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女性文學作品選.小說.第四卷-1981-1990 喬以鋼 978756860692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黑龍江大學
NT$48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百年中國女性文學作品選.小說.第四卷-1981-1990
ISBN:9787568606929
出版社:黑龍江大學
著編譯者:喬以鋼
頁數:32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183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卷收錄了1981-1990年間,張辛欣、程乃珊、張潔、劉索拉、劉西鴻、王安憶、遲子建等7位作家的7篇作品。這一時期的女性小說創作體現出過渡時代的一些特點:依然保有理想主義的激情、熱衷於書寫「重大」社會題材,具有介入主流歷史書寫的強烈願望,題材和風格更具有多樣性。同時,性別意識、女性立場開始在文學中得以彰顯,婦女是否獲得解放以及如何解放成為重要議題。書中作品很好地展示了當時女性文學創作的風格特徵,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

內容簡介
《百年中國女性文學作品選》(叢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階段性成果,按文體(小說、散文、詩歌、戲劇文學、電影文學)歸輯,按照年代予以分卷,收錄了1919—2019百年間中國女性文學的優秀代表作,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婦女解放運動深入發展的歷史背景,從文學角度集中呈現了中國婦女對民族優秀思想文化做出的貢獻,全面反映了女作家在不同文體創作中取得的成就。小說各卷主要包括該時期女性小說創作全貌、代表作家簡介、精選女作家優秀中短篇作品等內容。《小說第4卷》主要收錄1981—1990年創作的張辛欣《我在哪兒錯過了你?》、程乃珊《藍屋》、張潔《祖母綠》等作品。

