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生代農民工的身體實踐與文化調適 ISBN:9787562871231 出版社:華東理工大學 著編譯者:趙方杜 叢書名: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書系 頁數:18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296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身體社會學、個體化等理論基礎,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輔以大規模問卷調查數據,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身體實踐過程和文化調適機制進行了研究。本書首先對身體社會學的理論脈絡和研究譜系進行了系統梳理;其次,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身體消費實踐狀況進行了統計分析,進而剖析其身體實踐的行為呈現與現實圖景;然後,分析他們身體消費實踐的內在邏輯與選擇偏好,並闡釋其行為的規訓機制與支配策略,以及這一行為的社會表徵與文化意蘊,並對規訓技術和數字化影響下的三重賽博格身體進行了探討;反思這一群體個體化生活方式的建構邏輯與行動策略。本書可供從事新生代農民工、消費社會學、身體社會學等方面研究的高校、研究機構的人員借鑒、學習,也可作為社會學專業的參考用書。作者簡介 趙方杜,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當代社會理論、社會風險、基層治理、社會福利與社會政策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等縱向課題6項,主持和參与了相關橫向課題多項。出版專著、譯著(第二譯者)2本,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社會學文摘》等轉載。目錄 第一章 作為社會建構的身體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意義 第二節 理論視角與分析框架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身體社會學:理論脈絡與研究譜系 第一節 身體理論的發展脈絡 第二節 身體研究的多維面向 第三節 研究反思 第三章 新生代農民工身體實踐的統計分析 第一節 數據與測量 第二節 消費狀況的描述性統計 第三節 個體特徵對消費的影響 第四節 消費對留城意願的影響 第五節 統計結果 第四章 身體實踐的行為呈現與現實圖景 第一節 面部保養:個人身體的視覺標識 第二節 服飾消費:自我展示與認同的符碼 第三節 形體塑造:理想身體的追求 第四節 整形美容:選擇性的身體技術 第五節 電子產品:身體實踐的媒介 第五章 身體實踐的選擇偏好與行為邏輯 第一節 新生代農民工的消費觀念 第二節 新生代農民工的消費特點 第三節 新生代農民工的消費差異 第四節 新生代農民工消費的內在機制 第六章 身體實踐的規訓機制與支配策略 第一節 收入與圈子的雙重協奏 第二節 職業與生活的兩極律動 第三節 技術與傳媒的立體渲染 第七章 身體實踐的社會表徵與文化意蘊 第一節 身體重塑:城市適應的直接展現 第二節 「消費式」融入:城市性的獲得與身份認同 第三節 城鄉差異與不平等的應對 第四節 身體審美陷阱與身份認同焦慮 第五節 消費空間的「新窮人」與階層分化的顯性化 第八章 賽博格身體:技術、數字化與身體 第一節 肉身的改變:第一重賽博格——醫療賽博格 第二節 空間的規訓:第二重賽博格——空間賽博格 第三節 虛擬的救贖:第三重賽博格——主體賽博格 第九章 個體化生活方式:身體實踐中的結構與行動 第一節 身體實踐與個體化生活方式的建構 第二節 結構維度:身體實踐的結構性約束 第三節 行動維度:生活方式的個體化隱喻 第四節 結構與行動的互構:國家規制與自反性個體 結語:身體實踐中的主體性與文化調適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調查問卷 附錄2 訪談提綱 內容提要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