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購物車是空的!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商品庫存不足留言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合在雲領域工作的測試人員學習與借鑒,也適合對雲和容器技術感興趣的人員閱讀與參考。 本書的內容偏向場景實戰而非理論研究,所以強烈建議讀者閱讀本書時,可以在一個真實的 Kubernetes 集群中反覆練習,使用 minikube(入門學習場景下的簡易單節點集群)這類非標準 Kubernetes 集群可能會遇到不可預知的問題。伴隨全行業上雲的逐步深化,企業雲原生化轉型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在雲原生背景下,更快的開發節奏,對測試要求會更高,國內各大廠針對雲原生測試開始設置專項崗位。本書作者在人工智慧與雲原生測試領域深耕多年,具有豐富的雲原生測試經驗以及測試工具開發經驗,他在TesterHome社區寫作的技術文章廣受業內人士好評。作者希望有更多的測試同行進入雲原生領域,雲原生領域擁有較高的複雜度和深度,可以為測試人員帶來更多的機會。本書是一本詳細介紹雲原生測試的專業圖書。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掌握雲原生的基礎內容,包括雲原生的概念和相關測試挑戰,Docker的核心能力和測試場景,Kubernetes的集群搭建、常用對象和定製化開發等。*深入雲原生測試的場景,包括混沌工程、性能測試、穩定性測試,以及使用Prometheus搭建監控系統等。*了解雲原生與其他領域(包括邊緣計算、CI/CD、大數據技術等)結合的測試場景和對應的測試方案。
內容簡介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雲原生理論基礎,用豐富的實際案例還原雲原生測試場景,是一本專註于講述雲原生測試的實戰圖書。本書共 9 章,第 1 章至第 3 章主要介紹雲原生基礎,包括雲原生的概念和相關測試挑戰,Docker 的核心能力和測試場景,Kubernetes 的集群搭建、常用對象和定製化開發等內容;第 4 章至第 6 章主要介紹雲原生測試場景,包括在 Kubernetes 中實施混沌工程、性能測試、穩定性測試,使用 Prometheus搭建監控系統等內容;第 7 章至第 9 章主要介紹雲原生與其他領域的結合,包括邊緣計算、CI/CD 和大數據技術與 Kubernetes 結合的測試場景及對應的測試方案。
作者簡介孫高飛騰訊優圖實驗室資深測試開發工程師,專註人工智慧與雲原生領域的測試實踐,曾就職于第四範式。TesterHome社區專欄作者,並作為社區管理員參与組織過多場中國互聯網測試開發大會(MTSC),是MTSC2023技術委員會成員。
精彩書評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應用雲原生技術棧推動業務和架構的發展,Docker和Kubernetes逐漸成為大多數IT從業人員的技能並在面向B端的領域大放光彩,它們被融入產品並提供給用戶使用。因此,在雲原生架構下開展測試已經成為質量保證行業中一個重要的細分領域。在本書中,作者結合自建測試平台的經驗,詳細地總結了雲原生架構下的測試方案,幫助測試人員解決雲原生架構下的測試難題。——黃小明 騰訊雲智能總監容器技術相關的圖書並不少,但大多都從開發和運維的視角進行科普和實踐內容的講解,很難指導測試人員在雲原生背景下如何開展測試活動,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因此,業界急需從測試人員視角出發的側重雲原生架構和相關測試理論的圖書,本書滿足了行業需要。本書內容豐富,案例眾多,包括容器基礎技術、雲原生架構特點、在雲原生架構下開發對應的測試工具和各項測試實踐的細節。本書通俗易懂且實用性強,適合相關領域的測試人員閱讀。——楊春暉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隨著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的普及,雲原生已經成為當今軟體行業發展的核心元素。