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書 商鞅 978755462224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古吳軒
NT$26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商君書
ISBN:9787554622247
出版社:古吳軒
著編譯者:商鞅
頁數:1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285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 法家思想經典代表作之一,盡顯法家思想精髓!
2 篇篇經典,古代控局高手的謀略之書,辯證看待!
3 專業古籍整理團隊精心整理,註釋精準。
4 內文四色印刷,隨書配有名家彩色繪圖。

內容簡介
《商君書》是戰國時商鞅及其後學的著作的合編。《漢書;藝文志》著錄二十九篇,現存二十四篇。書中敘述商鞅變法主張,提出信賞必罰的法治要求,主張從法律上保護土地私有權,而把政治權力集中於君主一人,以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此外,對於法的起源、本質、作用等,也有所論列。

作者簡介
商鞅(約前390—前338),戰國時政治家。衛國人。公孫氏,名鞅,亦稱衛鞅。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秦孝公六年(前356年,一說在秦孝公三年)任左庶長,實行變法。旋升大良造。秦孝公十二年進一步變法。后十年(前340年)因戰功封商(今陝西丹鳳西北)、於(今河南西峽境)十五邑,號商君,因稱商鞅。

精彩書評
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秦]李斯《諫逐客書》
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
——[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

目錄
更法第一 001
墾令第二 009
農戰第三 019
去強第四 029
說民第五 037
算地第六 045
開塞第七 057
壹言第八 065
錯法第九 071
戰法第十 077
立本第十一 081
兵守第十二 085
勒令第十三 089
修權第十四 095
徠民第十五 101
賞刑第十七 109
畫策第十八 117
境內第十九 125
弱民第二十 131
外內第二十二 137
君臣第二十三 141
禁使第二十四 147
慎法第二十五 153
定分第二十六 159

精彩書摘
更法第一
孝公平畫,公孫鞅、甘龍、杜摯三大夫御于君。慮世事之變,討正h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錯法務明主長,臣之行也。今吾欲變法以治,更禮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議我也。」
公孫鞅曰:「臣聞之:『疑行無名,疑事無功。』君亟定變法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負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驁於民。語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郭偃之法曰:『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孝公曰:「善!」
甘龍曰:「不然。臣聞之:『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勞而功成;據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今若變法,不循秦國之故,更禮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議君,願孰察之。」
公孫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於故習,學者溺於所聞。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賢者更禮,而不肖者拘焉。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製法之人不足與論變。君無疑矣。」
杜摯曰:「臣聞之:『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 』臣 聞 :『 法古無過 ,循禮無邪。』君其圖之!」
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伏羲、神農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 ,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君無疑矣。」
孝公曰:「善!吾聞『窮巷多怪,曲學多辨』。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喪焉。拘世以議,寡人不之疑矣。」於是遂出《墾草令》。
墾令第二
無宿治,則邪官不及為私利於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百官之情不相稽,則農有餘日。邪官不及為私利於民,則農不敗。農不敗而有餘日,則草必墾矣。
訾粟而稅,則上壹而民平。上壹則信,信則官不敢為邪。民平則慎,慎則難變。上信而官不敢為邪,民慎而難變,則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則壯民疾農不變。壯民疾農不變,則少民學之不休。少民學之不休,則草必墾矣。
無以外權任爵與官,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國安而不殆。民不賤農,則勉農而不偷。國安不殆,勉農而不偷,則草必墾矣。
祿厚而稅多,食口眾者,敗農者也。則以其食口之數,賦而重使之,則辟淫游惰之民無所于食。無所于食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
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農無得糶,則窳惰之農勉疾。商不得糴,則多歲不加樂。多歲不加樂,則飢歲無裕利。無裕利,則商怯;商怯,則欲農。窳惰之農勉疾,商欲農,則草必墾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