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選集 (全3冊) 老舍 978702018276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文學
NT$87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老舍選集 (全3冊)
ISBN:9787020182763
出版社:人民文學
著編譯者:老舍
叢書名:中國現代作家選集典藏叢書
頁數:3冊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182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老舍小說里那股貫穿始終的韻味兒,非熟悉北京文化的人不能深刻體味——筆下一個芸芸眾生的大千世界,平凡百姓的喜怒哀樂,在氣象萬千的北京城裡輪番上演。大師一點淡淡的幽默、洞察世情的通達,小人物為生存苟活的百態盡現:活著,其實內心也不象以為的有著那麼多的掙扎——《駱駝祥子》、《月牙兒》、《我這一輩子》,老舍獨立寫作時期之經典佳作薈萃。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滿族護軍,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戰爭中陣亡,全家靠母親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生活。1908年得宗月大師資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后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任方家衚衕小學校長,后又于南開中學教國文。1924年赴英國,任教於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並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歸國后曾在齊魯大學、青島大學、山東大學教書。1949年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著有《老張的哲學》《二馬》《趙子曰》《離婚》《貓城記》《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正紅旗下》《月牙兒》等大量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

目錄
《老舍選集 上》
小鈴兒
同盟
大悲寺外
微神
歪毛兒
開市大吉
柳家大院
抱孫
黑白李
眼鏡
鐵牛和病鴨
也是三角
犧牲
柳屯的
生滅
月牙兒
老字號
鄰居們
善人
陽光
聽來的故事
斷魂槍
新時代的舊悲劇
新韓穆烈德
《老舍選集 中》
不說謊的人
新愛彌耳
且說屋裡
東西
牛老爺的痰盂
我這一輩子

小人物自述(未完)
人同此心
一封家信
不成問題的問題
一筒炮台煙
正紅旗下(未完)
《老舍選集 下》

精彩書摘
《老舍選集 上》:
黃先生已死去二十多年了。這些年中,只要我在北平,我總忘不了去祭他的墓。自然我不能永遠在北平;別處的秋風使我倍加悲苦:祭黃先生的時節是重陽的前後,他是那時候死的。去祭他是我自己加在身上的責任;他是我最欽佩敬愛的一位老師,雖然他待我未必與待別的同學有什麼分別;他愛我們全體的學生。可是,我年年願看看他的矮墓,在一株紅葉的楓樹下,離大悲寺不遠。
已經三年沒去了,生命不由自主的東奔西走,三年中的北平只在我的夢中!
去年,也不記得為了什麼事,我跑回去一次,只住了三天。雖然才過了中秋,可是我不能不上西山去;誰知道什麼時候才再有機會回去呢。自然上西山是專為看黃先生的墓。為這件事,旁的事都可以擱在一邊;說真的,誰在北平三天能不想辦一萬樣事呢。
這種祭墓是極簡單的:只是我自己到了那裡而已,沒有紙錢,也沒有香與酒。黃先生不是個迷信的人,我也沒見他飲過酒。
從城裡到山上的途中,黃先生的一切顯現在我的心上。在我有口氣的時候,他是永生的。真的;停在我心中,他是在死里活著。每逢遇上個穿灰布大褂,胖胖的人,我總要細細看一眼。是的,胖胖的而穿灰布大衫,因黃先生而成了對我個人的一種什麼象徵。甚至於有的時候與同學們聚餐,「黃先生呢?」常在我的舌尖上;我總以為他是還活著。還不是這麼說,我應當說:我總以為他不會死,不應該死,即使我知道他確是死了。
他為什麼作學監呢?胖胖的,老穿著灰布大衫!他作什麼不比當學監強呢?可是,他竟自作了我們的學監;似乎是天命,不作學監他怎能在四十多歲便死了呢!
