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內蒙古農村牧區產業振興案例研究 ISBN:9787509693537 出版社:經濟管理 著編譯者:楊常寶 頁數:25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316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研究運用協同發展理論,結合文獻資料和田野調查數據資料,論述了內蒙古礦產資源開發與社會經濟的協同發展問題,努力為政府和相關部門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本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理論與實證相結合,探索礦產資源開發與內蒙古草原牧區和諧社會建設的最佳平衡點。內蒙古草原牧區礦產資源的開發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對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發展、對草原牧區的經濟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如何實現環境與發展雙贏等都是值得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本書探索以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模式促進經濟發展,同時為如何建設更美麗的內蒙古草原牧區提供參考模式。作者簡介 楊常寶,1976年10月出生,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人,日本滋賀縣立大學博士。現任內蒙古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學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民族學等方面的研究。在科學研究方面,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專項重大項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北部邊疆安全建設機制研究」子課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央統戰部民族研究專項委託課題、內蒙古自治區基本科研業務支持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地方語言文字科研資助項目、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內蒙古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中心開放課題等項目。在教學研究方面,主持內蒙古自治區研究生教育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現代民族學人類學理論」,主持內蒙古大學教育研究項目「人類學概論」和「現代民族學人類學理論」等課程建設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獲內蒙古自治區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大賽三等獎、內蒙古大學「培根鑄魂」新時代教師楷模稱號、內蒙古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目錄 案例一 牧區「人—畜—草」互惠關係研究:以烏日根塔拉鎮為例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現狀 四、研究方法 五、理論依據 第一章 田野點概況 第一節 烏日根塔拉鎮畜牧業發展歷程 一、草原經營方式的演變 二、人畜規模的變化 第二節 烏日根塔拉鎮草場變化 一、草場類型和草原所有制 二、草場植被及其變化 第三節 烏日根塔拉鎮人口變化 第四節 調研牧戶基本情況 一、勞動力 二、養殖情況 三、草場面積 第二章 「人一草」互惠關係分析 第一節 經營方式對「人一草」關係的影響 一、大量外購草料的經營方式 二、高成本的經營方式 第二節 草原利用方式對「人一草」關係的影響 一、「三牧」制度的實施 二、草場流轉現象的出現 第三章 「人一畜」互惠關係分析 第一節 畜產品經營現狀 一、肉製品的經營 二、乳製品的經營 三、其他畜產品的經營 第二節 畜產品銷售渠道 一、自產自銷模式 二、中間商銷售模式 三、屠宰場和活畜交易市場銷售模式 第三節 牲畜品種改良 一、牲畜品種改良現狀 二、牲畜品種改良的作用 第四章 「畜一草」互惠關係分析 第一節 五畜的特徵及內部和諧 一、五畜的特徵 二、五畜的內部和諧 第二節 畜群結構轉型分析 一、畜群結構轉型因素 二、畜群結構轉型對草場的影響 結論 一、三個結論 二、政策建議 案例二 牧區產業振興研究:以布寨嘎查為例 緒論 一、研究背景 案例三 牧區畜牧業市場化研究:以嘎達蘇種畜場為例 案例四 農區農具變遷研究:以保爾斯稿嘎查為例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