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探尋理想政體-儒家的差等秩序 ISBN:9787301344804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白彤東 頁數:34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280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無論是在國家政治體制還是在全球治理上,自由民主之秩序都遇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在這本專著中,白彤東教授提出受儒家思想啟發的可替代政治模式,試圖解決當今全球的一些根本政治問題。 在國家政治體制問題上,本書認為,儒家可以認可自由民主政體的自由部分,儒家也可以認可機會平等與以人民為本的政府問責等民主理念。但是,儒家會把更多的政治決策權給與那些在道德上、實踐上、智識上能夠更加關愛人民的賢能者。其結果就是建立在人權與法治基礎上的結合民眾意見與精英決策的混合政體。 面對當代民主體制的問題,主流的政治理論家的思考還在關注如何強化民主與平等的因素。但是白彤東認為,自由民主體制中的平等與民主的成分與其自由的成分與良政的目標時有衝突,對後者的保護就要求對前者進行抑制,而儒家混合政體是對這種自由民主體制根本衝突的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國家認同上,本書提出了以文化認同與愛有差等為基礎的儒家的政治凝聚模式。在國際秩序上,以「仁責高於主權」為原則,以對內與對外都負起仁道責任的廣義「華夏」國家聯盟為國際秩序的主導,按照「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的模式,建立起儒家的新天下等級體系。這既解決了由排外、自利、平等的民族國家主導全球化的矛盾,也比超越國家的世界主義更加現實。 在自由與法治的基礎上,用賢能修正民主,用仁責限制民族國家的政治體系,也許能更好地解決全球政治的根本問題,是更現實的烏托邦。作者簡介 白彤東,北京大學核物理專業本科,波士頓大學哲學博士,2003-2010年為美國澤維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終身教職),2010年至今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導),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研究興趣包括中國哲學和政治哲學,尤其是先秦政治哲學的當代意義之問題。主要著作有Against PoliticalEquality: The Confucian Case(普 林 斯頓大學出版社)、China:The PoliticalPhilosopby of the Middle Kingdom (ZedBooks)、《舊邦新命:古今中西參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等。目錄 本書的歷史本書的結構 致謝 說明 第一章 為什麼讀儒家?何種儒家? 一 歷史終結了嗎?來自崛起中國之信息 二 何種儒家? 三 先秦儒家解讀的哲學進路 四 先秦儒家的哲學解讀何以可能? 五 如何對先秦儒家進行哲學解讀? 六 作為現代政治哲學的先秦儒家思想 第二章 政治合法性的儒家立場:民享、民有而非民治 一 儒家的平等觀 二 政治合法性的儒家立場:民有、民享 三 而非民治 四 儒家的中庸之道:平等與差等之間,流動性與穩定性之間 第三章 作為民主問題之修正的儒家混合政體 一 民主政治的四大問題 二 民主理論的內部回應及其根本局限 三 民意與賢能結合的儒家政體 第四章 儒家混合政體的優越性 一 賢能與良政?內部挑戰及回應 二 與民主和平等的衝突?外部挑戰及回應 第五章 作為陌生人社會之黏合劑的惻隱之心 一 仁與惻隱之心 二 作為現代美德的惻隱之心 三 惻隱之心的培養:能近取譬直到先天未畫 四 普遍而差等之愛 五 惻隱之心的有效性 第六章 推己及人中的矛盾:公與私 一 公與私之問題 二 先秦儒家的解決模式 三 韓非子的挑戰 四 《理想國》的解決模式 五 兩種模式的比較 六 當代對道德的迴避之儒家批評 七 儒家對性別平等的論證 第七章 國家認同與國際關係:儒家的新天下體系 一 對愛國主義的儒家辯護與約束 二 文明與野蠻的區別與儒家世界秩序 三 民族國家(nationstate)是通往現代化的唯一路徑嗎? 四 儒家模式與民族國家模式的比較 五 儒家模式與世界主義模式的比較 第八章 仁責高於主權:儒家的正義戰爭理論 一 「燈塔國」:作為國際干預的孤立主義 二 國家實力與正義戰爭 三 行仁政的小國之自保 四 行仁政的大國的征伐之責 五 孟子的正義戰爭理論 六 與「人權高於主權」和「保護之責」的比較 七 孟子理論的問題 第九章 儒家權利理論 一 關於儒家與自由民主相容性的四種立場 二 作為自由民主的形而上學基礎的民主理念之問題 三 一個修正的羅爾斯式的回答 四 儒家權利理論 五 一個案例:儒家如何認可動物權利 六 國家推進道德與自由主義之相容性 附錄 哲人於時代之政治責任——從不入危邦的孔子與不離亂邦的蘇格拉底談起 一 導論 二 儒家:殺身成仁還是明哲保身? 三 作為履行自己政治責任的躲避 四 蘇格拉底的哲人:沒有統治之責,也無意人間事務 五 哲人有不避亂邦的責任?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