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晉南北朝文選讀 唐焱 978754037429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崇文書局
NT$43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漢魏晉南北朝文選讀
ISBN:9787540374297
出版社:崇文書局
著編譯者:唐焱
叢書名:中華詩文選讀叢書
頁數:56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183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漢魏晉南北朝文選讀/中華詩文選讀叢書》所選文章以文學史發展時段為序,自西漢高祖始,至北朝顏之推止,收錄的歷代散文涵蓋詔告、奏疏、書表、書序、史傳、史論、文論、山水遊記、人物小傳等,韻文則以賦和駢文為主,涵蓋了漢大賦、漢末至魏晉的抒情小賦和南朝的駢賦。
《漢魏晉南北朝文選讀/中華詩文選讀叢書》體例基本由原文、、註釋、解讀四個部分組成,部分作品有名家評點。作者只在首次出現時有簡介,后不再述。註釋涉及典故的,也多隻在首次出現時詳解。解讀則盡量兼顧內容解說和簡略賞析,理解存疑或有多元解讀的,在篇末點出。
本次選注參考了陳宏天等主編的《昭明文選譯註》(吉林文史出版社),曹融南選注的《漢魏六朝散文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許褳評選、黎經誥箋注的《六朝文絮箋注》(中華書局),同時還參讀了部分網路詩詞愛好者發表的見解。

目錄

入關告諭
求賢詔
鵬鳥賦並序
論積貯疏
過秦論上
吊屈原賦並序
上書諫吳王
賜南越王趙佗書
除誹謗妖言法詔
遺詔
論貴粟疏
《淮南子》寓言五則
招隱士
上書諫獵
美人賦
山川頌
舉賢良對策(節選)
粵有三仁對
重廉士詔
論六家要旨
求賢詔
報李廣
尚書序
非有先生論
誡子
史記·五帝本紀贊
史記·項羽本紀贊
史記·孔子世家贊
史記·伯夷列傳
史記·管晏列傳
史記·屈原列傳
史記·滑稽列傳(節選)
史記·貨殖列傳序
報任少卿書
答蘇武書
戰國策書錄
說苑·楚王絕纓
《新序》四則
逐貧賦
答桓譚書
上《山海經》表
新序論
新論·雍門周以琴見孟嘗君
誡兄子嚴、敦書


南北朝

前言/序言
漢魏晉南北朝歷時近八個世紀,是我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散文與韻文競相發展、不斷演變而各有千秋的時代,是文學從學術中獨立開來的時代,是文學理論走向系統化的時代。
兩漢的主要文學成就是詩歌(本書不涉及)、散文和漢賦。
散文以政論散文和歷史散文最為突出。政論散文方面,西漢初期,百廢待興,勵精圖治,因此,君臣上下關注時政的詔書、奏疏湧現,如高祖的《求賢詔》,文帝的《除誹謗妖言法詔》《賜南越王趙佗書》《遺詔》,賈誼的《論積貯疏》《過秦論》,枚乘的《上書諫吳王》,晁錯的《論貴粟疏》等,這些文章針對現實、述論利害,質樸而透闢,寫法上與先秦自明一家之說的諸子散文頗為類似,都是時政意義凸顯的政論散文。其中尤以賈誼和晁錯之作為傑出,被魯迅讚譽為「西漢鴻文」。漢武帝時,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張被武帝接受,此後政論散文以儒家學說作為準繩,如董仲舒的解經之作《春秋繁露》和對答武帝策問的《舉賢良對策》。時至東漢,光武帝的《臨淄勞耿弁》和班彪的《王命論》是頗具現實價值的政論散文。歷史散文方面,司馬遷的《史記》以人物為中心來反映歷史,創立了紀傳體史書的新樣式,開闢了傳記文學的新紀元,是漢代最輝煌的成就,《項羽本紀》《孔子世家》《屈原列傳》《管晏列傳》等都是膾炙人口之作。東漢班固的《漢書》則開斷代史先例,是繼《史記》之後的又一部富有散文文學特色的史學巨著,其《霍光傳》《蘇武傳》都是公認的名篇。此外,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編寫的《淮南子》,劉向的《新序》《說苑》,桓譚的《新論》,孔安國的《尚書序》,劉歆的《上表》,衛宏的《毛詩序》,許慎的《說文解字敘》,王逸的《楚辭章句敘》,蔡邕的《筆論》,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李陵的《答蘇武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等等,或因事寓理,或以史作論,或為書序言,或專論一題,或敘事抒情,也都是出色的散文之作。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班固和曹操:班固的《封燕然山銘》是記功碑文的源頭;曹操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其文清峻通脫,代表作有《讓縣自明本志令》。
賦是漢「一代之文學」,它韻散兼行,兼收並蓄《詩經》、楚辭、先秦散文等諸種文體,形成了「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的特點。賈誼開漢賦先聲,代表作有《鵬鳥賦》《吊屈原賦》等,枚乘的《七發》是漢大賦正式形成的標誌。司馬相如的大賦是漢賦的頂峰,揚雄謂「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代表作有《上林賦》《子虛賦》《美人賦》等。揚雄的《逐貧賦》也是頗有特色的賦作。東漢班固的《兩都賦》是京都賦的範例,張衡擬此而作《兩京賦》,也是漢大賦力作。而張衡的《歸田賦》則一改漢大賦鋪彩誇飾之風,開啟了抒情小賦的先河。此外,馬融的《圍棋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禰衡的《鸚鵡賦》,王粲的《登樓賦》等也是漢賦佳作。
魏晉是「文學的自覺時代」(魯迅語),第一次出現了「文筆之分」,大致將用於記錄歷史和上奏朝章的文章劃分為筆,將純審美文學功用的文章劃分為文。文學從學術中脫離開來,形成一大批有獨特風格的文人集團,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等,文人個性更加凸顯。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