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年鑒.2022 (上下冊) 祝東力 978750397432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文化藝術
NT$3,05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藝術年鑒.2022 (上下冊)
ISBN:9787503974328
出版社:文化藝術
著編譯者:祝東力
頁數:103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176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一、《中國藝術年鑒》是一部藝術門類較為齊全的綜合性國家級專業年鑒。本年鑒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領導下,由《中國藝術年鑒》編輯部主持編纂,旨在以文化強國的藝術發展要求與藝術本體規律為輯選尺度,側重藝術創作,立足學術考量,彙集中國各藝術門類、各藝術工作領域的創作、表演和展覽等重要信息,記錄和凸顯符合藝術規律、對藝術創作健康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和借鑒價值的優秀作品、工作亮點和熱議話題,簡明立體地呈現年度藝術工作領域的發展狀況與全局輪廓。
二、本年鑒主要記述的時空範圍為2021年1月1日至12月末。其中涉及跨年評獎、研討等內容的條目,以活動起始發生日為記述的時間標準。
三、從《中國藝術年鑒 2013年卷》開始,除曲藝卷、攝影卷和書法·篆刻卷以外的其餘分卷中涉及理論研究、學術研討和藝術教育等方面的內容,收錄于《中國藝術年鑒》編輯部編纂的《中國藝術學年鑒》中。
四、本年鑒沿用《中國藝術年鑒 2021》編纂體例,使用規範的語體文、記述體,文字力求言簡意賅,直陳其事。全卷分為上、下兩冊,共計12個分卷,分別為:總類卷、戲曲卷、話劇卷、音樂卷、舞蹈卷、曲藝卷、電影卷、電視藝術卷、美術卷、攝影卷、書法·篆刻卷、藝術設計卷。全書最後配有主題索引,包括人名、作品、機構3類索引項,3000餘個索引詞。
五、本年鑒採用卷目一欄目一類目一條目的層級結構。各卷目下設欄目依次為:「年度述評」「文件(文獻)輯錄」「專題」「作品」「紀事」「大事記」。「年度述評」是以專論的形式,從不同角度對年度藝術發展的諸多方面做出視野開闊、數據翔實的論述,觀照該年度文化藝術領域的現象與熱點、政策與導向、創作與作品、活動與交流、研究與學術、趨勢與對策等多方面內容,著力開展深度的研究性梳理、總結概括和學術評估,研判藝術發展趨勢與走向,突顯藝術追求的主流價值取向,並提出有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思考與建議,從歷史角度和理論角度為當代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作宏觀把脈;「文件(文獻)輯錄」,根據各卷實際情況設置,非全部卷本固定欄目,輯錄年度內文化藝術主管部門發布的與藝術工作相關的法規、規劃及具有行業指導意義的公告等文件;「專題」,針對年度內某些重要藝術活動、現象、話題,選編若干篇與此相關的媒體報道、採訪、評論文章,對其進行全面展現;「作品」,輯錄年度內各藝術門類有影響的新作或佳作;「紀事」,簡要記錄年度內藝術展演、評比、會議、產業、交流等活動信息;「大事記」是按照時間順序對一年中各藝術門類所發生事件的簡要記錄。
各欄目下設類目,類目是若干相關條目的歸類總稱,根據各卷、各欄目所載條目的具體情況設置。
六、本年鑒本著客觀記錄與學術評述相結合、全面反映與重點突出相協調、活動情況與反響評價兼顧的編輯思路,以文章和條目為基本載體。其中,文章體主要體現在各分卷的「年度述評」和「專題」(非常設欄目)部分,其餘欄目均為條目體。
七、本年鑒的組稿方式有公開徵稿及評審、特約稿件、重要主流報刊信息轉載和摘錄四個渠道。其中,各分卷本的「年度述評」部分的組稿方式主要採取特約稿件,所約的撰稿者主要為相關門類的專家、學者,所收錄半數以上的稿件為課題組以團隊力量協作完成。其中,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各科研院所負責撰寫的各年度各藝術門類的《中國藝術發展研究報告》為「年度述評」欄目的主要收錄內容;「文件輯錄」「專題」「作品」「紀事」的大部分信息均來源於各大報紙期刊、公開出版物及相關網站等國內主流媒體和出版物,且在轉載和摘錄的過程中,根據本年鑒的編纂要求進行了必要的修訂。
2021年,從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及扶持政策,實現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對文化資源的動態化、科學化管理,以激發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要求文藝工作者要有文化擔當。在文藝創作方面,除了組織推進大型精品力作的創作,還大力推進地方文藝創作的繁榮,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廣大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學藝術素養,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旗幟,努力創作優秀作品,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做出了新貢獻。基於此,本年鑒力圖宏觀系統地對2021年度各藝術門類發展狀況作出全景概覽,總結2021年度的藝術成果和寶貴經驗,為社會各界了解中國藝術的發展趨向提供資訊,以饗讀者。

目錄
上冊
總類卷
戲曲卷
話劇卷
音樂卷
舞蹈卷
下冊
曲藝卷
電影卷
電視藝術卷
美術卷
攝影卷
書法·篆刻卷
藝術設計卷
索引

精彩書摘
《中國藝術年鑒·2022(套裝上下冊)》:
三、講述中國故事,展現話語自信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的多點掘進
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弘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文介紹了領導幹部讀《群書治要》一書,引導領導幹部了解中國傳統治國理政的理論和方法。在以國家力量推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的形勢下,藝術工作者深入挖掘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傳統美學的形式、內涵進行當代創新,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創作出大量具有民族藝術風格、呼應新時代審美精神的作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動態、開放的系列工程,自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后,一系列關於傳統文化資源普查、國家經典出版、古籍及革命文物數字化保存與傳播、非遺傳承保護等工作開展實施。至2021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對未來5年的傳承發展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呼籲公眾參与。