目錄
張辛欣
我在哪兒錯過了你?
程乃珊
藍屋
張潔
祖母綠
劉索拉
你別無選擇
劉西鴻
你不可改變我
王安憶
弟兄們
遲子建
北國一片蒼茫
敬啟

精彩書摘
我在哪兒錯過了你?
又是一個星期六的傍晚。電車依然沿著熟悉、熱鬧的大街一站站駛過。
她照舊忙活著賣票、檢票,照舊在乘客中擠來擠去。如果不是時時能聽到她在用售票員那幾乎沒有區別的、職業化的腔調掩去女性圓潤悅耳的聲音吆喝著報站,光憑她穿著那件沒有腰身的駝絨領藍布短大衣,準會被淹沒在一片灰藍色的人堆里,很難分辨!她在車門旁跳上跳下,蹬一雙高腰豬皮靴,靴面上濺滿了泥漿。她不客氣地緊催著上下車的人,或者乾脆動手去推。當她無意中犯著一些男孩子,他們照例立刻嚷嚷:
「?,這主兒,夠魯的!」
「哎喲!姑奶奶,擠著我后腰啦!」
像被踩著尾巴的小狗,有些男孩子很難錯過表現神經敏感的機會。等話出口,他們才發現:是她!不饒人著呢!惹急了會有不下流卻十分尖刻的話甩出來,比那些什麼話都罵得出口的小妞兒還難對付!
然而,這回她倒像一律沒聽見似的,走到一邊去了
「?!」沒工夫琢磨她!
誰也不會注意到,忙碌中短暫的歇息,她在向車窗外默默眺望什麼都跟往常一樣,只多了一場一邊細細揚撒、一邊悄悄融化的雪。但在她的眼睛里,彷彿一切都有些異樣
「別蹭著!放這兒!」上來個熟人。當工人的黃雲叫丈夫把幾條大個的冰凍黃魚甩在售票台上,四周立刻飄起新鮮的海腥氣。
「喲!你還在這兒?!」
「是你寫了個話劇吧?那回我在西單菜市場旁邊的牆上瞧見海報啦。我們廠好些青年看了,還跟我打聽你呢!叫什麼名兒來著?喂,你自個兒的事究竟怎麼樣了?挑多了眼暈!李克太老實了點兒!行啦!上北大?師範?學四年?夠熬的!明兒又不得閑,請客!我們那房又接出了一片,修建隊的幾個朋友給弄的辦這些事兒我也不靈,全指著他!喲!!」
黃雲突然嚇著了似的,戛然而止。
她立刻收回神,驚異地望著黃雲。
「丟什麼啦?你!老是獃獃的,簡直變了個人兒!」
「我留神著站呢。」她淡淡一笑,心裏卻不由地希望:「住會兒嘴吧!我求你!」
她,眼睛交替注視著車內的乘客和車外的動靜,手裡仍舊不時忙著,耳朵邊一刻不停地響著黃雲又快又脆的聲音;她的心,卻沿著另一條不為人所知的小路,不可解脫地、固執地尋找著什麼
你如今在哪兒呢?即便我把心裏一切真實的念頭都告訴你,也晚了!
我給我心中另一個世界的人們安排相遇的機緣,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自己卻很難找到。我知道,我這麼說,會得罪許多男性,會使一些男孩子傷感,會遭到一些男子漢的輕蔑;但這是沒法兒抑制的打心底來的嘆息:值得去愛的男人實在太少!
據說,如今青年男女中存在著比例失調,我卻常常感到另一種失望。
我不指望那些擠車像個勇士,卻在我衝著他喊「讓座」時擺出凝神沉思模樣的男孩子;也不留神那些專在大街上惹眼的男青年,他們以「麥克鏡」上的商標來標榜自己的新式、時髦,臉上卻沒有一根因為思索而顯得有教養的線條!我和他們算一代人,感覺相去其遠。當然,他們也不會瞧上我!
像黃雲的丈夫那種實惠、能幹的男人,我們能互相客氣地點頭,然而卻彼此不會感到需要
倒是李克這樣完美的好人,使我的選擇加倍感到困惑。我倆從小同學,父親又是在一個中學教書多年的老同事。我們在檔案里填寫的簡歷,簡直像孿生兒童的服裝一樣彼此相像!可是我倆性格完全不同。坐在一起,每當我談到興奮之處,往往會不加掩飾地大笑起來,他總是沉著臉嘆口氣:「你啊!一點兒也沒改變!所以組織問題老也解決不了。」那神氣好像他倒了什麼霉似的!其實,他那線條單純的臉上,很難出現苦惱的皺紋,因為他天生順利!他這個半路撞到達爾文門下的生物系大學生,門門功課都是五分,跟他當初在小學、初中一樣,十幾年後,又接著拿「三好學生」的獎狀。可惜不論過去、現在,他對蟲、鳥、花、魚都毫無興趣,他對任何專業也沒有狂熱的追求和愛好,更沒打算干出點兒什麼名堂的野心。但他總是生活得很合體,挺得人好感。他像一隻聽話的兔子,為了社會需要的文憑,在畫好的白線內順從地跑;而我,卻是一隻固執的烏龜,憑著自己的感覺和信念,在另一條路的起點處慢慢往前爬。
環境和習慣,使我們當然成了最親密的朋友。長輩和朋友們都認為,對於我來說,他是最好不過的了!是的,他的的確確是一個好人,我們相處得很好,我說不出他任何不好的地方。我想過,如果和他一起生活,一定會過得很平穩,我既不用擔心他會見異思遷,也不用害怕他跌個什麼大跟頭。但是,愛情是需要去追求才能滿足的!我知道。因為我曾經愛過,儘管那喚起我全部熱情的初戀是愛錯了,但我嘗過愛的滋味,可不是這樣的!和他在一起,我常常會分心去想些別的他誠懇地說,我身上有一種自強的氣質,促使他不斷努力。唉!我哪是在督促他,我是在用鞭子不停地趕著自己往前爬。但這卻使我感覺到,似乎自己長得太快,在他面前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強壯感,彷彿我

前言/序言
馬春花

20世紀以來,婦女問題
一直是人們思考傳統和衡量
中國能否完成現代轉型的重
要方面,社會進步的考量也
圍繞著「婦女解放」這個中心
問題展開。20世紀50一70
年代文學中的女性形象,一
般並非在男女而主要在階級
與國家民族的框架中形構。
勤勞、樂觀、忘我的勞動婦
女是新中國的婦女典範,新
婦女、新政治、新中國三位
一體,男女平等成為以平等
為主要訴求的社會主義新政
權的象徵。80年代,隨著政
治、經濟社會轉型,對於婦
女是否真的被解放的討論,
成為一個具有政治意義的、
關於現代性想象的重要話題
。伴隨著對「人」的再啟蒙的
是對「女性」的再發現,而對
于女性氣質和男性氣質、「
女人味」與「男子漢」的重新
認識和討論也成為80年代「
人」之覺醒的重要表現。
正是在這種文化政治氛
圍中,女性文學作為一種文
學概念、性別立場、寫作方
式與文學類型再次出現,而
其基礎首先是女作家群在80
年代的湧現。幾代女作家同
台競技,或引領風潮,或處
于中堅,這使女作家創作成
為80年代文學創作無法忽視
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50
—70年代女性創作的性別意
義,主要還是以茹志鵑為代
表的「家務事,兒女情」的細
膩抒情的女性風格的話,那
么80年代的女性文學就不僅
是風格、題材的問題,還有
對性別的自覺意識。不同於
90年代女性文學與市場、消
費之間的密切關係,80年代
的女作家大都具有明顯的精
英知識分子情結,熱衷於寫
作「重大」社會題材,而婦女
問題與社會問題的交叉互動
正是過渡時代的典型特徵。

