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哲學進化論-一場關於世界,意識,道德的無止境追問 ISBN:9787545579727 出版社:天地 著編譯者:李浩然 頁數:39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349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0堂持續懷疑與追問的通俗哲學課。 本書是一本哲學通俗讀物,用十章的篇幅,漸次展現哲學思考的獨特之處。從「哲學是什麼」這一問題出發,每當我們審查讓思考得以成立的前提,哲學就會出現新的問題與領域,於是形而上學、認識論、倫理學、政治哲學,這些內容在本書中依次展開。持續追問的對象不僅僅是這個世界,也是自我和道德,哲學思考也是試圖為人生找到更好的回答。 一本兼顧中西、比較中西的哲學普及讀物。 一幅再現哲學思考路徑的思想地圖。 一個好的哲學普及者,不會直接告訴你,柏拉圖之後出現了亞里士多德,而是會為你分析,柏拉圖的理念論如何啟發了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二者的思想有怎樣的關聯和差異。本書沒有按照時間順序羅列哲學家及其代表性的思想觀念,而是直面哲學自身的問題邏輯:世界是什麼、人類是什麼、人之為人的價值何在。再現哲學史的思考路徑,形成人類思維的「進化論」。內容簡介 今天,我們殺死疑問的速度比任何時代都快。於是也在失去一種起源於驚奇的古老智慧:哲學思考。 本書用十章的篇幅來展現哲學思考的獨特之處。這個獨特之處便是:哲學沒有確定的答案。哲學家試圖給出的是更好的回答,而不是確定的答案。從「哲學是什麼」這一問題出發,每當我們審查讓思考得以成立的前提,哲學就會出現新的問題與新的領域,於是形而上學、認識論、倫理學、政治哲學,這些內容在本書中依次展開。可以說,正是我們對哲學的追問,形成了哲學本身。 也正是哲學的追問,打破了人們對「確定性」的迷戀,使人成為人群中的他者。不過,自我的出現,恰恰是從認識他者開始的。就像城邦審判之於蘇格拉底,周遊列國之於孔子一樣,哲人只有走出洞穴,才能遇到真正的自己。 在這個意義上,哲學作為一種智慧,強調的是懷疑與反思,而不是接受與滿足。對哲學家最好的尊重,是去批判和發展他們的觀點,而不是把他們的話奉若真理——正如歷史上每一個成為哲學家的人對先哲的態度一樣。作者簡介 李浩然,首爾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和東亞儒學。近年來主要致力於玄學與理學的性情論以及韓國與日本的性理學研究。曾在《哲學與文化》《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世界哲學》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持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中央民族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1項。目錄 導論 哲學無法概論飯桌上的好奇:什麼是哲學 邏輯思維的開始:概念、判斷與推理 為什麼哲學不能被定義:內涵、歸屬與邏輯的起點 哲學其實什麼也不是:向「高維度的思想陣地」跨越 第一編 哲學:追問智慧之名 第一章 哲學的本義 技術知識,那不是哲學:機心與智慧的區別 做生活的觀眾:智慧、靈魂與哲學家 追尋靈魂真理:哲學,從「愛智慧」開始 第二章 哲學的命名 舶來的「哲學」:西周與日本的「東洋哲學」 從抵牾到受容:中國接受西方哲學的五個階段 哲學作為理解方式:對「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的回應 第三章 哲學的誕生 對世界的雙重認識:經驗世界與本質世界 構建本質世界:個物崇拜、巫術、宗教 諸神跌落人間:從宗教到哲學 從天命到德性:中國哲學如何誕生 第二編 世界:最初的思考 第四章 探討世界本質的哲學 是水嗎,是火嗎:古希臘哲學家眼中的萬物本原 藏在特徵之下的本質:實體與亞里士多德的「質形論」 本質能與事物分離嗎:柏拉圖的「理型論」 第五章 探討萬物運轉的哲學 中國也有本原說:五行生剋 萬物變化的認識系統:八卦 原力的覺醒:《老子》與《易傳》中的陰陽 基質與屬性:天人感應下的陰陽 萬物化生的本體:宋學中的理氣論 第三編 意識:自我的認知過程 第六章 觀念與經驗中的哲學 感官無法觸達的世界:古希臘哲學的認識論 知識源自天賦觀念:近代唯理派的認識論 用感知連接世界:近代經驗派的認識論 信仰的歸信仰,知識的歸知識:康德的認識論 第七章 心靈與意識中的哲學 從聖人生知,到格物致知:儒家的認識論 人不需要鑽研世界:道家的認識論 覺悟世間的虛妄不實:佛教的認識論 第四編 道德:人之為人的關鍵 第八章 道德中的哲學 人之為人,需要的是什麼:道德 下意識的道德判斷未必準確:義務論與後果論 撞向工人,但不能推下胖子:電車難題中的道德選擇 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道德直覺:道德場景 每個選擇都有遺憾:道德兩難與善的現實性 第九章 情感中的哲學 別人看不見,還要遵守道德嗎:美德倫理學 仁愛源於惻隱之心:孔孟對美德的說明 君王可以放走犯罪的父親嗎:愛有差等引發的道德問題 人之為人,可以不要道德嗎:魏晉風流與道德消解 存在永恆的道德嗎:順應自然與習俗錯認 第十章 政治中的哲學 如何過上最好的公共生活: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 他人是地獄嗎:群體生活與權力 權力從何而來:神授與契約 權力應該如何運作:正義、城邦秩序與分配原則 權力應該交給誰:哲人王、聖人王與烏托邦 打造穩固的現實政治:公共權力與制約機制 結語 哲學的追問永無止境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