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工藝文化 王煥 978750397387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文化藝術
NT$1,0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白瓷工藝文化
ISBN:9787503973871
出版社:文化藝術
著編譯者:王煥
頁數:38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168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白瓷工藝文化》是王煥主持的文旅部文化藝術研究項目「中國白瓷工藝文化體系研究」的結項成果。她的這一課題,以歷史上的重要白瓷窯口為重點關注對象,通過考察全國各地白瓷產區、古代窯址以及博物館的藏品,結合相關史料及考古發掘報告,並援引陶瓷科技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中國白瓷發展歷史做了全面而系統的梳理和研究,內容涉及白瓷工藝界定、窯口體系、歷史傳承、工藝技術、造型裝飾、制度習俗、社會應用等相關問題。與以往的研究相比,該課題把研究目標設定為「白瓷工藝文化體系」,體現了作者一定的問題意識和綜合研究意向。就意圖或認識而言,作者看重白瓷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各要素、各窯系以及各區域間的有機聯繫,特別是自然、技術因素和社會、人文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希望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系統中,或者說在工藝形態所依存的社會文化生態環境中,來綜合地考察和認識中國白瓷,並由此嘗試建立一種綜合反映自然和社會條件的陶瓷工藝技術研究框架。
本著自己的研究意向或學術訴求,作者縱向梳理了從古代到現代、從窯口到窯系、從民窯到官窯、從北方到南方的中國白瓷發展歷史脈絡,並就各歷史階段的工藝技術、造型裝飾和理化指標特點及流變情況做了較為具體的描述和分析。一直延伸到當代白瓷業的縱向考察上的多口徑和大跨度,可謂這項研究的一個特色。然而,比較起來,這項研究更有特色之處,在於其目標意向因為強調「工藝文化體系」,而特別重視對於體現白瓷發展或影響白瓷發展的諸多橫向關係的分析研究。

作者簡介
王煥,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工藝美術理論研究。2008年畢業予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北京大學(2014)、清華大學(2018)和英國胡佛漢頓大學(2022)訪問學者;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陶瓷分會理事: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在《藝術評論》《美術觀察》《中國文化報》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已出版《壺中繪事——內畫藝術研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之《陳揚龍捲》《陳文增卷》《郝淑萍卷》。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及主持文化和旅遊部文化藝術研究項目、國家留學基金藝術類人才培養項目等多個課題。第五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策展人與評委。參与2022年英國玻璃雙年展策展。

目錄
緒論 白瓷工藝文化概述
第一節 白瓷工藝的界定
第二節 白瓷研究歷史回顧
第三節 各地白瓷窯址的發現與研究
第四節 白瓷工藝文化的相關概念
第一章 中國傳統白瓷工藝體系分類
第一節 白瓷工藝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 以地域劃分的白瓷工藝體系
第三節 以政治及文化價值等因素劃分的白瓷工藝體系
第四節 外來文化和現代科技影響下出現的現代瓷系
第二章 白瓷工藝的歷史傳承
第一節 白瓷工藝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白瓷工藝的傳播
第三節 白瓷輸出與中外製瓷技術交流
第四節 白瓷文化的發展
第三章 白瓷重要窯口概況及工藝技術流變
第一節 古代白瓷各重要窯口地質與原料概況
第二節 古代白瓷各重要窯口制瓷工藝技術分析
第三節 當代白瓷重要產區分佈及工藝技術流變
第四章 白瓷造型與裝飾藝術
第一節 白瓷器物造型的流變
第二節 白瓷裝飾技法的流變
第三節 白瓷裝飾紋樣的流變
第五章 白瓷工藝制度與行業習俗
第一節 瓷器相關制度
第二節 陶瓷行業習俗及窯神崇拜
第三節 制瓷業行話俗語、諺語
