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 劉偉 邵超峰 978712243867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化學工業
NT$3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環境影響評價
ISBN:9787122438676
出版社:化學工業
著編譯者:劉偉 邵超峰
頁數:22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080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環境影響評價》依託於四川省一 流課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行」理念,有機融合生態文明建設、法治中國建設等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精神、敬業精神。
2 《環境影響評價》以OBE(成果導向教育)和CDIO(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的工程教育模式)理念為指引,積極融入「兩性一度」金課要求,突出時效性、實用性和新穎性。
3 《環境影響評價》以全新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和要求、典型環境影響評價案例、二維碼拓展知識為基礎,輔以手機在線測試小測驗,使學生能夠及時測試學習效果。

內容簡介
《環境影響評價》對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知識進行了系統梳理和歸納總結,分為三篇十二章。第一篇主要介紹環境影響評價基礎知識,包括環境影響評價概述、環境影響評價法律法規、生態環境標準體系、環境影響評價內容與程序。第二篇主要介紹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包括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工程分析內容與方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範圍、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污染防治對策與環境管理方法。第三篇主要介紹環境影響報告編製,包括環境影響報告編製概述和案例。
為了增強教材的使用效果,在每篇和每章正文前分別設置了「引言」和「導讀」,有機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法治中國建設等元素。此外,為檢驗學習效果,每章末附有思考題和小測驗。
《環境影響評價》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劉偉,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副教授。
研究領域: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規劃、環境評價、資源代謝分析、低碳經濟等);環境系統分析(系統模擬、多目標優化等)。
主講課程:本科課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環境規劃與管理》;
研究生課程:《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環境規劃與評價方法》。

