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寶齋畫譜.古代部分.84.宋代-郭熙繪早春圖 郭熙 978750032427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榮寶齋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2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榮寶齋畫譜.古代部分.84.宋代-郭熙繪早春圖
ISBN:9787500324270
出版社:榮寶齋
著編譯者:郭熙
頁數:3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174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郭熙,字淳夫,河陽溫縣(今屬河南)人。北宋著名畫家、繪畫理論家。山水畫師法李成,郭熙的山水繪畫風格多樣,筆墨淋漓秀潤,自然天成。其山水畫代表作品有《早春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寒林圖》等。據《林泉高致·序》雲:「少從道家之學,吐故納新,本遊方外。家世無畫學,蓋天性得之。遂遊藝於此成名。」「道家之學」易於培養山林之士的性情;「本遊方外」,是中國畫家的基本品格,在其所繪山水畫中尋找寄託。而山水勝境,超邁塵俗,又涵容豐富,是人在精神上可以得到滿足的境界。
在繪畫理論上,郭熙著有《林泉高致》一書,對學習中國畫和深入理解中國畫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除了《早春圖》之外,另收錄郭熙早期代表作品《窠石平遠圖》。此作品現藏於故宮博物館。兩幅作品從形式特徵、樣貌風格及語言特點等諸多方面均可形成鮮明的對比和聯繫,便於讀者研究學習。

作者簡介
郭熙,北宋畫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今屬河南]人,熙寧間為圖畫院藝學,後任翰林待詔直長。工畫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捲雲」或「鬼臉」皴法,畫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力勁健,水墨明潔。布置筆法獨樹一幟,早年巧贍致工,晚年落筆益壯。神宗趙頊曾把秘閣所藏名畫令其詳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覽歷朝名畫,「兼收並覽」終於自成一家,成為北宋後期山水畫巨匠,與李成並稱「李郭」,與荊浩、關仝、董源、巨然並稱五代、北宋間山水畫大師。存世作品有《早春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等。著有畫論《林泉高致》,是中國第一部完整而系統地闡述山水畫創作經驗的著作。

目錄
北宋郭熙山水畫藝術芻議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局部)
窠石平遠圖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局部)
早春圖

前言/序言
傳統的中國繪畫以其獨
特的藝術語言,記錄了中華
民族每一個歷史時代的面貌
,反映和凝聚了我們民族的
審美意識和傳統思想。她以
東方藝術特色立於世界藝林
,匯為全世界人文寶庫的財
富。我們當代人得以繼承享
用這樣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是有幸並足以引為自豪的。
面對這樣一筆巨大的財富,
把其中優秀的部分繼承下來
「古為今用」並加以弘揚光大
,這同時也是當代人的責任
。繼承什麼,怎樣弘揚傳統
繪畫遺產,這是一個不容選
擇的命題。回答這個命題的
藝術實踐是具體的,其意義
是現實和延伸的。在具體的
繪畫藝術實踐中,我們不必
就這個題目為個別的繪畫教
條所規範楷模,每一個畫家
都有自己對傳統的認識和理
解,都有著自己的感情並各
取所需。繼承和弘揚優秀文
化遺產的理論和願望都體現
在當代人所創造的繪畫藝術
之中。
中國繪畫有其發展的過
程和依存的條件,有其不斷
成熟完善和自律的範疇,明
顯地區別於其他畫種。她以
線為主,骨法用筆,重審美
程式造型;對物象同有色彩
主觀理想的表現;客觀世界
和主觀心理合成的「高遠、
深遠、平遠」「散點透視」的
營構方式;「師造化」「以形
寫神,神形兼備」的現實主
義藝術理想;工筆、寫意的
審美分野;繪畫與文學聯姻
,詩書畫印一體對意境的再
造;直寫「胸中逸氣」的文人
筆墨;各持標準的門戶宗派
,多民族的藝術風範與意趣
;以及幾千年占統治地位的
封建士大夫思想文化的大背
景等等。從而構成了傳統中
國畫的形式和內容特徵。一
個具有數千年文明傳統的民
族所發展和創造的文化,在
創造新時代的繪畫藝術中,
不可能割斷自己的血脈,摒
棄曾經千錘百鍊、人民喜聞
樂見的美的形式和傳統精神
,這些特質都有待我們今天
繼續研究和借鑒。「數典忘
祖」「抱殘守缺」或「陳陳相因
」都不益於繁榮繪畫藝術和
建設改革開放時代的新文明

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了
解,是繼承和弘揚優秀文化
遺產的前提。熱愛和了解傳
統繪畫藝術的人民大眾是傳
統繪畫藝術生生不息的土壤
。在中國繪畫發展的歷史上
,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今天
這樣擁有眾多的畫家和愛好
者。大家以自己熱愛的傳統
繪畫陶冶情懷,謳歌時代,
創造美以裝點我們多姿多彩
的生活。為此服務並做出努
力是出版工作者的責任。就
傳統中國繪畫的研習方法而
言,歷代無論院體或民間,
師授或是私淑,都十分重視
臨摹。即便是今天,積極地
去臨摹習仿古代優秀作品,
仍不失為由表及裡了解和掌
握中國畫技法特質、體悟中
國畫精神品格的有效方法之
一,通俗的範本也因此仍然
顯得重要。我們將繼承弘揚
民族文化的社會命題落在出
版社工作實處,繼《榮寶齋
畫譜·現代部分》百余冊出
版之後,現又開始編輯出版
《榮寶齋畫譜·古代部分》
大型普及類叢書。
叢書以中國古代繪畫史
為基本線索,圍繞傳統繪畫
的內容題材和形式體裁兩方
面分別立冊;以編輯典型畫
家的風格化作品和名作為主
,注重技法特徵、藝術格調
和範本效果;從宏觀把握叢
書整體體例結構並豐富其內
容;對當代人喜聞樂見的畫
家、題材和具有審美生命力
的形式體裁增加立冊數量;
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畫家
、美術理論家撰文做必要的
導讀;按範本宗旨酌情附相
應的文字內容,以縮小讀者
與範本的距離。有關古代作
品的傳緒斷代、真偽優劣,
這是編輯這部叢書難免遇到
的突出的學術問題,我們基
于範本目的,一般沿用著錄
成說。在此謹就叢書的編輯
工作簡要說明,並衷心希望
繼續得到廣大讀者的關心和
幫助。我們希望為更多的人
創造條件去了解傳統中國繪
畫藝術,使《榮寶齋畫譜·
古代部分》再能成為滋養民
族繪畫藝術的土壤,為光大
傳統精神,創造人民需要且
具有時代美感的中國畫起到
她的作用。
榮寶齋出版社 一九九五
年十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