胖胖的,腦後折著三道肉印;我常想,理髮師一定要費不少的事,才能把那三道彎上的短髮推凈。臉像個大肉葫蘆,就是我這樣敬愛他,也就沒法否認他的臉不是招笑的。可是,那雙眼!上眼皮受著「胖」的影響,鬆鬆的下垂,把原是一對大眼睛變成了倆螳螂卵包似的,留個極小的縫兒射出無限度的黑亮。好像這兩道黑光,假如你單單的看著它們,把「胖」的一切註腳全勾銷了。那是一個胖人射給一個活動,靈敏,快樂的世界的兩道神光。他看著你的時候,這一點點黑珠就像是釘在你的心靈上,而後把你像條上了鉤的小白魚,釣起在他自己發射出的慈祥寬厚光朗的空氣中。然後他笑了,極天真的一笑,你落在他的懷中,失去了你自己。那件鬆鬆裹著胖黃先生的灰布大衫,在這時節,變成了一件仙衣。在你沒看見這雙眼之前,假如你看他從遠處來了,他不過是團蠕蠕而動的灰色什麼東西。
無論是哪個同學想出去玩玩,而造個不十二分有傷于誠實的謊,去到黃先生那裡請假,黃先生先那麼一笑,不等你說完你的謊——好像唯恐你自己說漏了似的——便極用心的用蘇字給填好「准假證」。但是,你必須去請假。私自離校是絕對不行的。凡關乎人情的,以人情的辦法辦;凡關乎校規的,校規是校規;這個胖胖的學監!
他沒有什麼學問,雖然他每晚必和學生們一同在自修室讀書;他讀的都是大本的書,他的筆記本也是龐大的,大概他的胖手指是不肯甘心傷損小巧精緻的書頁。他讀起書來,無論冬夏,頭上永遠冒著熱汗,他決不是聰明人。有時我偷眼看看他,他的眉,眼,嘴,好像都被書的神秘給迷住;看得出,他的牙是咬得很緊,因為他的腮上與太陽穴全微微的動彈,微微的,可是緊張。忽然,他那麼天真的一笑,嘆一口氣,用塊像小床單似的白手絹抹抹頭上的汗。
先不用說別的,就是這人情的不苟且與傻用功已足使我敬愛他——多數的同學也因此愛他。稍有些心與腦的人,即使是個十五六歲的學生,像那時候的我與我的學友們,還能看不出:他的溫和誠懇是出於天性的純厚,而同時又能絲毫不苟的負責是足以表示他是溫厚,不是懦弱?還覺不出他是「我們」中的一個,不是「先生」們中的一個;因為他那種努力讀書,為讀書而著急,而出汗,而嘆氣,還不是正和我們一樣?
到了我們有了什麼學生們的小困難——在我們看是大而不易解決的——黃先生是第一個來安慰我們,假如他不幫助我們;自然,他能幫忙的地方便在來安慰之前已經自動的作了。二十多年前的中學學監也不過是掙六十塊錢,他每月是拿出三分之一來,預備著幫助同學,即使我們都沒有經濟上的困難,他這三分之一的薪水也不會剩下。假如我們生了病,黃先生不但是殷勤的看顧,而且必拿來些水果,點心,或是小說,幾乎是偷偷的放在病學生的床上。

前言/序言
身為「旗人作家」的老舍,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特卓異的巨大存在。他生於十九世紀最後一年、已陷入貧苦市民階層的京城「旗族(正紅旗)」之家。他是滿族人、北京人,這是兩個鑄就他輝煌藝術生涯的精神支點,將兩者合一,亦是開啟、解讀、詮釋、探究老舍文學的鑰匙。
老舍一生筆耕不輟,留下《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牛天賜傳》《貓城記》《離婚》《月牙兒》《正紅旗下》等名篇。他的自由全在寫作里,他喜歡拿「文牛」「寫家」自喻,無法忍受沒了寫作的閑在與自由。他是那種抱定為文藝而生,亦為文藝而死的純凈文人,心甘情願自取精神上的煩惱。他管這叫「大愚」。「大愚」的氣韻,成了老舍煮字生涯的生命線,這股氣一直那麼從容不迫地流動著,時而深邃有力,時而平緩衝淡,始終也不會枯萎。老舍用畢生心血織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繽紛多姿的文字圖畫。