精彩書評
暫無

目錄
第一篇 環境影響評價基礎
第一章 環境影響評價概述
第一節 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概念4
一、環境4
二、環境系統5
三、環境質量5
四、環境容量6
五、環境影響6
六、環境影響評價7
第二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類別8
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則與目的10
一、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則10
二、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11
思考題12
小測驗12
第二章 環境影響評價法律法規
第一節 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發展14
一、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發展歷程14
二、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特徵18
第二節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20
一、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20
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法律效力23
思考題23
小測驗24
第三章 生態環境標準體系
第一節 生態環境標準概述26
一、生態環境標準的概念26
二、生態環境標準的地位和作用26
三、生態環境標準的制定27
第二節 生態環境標準體系28
一、我國生態環境標準體系與構成28
二、生態環境標準之間的關係與執行30
思考題31
小測驗31
第四章 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與程序
第一節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基本內容33
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基本內容33
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基本內容34
第二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36
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36
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37
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39
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39
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40
思考題41
小測驗41
第二篇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第五章 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
第一節 環境影響識別概述45
一、環境影響識別的定義45
二、環境影響識別的基本內容45
三、環境影響識別的技術考慮46
第二節 環境影響識別方法47
一、清單法47
二、矩陣法48
三、疊圖法50
四、網路法50
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因子的篩選51
一、水環境影響評價因子的篩選51
二、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因子的篩選52
思考題53
小測驗53
第六章 工程分析內容與方法
第一節 工程分析概述55
一、工程分析的定義55
二、工程分析的類型與基本要求55
三、工程分析的作用56
第二節 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56
一、實測法56
二、物料衡演算法57
三、產排污係數法57
四、類比分析法57
五、實驗法58
六、台賬法58
七、查閱參考資料分析法58
第三節 污染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58
一、污染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內容設置58
二、污染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工作內容59
三、污染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方法選擇63
第四節 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63
一、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概述63
二、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工作內容64
三、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方法選擇66
思考題66
小測驗67
第七章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範圍
第一節 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範圍69
一、評價工作分級方法69
二、評價範圍和評價時期70
第二節 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範圍72
一、評價工作分級方法72
二、評價範圍73
第三節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範圍74
一、評價工作分級方法74
二、評價範圍76
第四節 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範圍76
一、評價工作分級方法76
二、評價範圍76
第五節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範圍77
一、評價工作分級方法77
二、評價範圍81
第六節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範圍82
一、評價工作分級方法82
二、評價範圍83
第七節 環境風險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範圍83
一、評價工作分級方法83
二、評價範圍84
思考題84
小測驗84
第八章 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第一節 概述86
一、環境現狀調查內容86
二、現狀分析與評價88
三、現狀調查與評價的方式和方法89
四、污染源調查與評價90
第二節 地表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92
一、地表水環境現狀調查92
二、地表水環境現狀評價97
第三節 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99
一、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99
二、地下水環境現狀評價102
第四節大氣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03
一、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調查 103
二、環境空氣現狀評價 104
第五節聲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05
一、聲環境現狀調查 105
二、環境雜訊現狀評價 106
第六節土壤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07
一、土壤環境現狀調查 107
二、土壤環境現狀評價 109
第七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110
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110
二、生態環境現狀評價 112
第八節環境風險調查與評價 115
一、環境風險調查 115
二、環境風險潛勢初判 115
思考題 119
小測驗 119
第九章 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第一節 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方法概述121
一、基本要求121
二、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內容121
三、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方法121
第二節 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122
一、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122
二、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127
第三節 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130
一、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130
二、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132
第四節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133
一、大氣環境影響預測133
二、大氣環境影響評價137
第五節 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139
一、聲環境影響預測139
二、聲環境影響評價141
第六節 土壤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142
一、污染源源強計算方法142
二、預測評價範圍143
三、影響預測與評價方法143
第七節 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145
一、生態環境影響預測146
二、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方法147
第八節 環境風險影響預測與評價156
一、環境風險影響預測156
二、環境風險影響評價159
思考題160
小測驗160
第十章 污染防治對策與環境管理方法
第一節 環境保護措施與對策162
一、水環境保護措施與對策162
二、大氣環境保護措施與對策164
三、聲環境保護措施與雜訊防治對策165
四、土壤環境保護措施與對策167
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措施與對策167
六、生態保護對策措施168
七、環境風險防範措施169
第二節 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170
一、環境經濟評價方法170
二、費用效益分析175
三、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的步驟178
第三節 環境管理與環境監測179
一、建設項目環境管理179
二、環境監測180
第四節 總量控制與排污許可制度181
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181
二、排污許可制度182
三、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與排污許可制度的銜接184
第五節 公眾參与184
一、公眾參与的基本要求185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与說明187
思考題189
小測驗189
第三篇 環境影響報告編製
第十一章 環境影響報告編製概述
第一節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類型與內容192
一、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類型192
二、環境影響報告主要內容193
第二節 環境影響報告編製要求194
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編製要求194
二、規劃環境影響報告編製要求194
思考題198
小測驗198
第十二章 環境影響報告案例
第一節 污染影響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199
第二節 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04
第三節 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209
思考題217
小測驗217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環境影響評價》對於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知識進行了系統梳理和歸納總結,分為三篇十二章。第一篇主要介紹環境影響評價基礎知識,包括環境影響評價概述、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標準體系、環境影響評價內容與程序。第二篇主要介紹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包括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工程分析內容與方法、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範圍、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污染防治對策與環境管理方法。第三篇主要介紹環境影響報告編製,包括環境影響報告編製概述和案例。
為了增強教材的使用效果,在每篇和每章正文前分別設置了「引言」和「導讀」,有機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法治中國建設等思政元素,每章末附有思考題和小測驗。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本教材配有內容完整、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讀者可到化學工業出版社教學資源網(www cipedu com cn)免費下載。

前言/序言
1973年,由國務院委託國家計劃委員會(后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會議確定了「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保護「32字方針」,討論通過了《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為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的頒布,標誌我國從立法上建立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此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作為我國環境管理「八項制度」之一,為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2003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頒布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由一項基本環境管理制度上升為國家法律。2004年,我國推出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和認證制度,使環境影響評價兼具了國家環境保護法律和環境管理基本制度、國家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課程、高等學校環境類專業必修課程三位一體的特徵。2014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等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相繼進行了修訂,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在法規、理論、內容、技術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這對高等院校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教育教學提出了新要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