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實務與案例 劉廣明 張培林 978751978416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法律
NT$39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地方立法實務與案例
ISBN:9787519784164
出版社:法律
著編譯者:劉廣明 張培林
叢書名:立法理論與實務研究叢書
頁數:2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307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對地方立法實踐進展、成就梳理等問題進行概述;二是對部門起草機制、立法風險防範問題、立法聽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行使等地方立法重點問題展開研究;三是對生態文明保障、社會信用管理、歷史文化保護、城鄉建設與管理、區域協同立法等地方立法典型案例展開研究。

作者簡介
劉廣明,法學博士,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原就職于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現為河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大學國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中國法學會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理事、河北省法學會農村法治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秘書長等職務,以經濟法、環境資源保護法為主要研究方向。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教材2部;主編、參編法律宣教讀物5部,主持、主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10餘項。數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黨政幹部參考》等全文轉載,多篇調研報告獲省領導肯定性批示,主研立法委託、立法諮詢、立法論證等項目數十件。
張培林,現任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畢業於河北大學法學院,長期從事地方立法及相關工作,承辦河北省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編製工作,承辦或參与《河北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河北省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條例》《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30餘部法規的制定或修訂,承辦或參与京津冀協同立法工作機制的制定、京津冀協同立法項目的起草,參与組織京津冀人大立法協同工作機制會議,立法業務功底紮實,立法實踐經驗豐富。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地方立法理論概述
一、地方立法的概念與特徵
(一)地方立法的概念界定
(二)地方立法的特徵分析
二、地方立法的類型與功能
(一)地方立法的類型梳理
(二)地方立法的功能闡釋
三、地方立法的許可權
(一)地方立法許可權的概念界定
(二)地方立法許可權的意義闡釋
(三)地方立法許可權的範圍釋明
四、地方立法的歷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地方立法
(二)計劃經濟時期的地方立法
(三)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地方立法
五、地方立法的原則
(一)地方立法的一般原則
(二)地方立法的特有原則
第二章 設區的市立法權的全面賦予與行使保障
一、設區的市立法權全面賦予的歷程回顧
二、設區的市立法權全面賦予的許可權解讀
(一)設區的市立法許可權的橫向解讀
(二)設區的市立法許可權的縱向解讀
三、設區的市立法權全面賦予的意義闡釋
(一)設區的市立法權的全面賦予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二)設區的市立法權的全面賦予有力推動了地方改革深化
(三)設區的市立法權的全面賦予有效提升了地方治理水平
四、設區的市立法權行使保障的路徑分析
(一)提高立法能力
(二)強化公眾參与
(三)完善審查批准
(四)加強立法評估
第三章 地方立法聽證制度
一、地方立法聽證的緣起回顧與內涵解讀
(一)地方立法聽證的緣起回顧
(二)地方立法聽證的內涵解讀
二、地方立法聽證的性質辨析與功能闡釋
(一)地方立法聽證的性質辨析
(二)地方立法聽證的功能闡釋
三、地方立法聽證的制度構成
(一)地方立法聽證參加人
(二)地方立法聽證的啟動
(三)地方立法聽證的準備
(四)地方立法聽證的舉行
第四章 地方立法評估
一、地方立法評估的發展與特點
(一)地方立法評估的發展歷程
(二)地方立法評估的特點分析
二、地方立法評估的類型與價值
(一)地方立法評估的類型梳理
(二)地方立法評估的價值闡釋
三、地方立法評估的原則與標準
(一)地方立法評估的原則概述
(二)地方立法評估的標準解讀
四、地方立法評估的方法與程序
(一)地方立法評估的方法簡介
(二)地方立法評估的程序構成
第五章 新興領域立法之《河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解讀
一、數字經濟立法理論概述
(一)推進數字經濟立法的緣由分析
(二)數字經濟立法的實施進路
二、《河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立法背景與立法過程
(一)《河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立法背景
(二)《河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立法過程
三、《河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框架結構及立法特色與創新
(一)總則
(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三)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四)數字產業化
(五)產業數字化
(六)數字化治理
(七)京津冀數字經濟協同發展
(八)保障和監督
第六章 創製性地方立法之《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解讀
一、營商環境立法理論概述
(一)營商環境的概念
(二)營商環境的屬性與特點
(三)推進營商環境立法的價值
二、《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立法背景與過程
(一)《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立法背景
(二)《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立法過程
三、《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框架結構及立法特色與創新
(一)總則
(二)優化政務環境
(三)優化市場環境
(四)優化法治環境
(五)監督保障
第七章 以立法助力碧水保衛戰之《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解讀
一、《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的立法背景和過程
