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民俗體育身體敘事的本土化研究 ISBN:9787500961901 出版社:人民體育 著編譯者:暴麗霞 頁數:18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056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揭示與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俗體育本土化研究的紕漏與不足,結合國家和時代背景,探索新時期民俗體育研究的轉向與範式,構建民俗體育身體敘事本土化轉向的學術命題。以河東為研究場域,以山西運城為核心田野點,以河東典型的民俗體育項目為個案,結合具體的文化空間場域,運用文化心理學、民族志、生活志等方法,從關注民俗體育「事象」轉向關注民俗體育「主體」,從「生物學」的人轉向「情本體」的人,從身體敘事的「小我」視角解讀民俗體育這一體育亞文化群體的體育趣味、體育觀念、體育價值、體育表達,動態、多維地展現、理解民俗體育在中國村落場域的公共文化空間里的「鄉域政治、文化、權力網路關係」,建構身體在民俗體育中呈現出的身體敘事張力;以實踐體育人類學由西方理論聯姻嫁接轉向本土回歸的學術反思到學術自覺,從民俗體育身體敘事視角講好黃河兒女故事,復興與傳承中國本土文化,助力文化強國、鄉村振興與健康中國戰略;喚醒和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書寫與承續禮儀之邦的強國策略、大國情懷,以期對中國本土化學術實踐做出回應。作者簡介 暴麗霞,女,山西太原人,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在讀博士,碩士生導師。運城學院體育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體育學科民俗體育歷史與文化方向帶頭人,毽球國家級裁判員。2002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蘇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校級項目8項;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級教科研項目10項。共發表學術論文35篇,其中在《體育文化導刊》《廣州體育學院學報》等體育類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5篇;出版學術著作2部。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緣起 第三節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四節 文獻綜述 第五節 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第六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第七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第二章 民俗體育的身體敘事力 第一節 身體敘事學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民俗學與身體敘事的契合 第三節 民俗體育的身體敘事功能 第三章 地方知識構建:河東民俗體育的文化空間 第一節 河東民俗體育的地理文化空間 第二節 河東民俗體育的歷史文化空間 第四章 身體敘事實踐:河東民俗體育身體敘事的人類學考察 第一節 河東民俗體育身體敘事的實踐邏輯 第二節 河東原始體育中的身體敘事 第三節 河東民俗體育中的身體敘事 第四節 關公民俗中的身體敘事 第五節 河東傳統節日民俗中的身體敘事 第五章 身體敘事的張力:河東民俗體育身體敘事的本土化特徵及功能 第一節 河東民俗體育的共性特徵與個性特徵 第二節 河東民俗體育身體敘事的功能 第六章 身體敘事的轉向:民俗體育身體敘事的本土化轉向 第一節 生物觀視角下民俗體育的主體忽視與遮蔽 第二節 本體觀視角下民俗體育的轉向路徑 第七章 民俗體育的文化治理力 第一節 文化治理及其與民俗體育的學術史梳理 第二節 民俗體育文化治理的時代性 第三節 民俗體育文化治理的現代化建構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