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適應電磁防護技術 能量選擇理論與方法 9787115607669 劉培國 徐延林 劉晨曦 查淞 黃賢俊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郵電
NT$82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自適應電磁防護技術 能量選擇理論與方法
ISBN:9787115607669
出版社:人民郵電
著編譯者:劉培國 徐延林 劉晨曦 查淞 黃賢俊
叢書名:電磁安全理論與技術叢書
頁數:15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070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合電子信息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電磁兼容與 防護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對該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電子信息系統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保障關鍵系統電磁安全,關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正常運行;
電磁兼容與防護專業資深專家前沿研究成果總結;
國家出版基金支持、入選國家「十四五」出版項目。

內容簡介
本書從電磁防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出發,概括地介紹了電磁防護的通用設計思想和當前存在的技術難點,重點闡述了能量選擇自適應電磁防護這一新興技術的基礎理論、分析設計、測試評估、工程應用等方面的內容。全書共分6 章,主要內容包括:電磁威脅與電磁防護概述,電磁防護基礎理論與典型方法,能量選擇自適應防護技術的理論與設計、結構與測試、應用與拓展,以及電磁防護技術挑戰與展望。
本書從電磁威脅和電磁防護的通用問題講起,內容安排合理、結構清晰,適合電子信息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電磁兼容與防護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對該領域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劉培國,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電子科學與技術教學科研工作,軍隊學科拔尖人才,全國電子測量儀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兵工學會複雜輻射場技術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電磁兼容學會副理事長,《電子科學技術》《中國艦船研究》編委,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出版學術專著7部、教材5部,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徐延林,國防科技大學副教授,湖南省優青,博士學位論文獲評中國電子教育學會和湖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18年博士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並留校任教,主要從事電磁兼容與防護、計算電磁學等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後主持或參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裝備預研等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及軟體著作權10餘項。
劉晨曦,國防科技大學講師,獲國防科技大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電磁兼容與強電磁防護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博士學位論文獲評2021年湖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主持或參与國家ji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SCI索引論文20餘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
查淞,國防科技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電磁兼容與防護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裝備預研共用技術、國防科技創新特區等項目10餘項,多項成果實現裝備應用,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及軟體著作權10餘項,獲省部級獎勵1項。
黃賢俊,國防科技大學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本科、碩士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博士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青年創新獎」一等獎獲得者,入選首屆軍隊青年科技英才、湖南省「湖湘英才」、首屆國防科技大學卓越青年人才。長期從事電磁功能材料研究,主持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60餘篇,獲授權專利20餘項,成果批量應用於核心關鍵裝備。

目錄
第 1 章 電磁威脅與電磁防護概述 1
1 1 電磁防護的背景與意義 1
1 2 強電磁威脅及其毀傷效應 3
1 2 1 強電磁毀傷效應 4
1 2 2 強電磁輻射源的特徵與分類 8
1 3 電磁防護技術的發展現狀 17
1 3 1 國外電磁防護技術 17
1 3 2 國內電磁防護技術 21
1 3 3 國內外技術對比分析 23
參考文獻 24
第 2 章 電磁防護基礎理論與典型方法 27
2 1 電磁防護的基本原理 27
2 1 1 按電磁波的耦合途徑分類 27
2 1 2 按電磁波的特徵維度分類 29
2 2 典型電磁防護方法簡介 31
2 2 1 典型空域防護方法 32
2 2 2 典型頻域防護方法 38
2 2 3 典型能域防護方法 41
2 2 4 典型電磁防護方法特性總結 45
參考文獻 46
第3 章 能量選擇自適應防護技術——理論與設計 47
3 1 能量選擇自適應防護技術的基本原理 47
3 1 1 能量選擇自適應防護技術的設計思想 47
3 1 2 能量選擇的基本機制 50
3 1 3 能量選擇自適應防護技術的評估指標 52
3 2 能量選擇自適應防護技術的設計方法 59
3 2 1 能選防護裝置阻抗變換方案 59
3 2 2 典型能選防護裝置的實現架構及設計流程 63
3 3 能量選擇自適應防護技術的模擬分析方法 69
3 3 1 場路協同模擬 69
3 3 2 等效電路法 73
3 3 3 自由空間法 76
參考文獻 78
第4 章 能量選擇自適應防護技術——結構與測試 79
4 1 典型能選防護結構及其電磁特徵 79
4 1 1 基於等效電路模型的能選防護結構設計 79
4 1 2 兩種基本的能選防護結構 84
4 1 3 兩種S 波段能選防護結構設計案例 88
4 1 4 「能量選擇+頻率選擇」複合防護結構設計案例 98
4 2 能選防護結構的通用測試方法 100
4 2 1 自由空間測試法 101
4 2 2 傳輸線注入測試法 107
4 2 3 兩種S 波段能選防護結構的性能測試 111
參考文獻 116
第5 章 能量選擇自適應防護技術——應用與拓展 117
5 1 能量選擇自適應電磁防護罩 117
5 1 1 能選防護罩的綜合設計 117
5 1 2 能選防護罩對天線性能影響的評估 122
5 1 3 能選防護罩對接收機定位準確度影響的評估 128
5 1 4 能選防護罩在強電磁攻擊下的防護效能評估 130
5 2 能量選擇自適應波導防護器件 134
5 2 1 能選波導防護器件的設計思想 134
5 2 2 能選波導防護器件的結構設計 137
5 2 3 能選波導防護器件的性能測試 145
參考文獻 148
第6 章 電磁防護技術挑戰與展望 149
6 1 前後門一體防護 150
6 2 場路一體防護 151
6 3 多域聯合防護 152
6 4 光電一體防護 154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