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 張靜 978751174510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央編譯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細讀
ISBN:9787511745101
出版社:中央編譯
著編譯者:張靜
頁數:34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282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恩格斯寫於1880年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社會主義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正如馬克思在法文版前言中稱它是《反杜林論》的「理論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
本書對《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進行全方位的細度,其特點在於從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句段的思想意蘊,從文本學角度逐字逐句地闡釋句段的觀點,使讀者既能從整體解讀中掌握該書的理論內涵,又能從句段解讀中把握具體概念,從而在文本的細度中真正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作者簡介
張靜,現為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俄羅斯馬克思主義。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一般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項,省市級項目兩項。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動態》《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科學社會主義》等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獨立出版專著1本,譯著1本,合作出版譯著1本。

目錄
總序(名譽主編撰寫)
第一部分 導言(作者撰寫)
一、 寫作背景與主要內容
二、 文本細讀的原則與方法
三、 進一步閱讀的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文本細讀
馬克思寫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
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
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
1892年英文版導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精彩書摘
樣稿:
現代社會主義,就其內容來說,首先是對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有財產者和無財產者之間、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以及生產中普遍存在的無政府狀態這兩個方面進行考察的結果。但是,就其理論形式來說,它起初表現為 18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學者們所提出的各種原則的進一步的、據稱是更徹底的發展。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質的經濟的事實中。
【論斷】現代社會主義在內容上是對資本主義社會根本矛盾的研究,在形式上以已有的思想學說為理論來源。
恩格斯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來說明現代社會主義,即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內涵和思想來源。從內容上看,現代社會主義產生於對資本主義根本矛盾的考察和研究。恩格斯從兩個方面的結果來考察社會主義,這兩個方面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無法解決的根本矛盾:一方面是階級關係,即有財產者和無財產者之間的階級對立,也就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對立、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另一方面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也就是有組織的社會生產與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恩格斯從這兩個方面的結果來考察現代社會主義的內容,這是對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運用,也就是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來考察現實的生產過程。從形式上來看,現代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是空想社會主義,但是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展為科學,還必須以現實為基礎。19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在理論表現形式上是對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的更進一步的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作為新的學說,它汲取了已有的思想材料,也就是開端於16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特別是19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因此,恩格斯在這一部分詳細闡述了以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貢獻,以及他們的理論局限性及其所導致的衰落必然性。
恩格斯在這本書出版之前就系統闡述過現代社會主義的本質內容和理論來源:第一次是在1875年的《論俄國的社會問題》,第二次是在1876-1878年的《反杜林論》。1875年,恩格斯在《論俄國的社會問題》中批判俄國革命民粹派彼·特卡喬夫對社會主義革命的錯誤認識時指出,「現代社會主義力圖實現的變革,簡言之就是無產階級戰勝資產階級,以及通過消滅一切階級差別來建立新的社會組織。為此不但需要有能實現這個變革的無產階級,而且還需要有使社會生產力發展到能夠徹底消滅階級差別的資產階級。」 在這裏恩格斯已經清楚表明現代社會主義的內容,一方面在階級對立上是無產階級戰勝資產階級,另一方面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上是消除階級差別建立新的社會組織,因此社會主義革命既需要資產階級,也需要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使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發展,而無產階級使階級差別得以消滅,從而在戰勝資本主義無法解決的根本矛盾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正是對這一過程的研究。1876-1878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的引論中指出,「現代社會主義,就其內容來說,首先是對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有財產者和無財產者之間、資產者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以及生產中普遍存在的無政府狀態這兩個方面進行考察的結果。但是,就其理論形式來說,它起初表現為18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學者們所提出的各種原則的進一步的、據稱是更徹底的發展。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經濟的事實中。」 1880年,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中再次強調了這個觀點,闡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內涵和思想來源。