在雲原生時代,如何在工業級產品應用中適配雲平台的網路,以及存儲、算力、調度等方面的難題,已經成為相關從業人員重點學習的內容。而測試人員還需探索如何保證雲原生產品質量、如何研究各項測試活動,以及如何利用雲原生的特性構建更有效的測試技術。本書深入研究和探討這些問題,彙集業界的新實踐成果,從理論、方法和實踐層面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總結,為在雲原生架構下工作的從業人員提供參考資料和學習指南,幫助讀者快速入門容器技術並開展雲原生測試。——朱華亮 百度主任架構師2016年4月高飛在TesterHome寫了一篇文章,從此開始了篇篇精華之路。那時候我們還在移動測試方向「玩」得不亦樂乎,高飛已經開始研究容器、大數據、機器學習等領域了。我曾經有一個簽名「和高飛學Kubernetes」,雖然我一直沒有用心學,但是高飛的精華文章從沒有停止。高飛的容器相關的文章隨著他工作經驗的豐富,越來越成體系,並終於在2023年成書。我們可以在市面上搜到一堆關於雲原生、關於Kubernetes的開發運維的圖書,但是從測試角度切入,向大家介紹如何測試雲原生產品的圖書少之又少,即便有相關內容,也是粗淺地帶過。通過本書的內容簡介,可以看出這是一本有細節、有落地的書。這得益於高飛在第四範式做測試工作的時候,對Kubernetes的專研和在日常業務迭代中的應用。隨著越來越多的應用「生」在雲上,「長」在雲上,雲原生已經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Kubernetes作為雲原生的核心平台,無論是開發人員、測試人員,還是運維人員,都需要去了解、學習和掌握它。測試人員想要了解如何保障雲原生產品的質量(如高可用性和穩定性),閱讀真正有這方面經驗的前輩寫出來的圖書是很好的學習途徑。正所謂「師傅領進門,還帶你修行」,相信閱讀本書讀者會有所收穫。——張立華(恆溫) 螞蟻高級測試開發專家目前雲原生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而其測試技術卻很缺乏。本書全面介紹了各種雲原生場景,特別是故障注入、混沌工程和邊緣計算等場景的測試方案,還介紹了我個人比較關注的雲原生產品的性能測試和監控數據收集,這些內容都非常值得借鑒和參考。——齊濤(道長) 南方基金網路金融部測試負責人,《Robot Framework自動化測試修鍊寶典》作者隨著雲計算和DevOps的廣泛應用,容器技術及其應用成為當下軟體行業非常熱門的話題。在此背景下,從業人員發現傳統的測試技能已經無法滿足雲原生時代的需要。測試人員需要面對在雲原生架構下保證產品的質量,實踐基於容器技術的自動化測試、性能測試、容量測試、混沌工程以及環境治理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從本書中找到答案,本書從Docker和Kubernetes技術角度出發,全面介紹了雲原生架構的特點和測試活動的細節,非常適合在雲原生架構下工作的測試人員以及對該領域有興趣的從業人員閱讀。——陳振宇 南京大學軟體學院教授、博導本書是非常實用的技術圖書,對在現代雲原生環境下進行測試工作的讀者來說非常有價值。本書深入介紹雲原生測試的概念、策略、工具和實踐,涵蓋雲原生應用、微服務、容器、Kubernetes等相關技術,並且從性能、穩定性、持續集成、大數據等不同角度出發,講解雲原生產品的各種測試場景以及測試場景的具體實現,讀者可以通過本書循序漸進地學習和了解雲原生測試。本書融合理論和實踐,讓讀者既能深入理解雲原生測試的原理和策略,又能使用具體的工具和框架實踐,非常值得推薦。本書不僅對測試人員有用,對在雲原生環境下進行開發和部署的人員,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鄧東漢 前平安銀行測試專家容器技術的出現帶來了雲技術的爆髮式發展,隨著相關雲端應用數量和規模的增加,工業界急需一套自動部署、擴縮和管理容器的應用,Kubernetes應運而生。當前介紹Kubernetes及其所賦能的領域的測試方面的圖書很少,本書恰到好處地面世了。本書詳細介紹的混沌工程、分散式壓力測試以及與Jenkins結合的CI/CD等內容特別能體現質量保證的技術力和生產力,在我的互聯網大廠工作經歷中,這些專項的產物都是作為基礎建設,在公司生產發布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些內容值得重點學習和拓展研究。——哈莫(Harmo) 前騰訊高級測試開發工程師