第四節 白瓷工藝倫理的傳習體系
第六章 白瓷的社會應用
第一節 白瓷的實用功能
第二節 白瓷的觀賞與收藏功能
第三節 白瓷的文化與教育功能
第四節 白瓷的商品功能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王煥是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工筆人物畫專業的碩士生。因工作需要,2012年調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在研究崗位上,她曾痴迷於繪畫創作。為了畫畫,2014年隨其導師李愛國先生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做了一年訪問學者,2018年又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隨杜大愷先生訪學一年。這期間她從工筆人物畫轉到山水畫,畫風出現了很大的轉變,畫技也有了顯著的提高,很希望能調到創作部門專事繪畫創作。但是,因為研究所人手不夠,她還是留了下來,承擔所務和研究方面的一些工作。王煥是個做事認真的人,做起事來既熱情也捨得下功夫。在早先那些提升工藝美術研究所社會影響力的學術活動中,她頗為投入,以至工作業績受到業界同行的好評,在工藝美術領域頗有些知名度。也正是在這樣的工作過程中,她逐漸認識到了從事工藝美術研究的重要性和社會意義,並因此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研究工作上。儘管做理論研究一開始並不是她的強項,但她天生有一股鑽研進取的勁頭,經常向人請教,也經常來我辦公室諮詢各種問題。憑著刻苦勤勉、認真不苟的治學追求,她編撰完成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的「陳揚龍捲」和「陳文增卷」。這兩本書的編寫出版,鍛煉了她的研究和寫作能力,也因為這兩位陶瓷藝術家在當代白瓷領域所取得的卓越藝術成就,引發了她進一步研究白瓷藝術的學術興趣。
在中國瓷器燒造歷史上,青瓷曾一度獨攬瓷壇風光。至遲在隋代,中國北方窯工在青瓷工藝基礎上成功燒制出了比較典型的白瓷,這在我國制瓷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青瓷一統天下的格局從此被打破。白瓷的工藝特徵在於胎釉中鐵含量少。因為工匠掌握了分離鐵的技術,克服了鐵呈色的干擾,白瓷得以脫離青瓷而自成體系,成為中國陶瓷藝術一道耀眼奪目的景觀。歷史上,以邢窯、定窯等為突出代表的北方白瓷,早先開啟了「南青北白」的中國瓷業格局,也為日後彩繪瓷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北方窯業良工紛紛南下,白瓷生產遂在南方繁榮起來。因為景德鎮青白瓷的發展,中國白瓷形成了南北兩大風格體系,而「白如玉」的青白瓷既讓彩繪瓷于元、明、清三代大為興盛,也讓景德鎮憑藉彩繪瓷的卓越成就而迅速崛起。縱觀歷史,白瓷的出現與發展,強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瓷器生產格局和藝術格局的擴展與變化,是彰顯中國瓷器精湛燒造技藝和中國瓷藝高雅美學風範的重要品類。
本書是王煥主持的文旅部文化藝術研究項目「中國白瓷工藝文化體系研究」的結項成果。她的這一課題,以歷史上的重要白瓷窯口為重點關注對象,通過考察全國各地白瓷產區、古代窯址以及博物館的藏品,結合相關史料及考古發掘報告,並援引陶瓷科技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中國白瓷發展歷史做了全面而系統的梳理和研究,內容涉及白瓷工藝界定、窯口體系、歷史傳承、工藝技術、造型裝飾、制度習俗、社會應用等相關問題。與以往的研究相比,該課題把研究目標設定為「白瓷工藝文化體系」,體現了作者一定的問題意識和綜合研究意向。就意圖或認識而言,作者看重白瓷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各要素、各窯系以及各區域間的有機聯繫,特別是自然、技術因素和社會、人文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希望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系統中,或者說在工藝形態所依存的社會文化生態環境中,來綜合地考察和認識中國白瓷,並由此嘗試建立一種綜合反映自然和社會條件的陶瓷工藝技術研究框架。
本著自己的研究意向或學術訴求,作者縱向梳理了從古代到現代、從窯口到窯系、從民窯到官窯、從北方到南方的中國白瓷發展歷史脈絡,並就各歷史階段的工藝技術、造型裝飾和理化指標特點及流變情況做了較為具體的描述和分析。一直延伸到當代白瓷業的縱向考察上的多口徑和大跨度,可謂這項研究的一個特色。然而,比較起來,這項研究更有特色之處,在於其目標意向因為強調「工藝文化體系」,而特別重視對於體現白瓷發展或影響白瓷發展的諸多橫向關係的分析研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