作為「新啟蒙」時代的產
物,80年代的女性文學更多
思考的是「人之為人」的不能
被革命、階級所化約的自然
特點。對於性彆氣質及其限
制的思考,將婦女解放問題
由外在的社會層面推向內在
的文化層面。
與韋君宜《試紅妝》
(1985)中毫無負擔地接
受「紅妝」及其所凸顯的女性
氣質的庄玲相比,張辛欣《
我在哪兒錯過了你?》
(1980)中的「我」在面對自
己心儀的男性時,卻無法脫
下曾經的「男式外衣」、摘掉
過去的「男性面具」。小說以
「我」,一個因為歷史原因和
售票員工作而有「男子漢氣」
的女性的獨白,表達了80年
代女性對性彆氣質的困惑與
思考。一個女人必須有「女
人味」,要「賢惠、溫柔、忍
讓、文靜、含蓄」,才能獲
得男性的青睞;可是她「為
了生存,為了往前闖」時,
卻「不得不像男性一樣強壯」
,為了實現自己的導演夢,
她要獨立、堅強、決斷。張
辛欣的小說道出了現代女性
生存的怪圈,她必須接受雙
重標準,既像男人又像女人
,而在像男人與像女人之間
,她無所適從也無法自由切
換,最終陷入無盡的自責與
追悔之中。但「我」的追問與
迷惘,同時也揭示了所謂「
天然性」的性彆氣質其實是
一種「裝扮」與「面具」的本質

與對女性氣質焦慮相對
應的,是對男性氣質的認識
與重構。程乃珊《藍屋》(
1983)中的革命後代白虹
曾以為工廠技術員顧傳輝具
有務實、好學、樂觀、向上
的男性氣質,誤將他的失約
看成是積极參与技術實踐,
而實際上,他卻是為了繼承
顧氏家族的「藍屋」而去討好
堂兄。小說由此呈現出兩種
不同的男性形象,顧傳輝追
求的遺產與享樂在啟蒙與理
想主義的80年代註定會受到
嘲弄。
「女人味」與「男子漢」是新
啟蒙語境中認識、思考「人」
的重要表現,本身與現代、
發展的想象聯繫在一起。從
80年代中後期開始,對「人」
的社會學層面的思考轉向對
身體的人類學與文化學的思
考。王安憶的小說「三戀」(
《荒山之戀》《小城之戀》
《錦繡谷之戀》),鐵凝的
小說「三垛」(《麥秸垛》《
棉花垛》《青草垛》)、《
玫瑰門》等,開始書寫女性
慾望的浮世繪,開啟了90年
代女性身體寫作與個人化寫
作的潮流。

80年代女性文學集束式
呈現了婦女解放面臨的種種
問題:雙重角色問題、女性
氣質焦慮問題、男女不平等
與性別歧視,甚至是性騷擾
問題等。曾經的革命,看來
並沒有徹底解放婦女,改革
時代的到來又凸顯了追求人
格獨立和現代發展的知識女
性所面臨的情感困境。既然
革命無法使婦女獲得解放,
事業、男性也無法給女性帶
來情感的慰藉,那麼同性之
間的友情呢?女性之間的理
解與體恤曾是「出走的娜拉」
們抵抗父權社會的重要支撐
,也是二三十年代女性文學
中的常見主題。80年代的女
作家們繼承了這一女性五四
的精神遺產。
諶容一般被認為是一個
女性色彩並不明顯的作家,
但其在寫作時卻常常內置一
個雙面女性的鏡像,那是一
個女性對另一個女性的理解
與共情,比如《楊月月與薩
特之研究》(1983)中的
敘述者「我」與楊月月、《人
到中年》(1980)中的陸
文婷與姜亞芬等。不同於諶
容溫婉、含蓄的書寫方式,
張潔的書寫熱烈而激憤,與
男權社會對抗的意味也更為
強烈。《方舟》(1982)
將「你將格外地不幸,因為
你是女人」設置為小說的副
題,又將「方舟並騖,俯仰
極樂」作為對「方舟」的註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