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為大會發來賀信。國家文物局印發《「十四五」石窟寺保護利用專項規劃》,「十四五」文化傳承發展時間表和路線圖出台,不斷創新深入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併發布總體規劃,12家單位入選其協同攻關創新平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大量紀念活動使考古學從小眾領域走向大眾視界,逐漸成為社會重要的戰略性資源。2021年新春伊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播出《考古公開課》特別製作的系列節目《尋找古老的中國》,展示我國近年來取得重大成果的考古項目。史論研究也立足實踐,結合文獻辨析,對新發現的考古資料進行進一步挖掘,如熊瑛的《明代絲綢研究》、李紀賢的《宋瓷之美》、故宮博物院和嘉德藝術中心主編的《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藝術創作也將關注點放在中國古典資源的現代性轉化上,傳統文化IP轉化成藝術創作的創意資本,以《紅樓夢》為文化IP改編的多部舞台劇上演,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融合了繪畫藝術與詩性舞蹈、古典傳統與現代科技,其片段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和嗶哩嗶哩網站播出后,將國風舞蹈引向了高潮。由故宮博物院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崑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周年紀念展示活動、全國八大崑劇院團長相聚于蘇州崑劇傳習所舉辦座談會等活動,從多維視角共同紀念崑劇藝術的百年傳承。
2021年,綜藝節目展現出獨特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數量雖呈下降態勢,但在「減量」的同時更注重「提質」,節目形態創新,實現了追求文化內涵、重構內容生態、減少娛樂化的轉型,在技術賦能下契合年度文化主題的「出圈」節目不斷湧現。央視總台重點文化類創新節目《典籍里的中國》以「文化節目十戲劇+影視化」的方式,使陽春白雪的中華典籍通過現代媒介得到時尚化的當代轉化;國產動畫影片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創作靈感,營造出獨特的中國美學意境;工藝美術拓寬了傳統技藝的邊界和表現形態,以「國潮」和「新文創」為代表的創意IP走紅,如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同心」獎牌、火種燈和火種台,設計創意都源於中國傳統文化,還出現了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媒介的新風尚,在跨界結合下尋求傳統產業破局。
(二)以中國聲音參与國際對話
2021年,在對外文化戰略上,中國積极參与全球聯合抗議,主張共建人類健康衛生共同體、人類生態共同體,積極推進對外文化交流、協商與合作,主張全球開放、包容的文化經濟格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在對外文化戰略上,中國積极參与全球聯合抗疫,主張建立全球開放、包容的文化經濟格局。從5月開始,多國通過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第75屆聯合國大會「文化與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會議,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二十國集團文化部長會議,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的二十國集團旅遊部長會議、金磚國家第六屆文化部長會議等會議,共同商討了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旅遊恢復、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產業及新技術在文化領域中的應用等議題。
2021年,在對外文化交流和合作受到全球疫情較大影響的形勢下,中國與海外國家的文化磋商仍以各種方式密集而緊湊地進行。對外交流展覽方面,在積極引進、展覽國外優秀創作成果的同時,也通過國外巡迴展演提高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力,為國內外藝術家提供了文化交流、展示的平台。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主頁和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主頁同步上線的「平行時空:在希臘遇見兵馬俑」展、在日本靜岡舉辦的「山海比鄰·相逢有期」詩畫浙江文旅交流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與俄羅斯文化部共同主辦的2021年俄羅斯「中國文化節」、在韓國首爾舉行的「中韓文化交流年」,特別是在希臘雅典舉行的「中國希臘文化和旅遊年」活動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以視頻形式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同時,中國國內的國際性文化交流活動和展會也順利舉行,建立了國際學術合作平台,尤其是「一帶一路」的國際文化展會取得階段性成果。9月,主題為「文化藝術交融·共建『一帶一路」』的2021「一帶一路」 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第五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第十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在敦煌隆重開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第三屆中日纖維藝術交流展」,利用科技成果呈現了亞洲傳統技藝對當代審美的重新演繹。在杭州舉辦了英國舞蹈藝術影像展映,在法國駐華大使館舉辦了「影像中的舞蹈——舞蹈電影節」。
中國電影、電視劇在國外傳播中通過更新語態、創新表達,影響力和辨識度日益增強,弘揚了中國文化,傳播了中國精神,加快構建了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2021年,中國電影的國外傳播,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際傳播提出的「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的要求,中影影視國際版權交易平台開通,以官方媒介與渠道在電影領域為中國與世界的合作對話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務平台。在國家推動下,主旋律電影在國內成為銀屏「新主流」的同時,在國外上映后也成績不俗,影片《1921》在國外還競逐了英國的「BAFTA」電影獎。
譯介研究保持著近年來的廣度與精度,《紅樓夢》的譯介研究在東亞、東南亞地區交流上更為深入,英文譯本也引起關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