(一)《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的立法背景
(二)《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的立法過程
二、《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的框架結構及立法特色與創新
(一)總則
(二)水污染防治的標準和規劃
(三)飲用水水源保護
(四)水污染防治措施
(五)水污染事故的預防與處置
(六)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
(七)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八)法律責任
第八章 以立法助力藍天保衛戰之《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解讀
一、《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立法背景、過程、特點與新成就
(一)《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立法背景
(二)《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立法過程
(三)《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立法特點
(四)《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立法新成就
二、《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主要內容
(一)總則
(二)大氣污染防治的規劃和標準
(三)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四)重污染天氣應對
(五)重點區域聯合防治
(六)監督檢查
(七)法律責任
第九章 地方協同立法:以京津冀為例
一、京津冀協同立法背景闡釋
二、京津冀協同立法歷程回顧
(一)京津冀協同立法之提出
(二)京津冀協同立法之破題
(三)京津冀協同立法之推進
(四)京津冀協同立法之拓展
(五)京津冀協同立法之深化
三、京津冀協同立法成果梳理
(一)建立合作平台,奠定京津冀協同立法堅實基礎
(二)強化制度建設,搭建京津冀協同立法「四梁八柱」
(三)創新協同模式,推動京津冀協同立法走向深入
四、京津冀協同立法經驗總結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二)緊密跟隨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進程
(三)積極爭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對協同立法的指導支持
(四)始終堅持三省市黨委對協同立法工作的堅強領導
(五)充分發揮三省市人大在協同立法領域的主導作用
(六)探索引入三省市科研機構對協同立法的智力支持
五、京津冀協同立法進路探討
(一)推進模式創新,完善立法體系
(二)拓展協同領域,強化立法保障
(三)擴大公眾參与,提升立法水平
(四)加強效果評估,提高立法質量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立法理論與實務研究叢書》
出 版 說 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法治中國,立法為先。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形成了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託、各方參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法質量和效率顯著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更為完備的法律保障。適應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統籌立改廢釋纂,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高質量立法離不開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人才隊伍。高校是法治人才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承擔著為法治中國建設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提供科學理論支撐的光榮使命,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為河北省最早創建法學專業的高等學校,河北大學已經建成涵蓋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的全鏈條、完整性法治人才培養體系,是河北省法學教育的「排頭兵」,全國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河北大學高度重視立法人才的教育培養,不僅在法學專業本科教育中開設立法學等相關課程,在研究生教育中設置立法學研究方向,而且在國內首創「立法理論與實務」微專業,貫通立法理論與實踐,積極探索立法專門人才培養的新機制新路徑。河北大學立法專門人才培養堅持德法兼修、知行並重,持續深化與立法機關及相關部門的交流和合作,迄今已完成京津冀水源涵養保護、生態環境支撐、白洋淀水環境治理與保護、地理標誌保護、專利保護與冬奧知識產權保護、文明行為促進等100餘項委託地方立法、立法后評估和立法論證項目,30餘項成果獲省領導肯定性批示,產生重要反響。2021年河北大學獲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下的立法人才培養機制研究」,為深化立法人才培養提供了新契機。本項目擬通過調查研究和改革創新,有針對性地解決我國現行立法人才教育培養體制機制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教育培養高素質立法專門人才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作為教育的核心要素,教材建設事關「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直接關乎人才培養質量。深化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以高質量教材建設為要。為了適應新時代高素質立法專門人才培養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提升立法學教材建設的針對性、實用性、系統性、時效性,河北大學法學院、河北大學國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依託「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下的立法人才培養機制研究」這一新文科項目,充分發揮高等學校與立法實務部門的協同機制,與法律出版社共同策劃出版了包括但不限於《立法理論與制度》《比較立法研究》《地方立法技術與規範》《地方立法實務與案例》等構成的《立法理論與實務研究叢書》。本叢書的突出特色和亮點就是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政產學研協同育人理念,與立法機關全方位深度協同,共商研發計劃、共建編寫團隊、共定寫作大綱、共享信息資源,合作編寫、集體審定,以期切實提高叢書的質量和時代性,最大限度地滿足立法專門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同時,也真誠期待學界和實務界同人不吝賜教,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立法理論與實務研究叢書》編輯委員會
2023年4月26日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