在法國為行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的那些偉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的權威,不管這種權威是什麼樣的。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須在理性的法庭面前為自己的存在作辯護或者放棄存在的權利。
【論斷】法國啟蒙學者的思想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
恩格斯在這裏指的是以伏爾泰、盧梭為代表的18世紀法國思想家的啟蒙學說。例如,伏爾泰是自然神論者,他對僧侶主義、天主教和專制政體的猛烈抨擊曾對他的同時代人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伏爾泰主義特指18世紀末期進步的、反宗教的社會政治觀點。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伏爾泰主義這一概念是指資產階級在上升時期所持的、批判性的思想觀點和政治立場。這些偉大的啟蒙學者的思想是極富革命性的,他們不畏懼權威,對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進行無情的批判,他們崇尚理性,反對愚昧的神權統治和宗教迷信,主張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國。他們的革命啟蒙精神給予空想社會主義者很大的思想啟發,尤其是促進了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進一步發展。
雖然總的說來,資產階級在同貴族鬥爭時有理由認為自己同時代表當時的各個勞動階級的利益,但是在每一個大的資產階級運動中,都爆發過作為現代無產階級的發展程度不同的先驅者的那個階級的獨立運動。例如,德國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時期的再洗禮派和托馬斯·閔採爾,英國大革命時期的平等派,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巴貝夫。
【論斷】資產階級雖然在反對封建制度的鬥爭中具有進步性,但是並不能代表勞動階層的利益,而無產階級的先驅者既參加了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鬥爭,又發動了對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
恩格斯的這段話有兩層涵義:其一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制度的鬥爭中發揮著積極的和進步的作用,強調資產階級革命的進步性;其二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對立與鬥爭也一直存在。資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后,標榜自己是整個受苦人類的代表,但實際上不僅不能代表勞動階層的利益,而且成為剝削勞動階層的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對立面,無產階級不僅參与到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封建鬥爭中,而且由於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存在著天然的對抗性,現代無產階級的先驅者也進行著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如再洗禮派、閔採爾和平等派等。再洗禮派是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的一個教派,該派不承認對嬰兒所施的洗禮,主張成年後再次重新受洗。再洗禮派在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中出現在德國、瑞士和荷蘭等地,其主要成員為農民和城市平民,他們仇視封建制度及其支柱天主教,信仰宣傳基督復臨並在世上建立公正、平等和幸福的「千年王國」的宗教神秘主義學說。該派中一部分人主張財產公有,反對貴族、地主和教會的封建土地佔有制度,積极參加了1524-1525年的德國農民戰爭,後來被統治階級殘酷鎮壓。托馬斯·閔採爾是德意志平民宗教改革家、農民戰爭領袖、空想社會主義先驅者之一。 他早期積極支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張,譴責羅馬天主教的教階制度和聖徒崇拜,之後他與再洗禮派建立了密切聯繫,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革命思想,主張把宗教改革同社會變革結合起來,通過革命鬥爭的方式建立「千年天國」。平等派,又稱真正平等派、掘地派,以英國小貴族約翰·李爾本為代表,是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激進派。他們代表城鄉貧民階層的利益,要求消滅土地私有制,宣傳原始的平均共產主義思想,並企圖通過集體開墾公有土地來實現這種思想。他們在革命過程中與以克倫威爾為代表的獨立派既鬥爭又聯合。巴貝夫是法國革命家, 在熱月政變后組織了秘密團體「平等會」,設想建立以農業為中心的、具有平均主義和禁欲主義特徵的「共產主義公社」,主張通過密謀暴力消滅私有制,建立勞動者專政和「人人平等」的社會。恩格斯以再洗禮派、閔採爾、平等派和巴貝夫為例充分說明無產階級先驅者在反對封建制度的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作用,以及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對立和鬥爭。
伴隨著一個還沒有成熟的階級的這些革命暴動,產生了相應的理論表現;在16世紀和 17世紀有理想社會制度的空想的描寫,而在18世紀已經有了直接共產主義的理論(摩萊里和馬布利)。
【論斷】伴隨無產階級先驅者的革命暴動產生的理論就是空想社會主義。
空想社會主義在16世紀的代表作是托馬斯·莫爾在1516年出版的《烏托邦》, 成為空想社會主義的開山之作。「烏托邦」一詞來自希臘文,意即烏有之鄉。莫爾第一次用「烏托邦」來表示一個幸福的、理想的國家,並在社會主義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問題。空想社會主義在17世紀的代表作是托馬斯·康帕內拉在1623年出版《太陽城》。 康帕內拉採用對話體裁描繪出一個沒有剝削、沒有私人財產、人人勞動、哲人政治的理想社會。空想社會主義在18世紀的代表是摩萊里和馬布利。 摩萊里把需求看作構成人類社會關係的基礎,把需求作為構成社會的根源,從需求的矛盾中認識社會發展。馬布利在空想社會主義史上第一次用法典的形式表達政治主張,致力於擬定向未來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過渡的立法改革方案,主張通過立法改革使人類逐步恢復理性,防止財產集中、限制人的邪惡慾念等。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