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正義 托馬斯.阿奎那 978710022874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24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論正義
ISBN:978710022874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托馬斯.阿奎那
叢書名:自然法名著譯叢
頁數:15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292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論正義》是《神學大全》第二卷第二部分問題57到問題62的統稱。阿奎那不是以倫理學家的身份討論正義,他對正義、道德、倫理的思考要放在《神學大全》的大框架下理解。
《神學大全》共三卷,分別探究上帝、人以及上帝與人的關係。探究人的第二卷又分為兩個部分,首部分主要討論人類行為的一般性原則,第二部分則討論具體的德性,依次為三聖德(信、望、愛)和四樞德(明智、正義、勇敢、節制)。從形式上看,《論正義》從屬於對四樞德的總體分析,自覺繼承了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的結構和論題;從內容上看,阿奎那對正義的探討與其自然法學說相交織,反映了阿奎那努力調和傳統的奧古斯丁主義與新興的亞里士多德主義的哲學立場。

作者簡介
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約1225-1274年)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位樞紐性人物。他出生於義大利南部一座名叫羅卡塞卡的小城鎮,是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哲學家和神學家,又稱「天使博士」,《神學大全》是其代表作。自20歲成為多明我修會的托缽修士起,阿奎那一生都在行走和寫作:他的行走以傳播正統教義為己任;他的寫作則旨在引導人們認識基督教真理。他的學說後來被命名為托馬斯主義,是天主教哲學研究和神學研究的重要參考。
王江濤,1986年生,重慶人,中山大學哲學博士,波士頓學院訪問學者,現任教於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典政治哲學。已出版專著《美事艱難》,譯著《蘇格拉底與希琵阿斯》《希琵阿斯》《追求高貴的修辭術——柏拉圖講疏(1957)》。發表學術論文及社會評論文章十余篇;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目錄
問題57 論法權
第1節 法權是不是正義的對象
第2節 法權被劃分為自然法和實定法是否恰當
第3節 萬民法是否與自然法相同
第4節 是否應當專門區分父權和所有權
問題58 論正義
第1節 正義被這樣界定是否恰當,即它是一種永恆而持久的意志,使人各得其所的法權
第2節 正義是否總是針對他人
第3節 正義是否是一種德性
第4節 正義是否以意志為主體
第5節 正義是否是一種普遍德性
第6節 作為普遍德性的正義在本質上是否與所有德性相同
第7節 在普遍正義之外是否還有一種具體正義
第8節 具體正義是否具有特殊的質料
第9節 正義與感受有關嗎
第10節 正義的中道是否是事物的中道
第11節 正義的行為是否在於還給人各自的東西
第12節 正義在所有道德德性中是否佔據首要地位
問題59 論不義
第1節 不義是否是一種特殊的惡
第2節 一個人是否因行不義而被稱作不義之人
第3節 是否有人能夠自願承受不義
第4節 行不義之人是否都犯了死罪
問題60 論審判
第1節 審判是否是正義的行為
第2節 是否允許審判
第3節 從懷疑來進行審判是否不被允許
第4節 疑點是否應當往更好的方面解讀
第5節 是否總是應當依據成文法律審判
第6節 審判是否因僭越而被當作錯誤的
問題61 論正義的諸部分
問題62 論返還

前言/序言
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約1225-1274年)出生於義大利南部一座名叫羅卡塞卡(Roccasecca)的小城鎮。這地方是羅馬教會君主國與神聖羅馬帝國政治衝突的前沿崗哨。20歲那年,阿奎那成為多明我修會(Dominican Order,又稱道明會)的修士。多明我修會是一個托缽僧團,以托缽乞食、清貧誓約為信念,行走在廣大中下層信眾中間。從此,阿奎那開始了一生的行走與寫作。
阿奎那不是以倫理學家的身份討論正義。他對正義、道德、倫理的思考要放在《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以下簡稱ST)的框架下理解:「天主教真理的教師,不獨應該教導學習有成者,而且也有責任啟蒙初學者所以,我們在這部著作中所設定的目標,是採用宜於初學者的教學方式,來講授屬於基督宗教的種種真理。」(ST,Ia,pr )全書三卷分別探究上帝、人以及上帝與人的關係。探究人的第二卷篇幅最大,因為「大馬士革說,人據說是按上帝的形象創造的,上帝的形象意味著一種理智的存在,他被賦予了自由意志和自我能動性。我們已經處理過形象的模型,即上帝,以及那些根據上帝的自由意志,從他的能力中產生的事物;現在要處理的是上帝的形象,即人,以及人活動的原則,包括人的自由意志和活動的能力」。(ST,Iallae,pr )第二卷又分成兩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Iallae)主要討論人類行為的一般性原則,第二部分(IIallae)則討論具體的德性,依次討論了三種神聖德性(信、望、愛)和四樞德(明智、正義、勇敢、節制)。不難看出,整個第二卷的結構在有意模仿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同時又力圖綜合基督教神學。13世紀的經院學人就基督教神學與亞里士多德主義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激烈的辯論,讀者可自行在正文中尋找蛛絲馬跡,筆者不畫蛇添足。
《論正義》是《神學大全》的一個片段,即第二卷第二部分問題57至問題62(Ilallae q 57-62)。西方學者按慣例將阿奎那的全部著作劃分成書名、卷、章(題)、節,然後加以編號,以便研究和引用。例如,「ST,IIallae,q 57,a 3,ad 3」表示《神學大全》第二卷第二部分問題五十七第三節第三條疏論。如此編排,自有文體上的原因。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