目錄第 1 章 認識雲原生 11 1 什麼是雲原生 11 2 雲原生的測試挑戰 31 3 本章總結 4第 2 章 容器技術基礎 52 1 構建瀏覽器集群 52 1 1 Selenium Grid 52 1 2 Docker 部署 Selenium Grid 62 1 3 小結 82 2 容器隔離的原理 92 2 1 隔離 92 2 2 Linux 名字空間 102 2 3 小結 132 3 網路模式 132 3 1 bridge 網路模式 132 3 2 host 網路模式 162 3 3 container 網路模式 172 3 4 小結 182 4 容器鏡像 192 4 1 鏡像構建 192 4 2 聯合文件系統 232 4 3 鏡像分層的優勢 252 4 4 鏡像掃描工具的開發 262 4 5 小結 282 5 本章總結 28第 3 章 Kubernetes 基礎 293 1 深入解析 Pod 293 1 1 Pod 的架構 293 1 2 Pod 的調度 313 1 3 Pod 的資源管理 343 1 4 小結 373 2 服務高可用設計 373 2 1 高可用的常見設計 383 2 2 服務副本與水平擴展 383 2 3 基於 Service 的負載均衡網路 413 2 4 基於探針的健康檢查 433 2 5 小結 463 3 再談鏡像掃描工具 503 3 1 DaemonSet 定義 503 3 2 DaemonSet 與 Headless Service 513 3 3 在容器中調用 Docker 523 3 4 小結 523 4 離線業務 523 4 1 Job 523 4 2 CronJob 543 4 3 小結 543 5 K8s 開發基礎 553 5 1 客戶端的初始化 553 5 2 基本 API 的使用 563 5 3 資源回收工具的開發 583 5 4 讓工具在集群中運行-InCluster 模式和 RBAC 613 5 5 解決容器時區問題 643 5 6 小結 653 6 本章總結 66第 4 章 混沌工程 674 1 什麼是混沌工程 674 2 高可用測試的理論 674 2 1 冪等與重試 684 2 2 狀態管理 694 2 3 CAP 704 2 4 BASE 734 2 5 監控告警 754 2 6 小結 754 3 高可用掃描工具 754 3 1 掃描規則 764 3 2 代碼實現 764 3 3 小結 804 4 故障注入工具 814 4 1 故障注入工具的底層原理 814 4 2 開源工具的選擇 824 4 3 Chaos Mesh 的架構 834 4 4 K8s 的 Operator 844 4 5 Chaos Dashboard 874 4 6 chaosd-server 884 4 7 sidecar 模式的故障注入 894 4 8 jvm-sandbox 974 4 9 故障注入的注意點 1004 4 10 小結 1004 5 K8s 中的特殊故障 1014 5 1 Pod 無法被刪除 1014 5 2 驅逐策略與搶佔優先順序 1034 5 3 K8s 核心組件故障 1054 5 4 小結 1074 6 高可用的評估手段 1074 6 1 以模擬 SLA 為角度評估 1074 6 2 以故障場景為角度評估 1094 6 3 RPO 與 RTO 1094 6 4 小結 1104 7 本章總結 110第 5 章 性能測試與監控 1115 1 Prometheus 快速入門 1125 1 1 快速部署 1125 1 2 架構介紹 1135 1 3 可視化 1145 1 4 小結 1165 2 PromQL 詳解 1165 2 1 理解時間序列 1175 2 2 理解指標類型 1175 2 3 語法詳解 1195 2 4 HTTP API 1235 2 5 小結 1265 3 容量測試 1265 3 1 超賣的風險 1275 3 2 資源的初步評估 1285 3 3 統計具體的資源 1305 3 4 小結 1345 4 分散式壓力測試工具 JMeter 1345 4 1 部署 J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