言及小說,老舍曾自謙地說過,最初是抱著「寫著玩玩」的心態寫起來的,那時,還「不懂何為技巧,哪叫控制」,只好「信口開河,抓住一點,死不放手,誇大了還要誇大,而且津津自喜,以為自己的筆下跳脫暢肆」。這在他最早的三部長篇《老張的哲學》(1928)、《趙子日》(1928)和《二馬》(1931)中,多有體征。
或因老舍前期創作在語言上過分強調保持生活化口語,原汁原味,一些批評家在幾十年之後仍覺得他貪逞口舌之快,顯出北京人特有的「貧嘴」。其實,老舍從一開始就自覺意識到這一點了。寫《老張的哲學》時,因明顯感到「以文字耍俏本來是最容易流於耍貧嘴的」,於是有所收斂,到寫《趙子日》,已有意力圖使文字變得「挺拔利落」。無疑他是有意識地嘗試用「頂俗淺白的字」造出「物境之美」,「把白話的真正香味燒出來。」
老舍自認《二馬》比《老張的哲學》和《趙子日》「細膩」,但只有到了寫《駱駝樣子》《離婚》《月牙兒》和《我這一輩子》時,創作上經過了「長時間的培養」,他才覺有了「把一件複雜的事翻過來掉過去的調動」的本事。從《大明湖》里抽取而成的《月牙兒》體現著老舍小說形式上的詩意、成熟,藝術思想上的紮實、深邃。或者說,是思想的精進促使他的語言更有內蘊的勁道和張力,也使他的幽默風格起了變化。《駱駝祥子》《離婚》《四世同堂》《我這一輩子》《斷魂槍》《正紅旗下》無不如此。
《貓城記》(1933),無疑是老舍小說中形式最怪異又最引起爭議的一部。歷史地看,這實在是一篇貨真價實的政治諷喻小說 它以西方小說敘事傳統中「變形記」(從古羅馬的奧維德到現代的卡夫卡)的想象形式,打造出一個火星上的奇特貓城,那「貓城人」在「矮人」野蠻的入侵下所暴露出的愚昧、麻木、妥協、自私、貪婪、要面子、苟且偷安的精神狀態,正是在日寇蹂躪下國民們的寫照!此後,《離婚》(1933)中的諸多人物,無論張大哥,還是老李、小趙,性情上並不比「貓人」好多少,奉行的一樣是自私、怯懦、折中、敷衍的庸人哲學。《貓城記》是全景式掃描了庸人精神的方方面面,《離婚》則透過一個小小的財政所,折射出庸人社會的細節。因為老舍的筆「看住了」幽默,不再讓它信馬由韁地恣肆漫溢,節制分寸得恰到好處,《離婚》堪稱老舍小說創作走向成熟的標誌。
然而,最具「老舍味兒」的小說是《牛天賜傳》(1934)。它不如《離婚》和《駱駝祥子》優秀,卻最能以幽默加諷刺來勾畫小人物的性格命運與靈魂鏡像。單以幽默論老舍,《牛天賜傳》和同一時期寫成的《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構成一道獨屬於老舍幽默招牌的別樣景緻。
老舍的幽默獨樹一幟,有時竟到了成也幽默、敗也幽默的程度。大體來說,老舍的「喜劇式」幽默用在散文里是成功的,那真是一種蘊滿了靈性的飽含智慧的俏皮與詼諧,一旦滲入小說,便或多或少消解了作品的張力。對老舍和中國現代小說史來說,幸運的是,當老舍以成熟的悲劇家的姿態把幽默揮灑在小說里,藝術上的拿捏也那麼準確到位時,具有文學經典意味的作品——《駱駝祥子》(1936)出現了。單就幽默來說,「一味幽默」的「毛病」沒有了,而是「每逢遇到可以幽默一下的機會,我就必抓住它不放手。它(《駱駝祥子》)的幽默是出自事實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擠出來的」。另外,老舍在語言的運用上,《駱駝祥子》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不無自得地說:「《祥子》可以朗誦。它的言語是活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