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史 洪子誠 978730134389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NT$80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當代文學史
ISBN:9787301343890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洪子誠
叢書名:洪子誠學術作品集
頁數:52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185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文學史》為洪子誠教授代表作,描述1949-2000年中國當代文學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內容涉及文學分期,各時期特徵,文學體制,文學生產方式,文學思潮的演化等方面,以及各時期的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文類和當代的主要作家、作品的狀況。本書對涉及的文學現象提供了豐富翔實的資料,並附有中國當代文學年表(1949-2000)。初版於1999年,2007年出版修訂本。已輸出英、日、俄、韓、吉爾吉斯、哈薩克、阿拉伯、越南、義大利、西班牙10種外文版版權(7種已出版),在國內外都有較大影響力。精裝版核訂全書文獻,並增加3個部分的附錄:《中國當代文學史》國內外各版本列表,國內外相關評論摘編,國內外相關評論索引。新增附錄有助於讀者了解本書的傳播情況及相關的學術議題。

作者簡介

洪子誠,廣東揭陽人,1939年4月出生。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並留校任教,從事中國當代文學、中國新詩的教學、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當代中國文學概觀》(合著)、《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作家姿態與自我意識》《中國當代新詩史》(合著)、《中國當代文學概說》《1956:百花時代》《中國當代文學史》《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文學與歷史敘述》等。

目錄

出版說明
2010年版自序
修訂版序
前言
上編 50-70年代的文學
第一章 文學的「轉折」
一 40年代的文學界
二 左翼文學界的「選擇」
三 毛澤東的文學思想
四 「文學新方向」的確立
第二章 文學環境與文學規範
一 「遺產」的審定和重評
二 刊物和文學團體
三 文學批評和批判運動
四 作家的整體性更迭
五 「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第三章 矛盾和衝突
一 頻繁的批判運動
二 左翼文學內部矛盾的延續
三 對規範的質疑
四 分歧的性質
第四章 隱失的詩人和詩派
一 詩歌道路的選擇
二 普遍的藝術困境
三 穆旦等詩人的命運
四 「七月派」詩人的遭遇
第五章 詩歌體式和詩歌事件
一 「寫實」傾向和敘事詩潮流
二 青年詩人的藝術道路
三 50年代的詩歌事件
四 當代的政治抒情詩
第六章 小說的題材和形態
一 「現代」小說家的當代境況
二 題材的分類和等級
三 當代的小說樣式
四 類型單一化趨向
第七章 農村題材小說
一 農村小說的當代形態
二 趙樹理和山西作家
三 趙樹理的「評價史」
四 柳青的《創業史》
第八章 對歷史的敘述
一 革命歷史小說
二 「史詩性」的追求
三 《紅岩》的寫作方式
四 革命的「另類」記憶
五 《青春之歌》及其討論
第九章 當代的「通俗小說」
一 被壓抑的小說
二 尋求新的替代
三 「都市小說」與工業題材小說
四 《三家巷》及其評價
第十章 在主流之外
一 「非主流文學」
二 最初的「異端」
三 「百花文學」
四 象徵性的敘述
五 位置的置換
第十一章 散文
一 當代的散文概念
二 散文的「復興」
三 主要散文作家
四 雜文的命運
五 回憶錄和史傳文學
第十二章 話劇
一 話劇創作概況
二 老舍的《茶館》
三 歷史劇和歷史劇討論
四 話劇的「高潮」
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文學」
一 1958年的文藝運動
二 文學激進思潮和《紀要》
三 文學的存在方式
四 「文革文學」的特徵
第十四章 重新構造「經典」
一 創造「樣板」的實驗
二 「革命樣板戲」
三 小說「樣板」的難題
四 「經典」重構的宿命
第十五章 分裂的文學世界
一 公開的詩界
二 小說創作情況
三 「地下」的文學創作
四 「天安門詩歌」
下編 80-90年代的文學
第十六章 文學「新時期」的想象
一 「轉折」與文學「新時期」
二 體制的修復和重建
三 文學規範制度的調整
四 80年代的作家構成
五 文學著譯的出版
第十七章 80年代文學概況
一 80年代文學過程
二 「新時期文學」的話語資源
三 文學歷史的「重寫」
四 文學諸樣式概況
第十八章 「歸來者」的詩
一 「文革」后的詩歌變革
二 「歸來者」的詩
三 詩歌流派的確認
第十九章 新詩潮
一 「朦朧詩」的發生
二 新生代或「第三代詩」
三 新詩潮主要詩人(一)
四 新詩潮主要詩人(二)
第二十章 歷史創傷的記憶
一 創傷記憶與歷史反思
二 三部中篇小說
三 「復出」作家的歷史敘述
四 「知青小說」的演變
五 幾位小說家的創作
第二十一章 80年代中後期的小說(一)
一 文學的「尋根」
二 「尋根」與小說藝術形態
三 風俗鄉土小說
四 幾位小說家的創作
第二十二章 80年代中後期的小說(二)
一 文學創新與「現代派文學」
二 「先鋒小說」的實驗
三 面向世俗的「新寫實」
四 幾位小說家的創作
第二十三章 女作家的小說
一 女作家和「女性文學」
二 女作家的小說(一)
三 女作家的小說(二)
第二十四章 散文
一 八九十年代的散文
二 老作家的散文
三 抒情、藝術散文
四 學者的散文隨筆
第二十五章 90年代的文學狀況
一 90年代的文學環境
二 文學界的分化
三 文學的總體狀況
第二十六章 90年代的詩
一 90年代詩歌概況
二 詩歌事件與「活躍詩人」
三 幾位詩人的創作
第二十七章 90年代的小說
一 長篇小說的興盛
二 小說創作與文化事件
三 90年代的小說家
中國當代文學年表(1949-2000)
初版後記
《中國當代文學史》版本信息、評論選摘及主要評論篇目索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