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以來民族志小說研究 葉淑媛 978701025462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NT$54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二十世紀以來民族志小說研究
ISBN:9787010254623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葉淑媛
頁數:31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187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在文學人類學視野中把握文學現象和發展態勢,對20世紀以來的小說創作現象進行梳理,指出許多小說融合了民族志的文化記憶功能,從而界定和闡釋了「民族志小說」概念,運用人類學理論和方法進行民族志小說批評,並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討民族志小說對中國文學的民族性建構的作用,是一部在當代文學史、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方面有一定的創新性的學術著作。

作者簡介

葉淑媛,女,1975年生人,甘肅省西和縣人,文學博士,蘭州文理學院院長,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在站博士后,魯迅文學院第26屆中青年作家(文學批評)高研班學員,北京大學訪問學者,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文學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學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民族文學研究》《蘭州大學學報》《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西北民族研究》《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文藝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和評論30餘篇,參著有《人類學視域中的中國西部藝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古道意象》敦煌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邊緣文學的自信與自省》(蘭州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3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研項目等。獲第七屆敦煌文藝獎、第五屆黃河文學獎、首屆甘肅省文藝評論獎、高等學校社科成果獎等獎項。並有詩歌和散文作品在各類報刊發表。

目錄

序言:文學人類學理論研究的重要收穫
導論:民族志小說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一、民族志小說的提出與研究目標
二、批評視角的轉換:從人類學小說到民族志小說
三、批評範式的建構:民族志小說批評四個維度
四、民族志小說研究的意義和難點
第一章 民族志小說理論探源
一、民族志及其相關概念辨析
二、民族志的發展及其與文學文本的交界融合
第二章 民族志小說:新世紀小說的新浪潮
一、當代民族志小說新浪潮
二、民族志小說觀念
三、新世紀民族志小說興盛的原因
第三章 歷史民族志小說:歷史人類學與文學敘事的複合
一、《走婚》《炎黃》:歷史民族志小說的典範
二、《瞻對》:在非虛構寫作與歷史民族志小說之間
三、歷史民族志小說:歷史小說的新創穫
第四章 民族志小說:漢族作家「寫民族文化」的新探索
一、邊地書寫與族群文化記憶
二、《額爾古納河右岸》:鄂溫克族文化的文學呈現
三、《最後的巫歌》:在神話與現實的交織中探秘民族文化的密碼
四、漢族作家的民族志小說複雜的文化立場
第五章 民族志小說:少數民族作家對母族文化的文學呈現
一、藏地書寫的迷思
二、阿來作品的民族志意義與文學情懷
三、《祭語風中》:藏族歷史生活圖景和民族心魂的安放
四、漢族作家與少數民族作家的民族志小說比較
第六章 當代生活認知與民族志小說
一、王安憶的「上海文化」小說:關於上海經驗和上海文化性格的探討
二、《富萍》:20世紀60年代上海移民生活文化的寫照
三、《我愛比爾》:20世紀90年代后殖民圖景中「第三世界」文化焦慮的隱喻
四、《月色撩人》:新世紀蓬勃進取與虛無頹廢交織的都市文化精神
五、「上海文化精神三部曲」的認知性關聯
第七章 詞典體新民族志小說
一、《馬橋詞典》:詞典體新民族志小說的奠基之作
二、《詞典:南方工業生活》:認識工業社會與打工者
三、沿著《馬橋詞典》與新民族志小說的餘韻
第八章 志書體的民族志小說
一、《上塘書》:在「志書」的形式下揭示鄉村文化的隱秘
二、《地方性知識》:方誌體、「地方性知識」與地緣文化心理的詩意描述
餘論:文學的民族性建構與民族志小說
一、新時期文學的民族性建構的回顧與思考
二、民族性建構與傳統重構
三、新時期文學民族性建構的自覺和實踐
四、民族志小說在文學的民族性建構中的意義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