸壓縮實驗 2578 3 1 樣品應力-應變的測量 2578 3 2 單軸抗拉強度的測量 2588 3 3 單軸抗壓強度 2598 3 4 有側限單軸壓縮實驗 2608 4 三軸壓縮實驗 2618 4 1 常規三軸實驗 2628 4 2 真三軸實驗 2638 5 摩擦實驗 2648 5 1 常規直剪實驗 2658 5 2 圍壓剪切實驗 2658 5 3 雙剪切實驗 2678 5 4 環剪實驗 2678 6 聲發射技術 2688 6 1 岩石波速與動態彈性常數測量 2688 6 2 被動聲發射探測 2708 6 3 聲發射成像 272參考文獻 274彩圖
精彩書摘第1章 岩石及其基本特徵地球科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面鬆軟沉積層以下均由固化的岩石構成。地球表面的山川、高原、盆地都由岩石所支撐;地震、滑坡、崩塌等自然災害和工程建設中的岩爆、塌方等破壞,都是不同岩石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發生的突變;目前支撐人類生產生活所需要的化石能源均采自岩石;大量清潔的水和極富潛能的地熱能源也儲存於岩石中。岩石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大量物資的來源,也是探求地下深處奧秘的*重要的載體。1 1 岩石的結構特徵與成因1 1 1 岩石的成分岩石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1 1 1 1 礦物礦物是天然產出的、一般以固態形式存在的單質或化合物,具有確定的或者一定範圍內變化的化學成分和分子結構,一般由無機作用形成。換言之,礦物是具有確定成分和晶形的天然均質固體。自然界中存在5000多種礦物,並且每年都有新的礦物被發現和命名。但常見的礦物僅有數十種,*常見的礦物有石英、長石(含多個變種)、橄欖石、雲母、角閃石、輝石、方解石、黃鐵礦和磁鐵礦等。常見礦物可以根據其化學成分劃分為六大類。(1)氧化物礦物,如石英(quartz, SiO2)、磁鐵礦(magnetite, Fe3O4)、赤鐵礦(hematite, Fe2O3)等。(2)硫化物礦物,如黃鐵礦(pyrite, FeS2)、閃鋅礦(sphalerite, ZnS)、方鉛礦(galena, PbS)等。(3)碳酸鹽礦物,如方解石(calcite, CaCO3)、白雲石(dolomite, CaMg (CO3)2)等。(4)硫酸鹽礦物,如石膏(gypsum, CaSO4 2H2O)。(5)硅酸鹽礦物,如橄欖石(olivine, (Mg, Fe)2SiO4)、鈉長石(albite, Na (AlSi3O8))、鉀長石(potassium feldspar, K(AlSi3O8))、輝石(pyroxene)、角閃石(hornblende)、白雲母(muscovite, KAl2[AlSi3O10](OH, F)2)、黑雲母(biotite, K(Mg, Fe)3 [AlSi3O10](OH)2)、高嶺石(kaolinite, Al4[Si4O10](O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