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西漢簡牘.質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 978754752054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西書局
NT$8,14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睡虎地西漢簡牘.質日
ISBN:9787547520543
出版社:中西書局
著編譯者: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246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一部連續十四年的漢代”日記”
一位名叫”越人”的基層小吏
一些重新激活的歷史記憶
睡虎地西漢簡牘首次刊佈

內容簡介
雲夢睡虎地77號西漢墓簡牘於2006年11月出土,共有2000多枚。簡牘出土時置於竹笥內,大部分較為完整,並保持著原始的位置關係,字跡清晰,入葬年代約在文景之交。睡虎地漢簡是近年中國考古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其資料價值和學術意義,可與睡虎地秦簡、張家山漢簡相比肩,將對秦漢史,特別是西漢早期政治、經濟、法律、科技史研究產生重大影響。
《睡虎地西漢簡牘》以多卷本形式,收錄雲夢睡虎地77號西漢墓出土的以簡牘為主的全部資料。首卷《質日》著錄從文帝前元十年(前170)至後元七年(前157)越人記寫的14個年份的《質日》,包括竹簡原大和放大兩倍的彩色圖版、釋文注釋等。質日是秦漢時期流行、但後世失傳的一種文獻形式。通常以年曆為基礎,簡要記錄公私事務,類似後世的日誌、日記。通過這批《質日》的解讀,可以復原當時的曆法、時令,瞭解越人及其同事、家人的事蹟,研究鄉亭、戶算等重要制度。

目錄

目錄

前言
凡例
釋文與注釋
圖版(原大)
圖版(放大)

作者簡介
陳偉,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任、《簡帛》集刊主編 。研究時段以春秋、戰國為主而兼及商周、秦漢,注重把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同古文字學、簡牘學、考古學等相關學科結合起來,綜合利用傳世古書和出土文獻,研究以楚國為主的先秦歷史、文化和地理問題。近二十年尤側重于戰國秦漢簡牘的文本復原和內涵研究。

前言/序言
(節 選)
經過整理和初步研究,睡虎地西漢簡大致有以下七類內容:
一是官府文書。其中,《五年將漕運粟屬臨沮令初殿獄》保存較好,畜息文書和功次文書等殘碎嚴重,僅可粗略復原。《五年將漕運粟屬臨沮令初殿獄》記述漢文帝后元五年(前159)安陸縣吏舉城、越人”守令史”,跟隨臨沮縣令初,參與濕倉漕運,因考課殿后而被劾、受訊,是探討當時漕運施行和司法制度的重要史料。畜息文書記述文帝后元六年(前158)陽武鄉與安陸縣倉、陽武亭等圍繞畜息發生的文書往來,包括信函和契券,有助於瞭解秦漢時期入券、出券、校券和付券等券書內涵和使用。功次文書是幾件殘斷的木牘,對考察當時的功次文書和功勞制度,頗有參考價值。
二是私人簿籍。私人簿籍有兩組。一組由約50枚竹簡和2件木牘構成。內容主要是”姐”在文帝五年(前175)去世時,其家人接受81個人的饋贈。在其後較長時間中,”姐”的家人在相關人家治喪、婚嫁、出行時,回贈錢物。”姐”家人中有越人、母和翠,”姐”疑是越人的姐姐或妻子。這組簿籍開始記錄的年份(文帝五年),在全部簡牘中為時最早。另一組是越人之母去世時的帳目,由四件木牘寫成。據後元《六年質日》,越人之母去世、安葬,在當年七月。這組簿籍應與之相關。
三是律典。律典分兩卷。一卷有306枚簡,另一卷有544枚簡,在各卷第一枚簡的背面,分別寫有”最律”(”盜律”章 名簡背面)、”旁律”(”金布律”章 名簡背面)二字,屬?所在律篇的題名。這與荊州胡家草場漢律、益陽兔子山律目對應,顯示在西漢惠帝至文帝之世,律典呈現清晰的兩分結構,一篇以”罪名之制”諸章 和幾章 事律組成(兔子山律目稱”獄律”),一篇由其他事律組成(睡虎地漢簡與兔子山律目均稱”旁律”),形成一種特別的格局。
四是算術。算術有216枚簡,出土時基本保持編連順序。”算術”寫在1號簡背面。有題名的算題共四十道,有的題名重複,但內容不同。算題涉及面比較寬,包括田畝面積計算、體積計算、穀物兌換、盈不足、衰分、石率、啟方、合分、約分、通分、徑分等。這是迄今所見保存最好的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算術文獻,對認識秦漢時期的算術科學具有重要價值。
五是典籍。典籍簡出土時為一卷,上端均殘缺,編有207個號,另有殘簡近2000片。經綴合,得到一些基本完整的簡和較多接近完整的簡。卷冊最外一簡的背面,在墨塊之下書有”詩”字,應是篇題。各章 的起首在天頭位置用墨團標示。內容大多為”語類”文獻,不少見於《韓非子》《荀子》《說苑》《新序》《韓詩外傳》《列女傳》《孔子家語》等傳世古書以及定州漢簡、阜陽漢簡、北大漢簡等出土文獻,也有一些前所未見,是研究”語類”文獻成書、流傳、定名以及文字校勘的珍貴資料。
六是日書。日書簡均殘斷,殘片近3000枚。其中保存簡首的有150餘枚,保存簡尾的有20餘枚,推測原有竹簡總數應在150枚以上。經綴合,得到一些基本完整的簡。”日書”為原有書名,寫在一枚殘簡的背面。有些章 雖見於其他秦漢日書,但內容、文句有一些差異,有些章 則在其他日書中未曾見過,對日書和數術、風俗的研究有一定價值。
七是質日。質日是秦和西漢時流行的一種文獻形式。通常是以一年曆表為基礎,記寫公私事務。質日簡冊是睡虎地77號漢墓出土簡牘的大宗,完整和大致完好的718枚,殘片1700餘枚,包含漢文帝前元十年(前170)到後元七年(前157)期間共14年的質日。這批質日的記事內容相當豐富,其中大多是公務,也有一部分私人事務,如記載父、母和翠的事情;在記寫一年中各月大小和各日干支之外,還往往記有臘(或作”可臘”)、出種、三伏等時令。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