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散文十家-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 陳平原 978752073404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東方
NT$59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明清散文十家-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
ISBN:9787520734042
出版社:東方
著編譯者:陳平原
頁數:4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283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課堂實錄,還原高校課堂現場氣氛,借閱讀身臨其境;
藉助明清十位重要人物的文章,呈現三百年間中國散文發展的大致脈絡,展現明清散文全貌;
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經典課堂,《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增補修訂版。

內容簡介
《明清散文十家》脫胎于陳平原教授在北京大學開設的研究生選修課「明清散文十八家」,希望藉助李贄、陳繼儒、袁宏道、張岱、傅山、黃宗羲、顧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等明清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的文章,呈現300年間(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中國散文發展的大致脈絡,並引發大家對這一古老文體的興趣。不避口語、原汁原味的現場氛圍使普通讀者也能借閱讀身臨其境地感知高校講堂、學術動態及前沿問題。
全書以這些文人、學者的為人與為文為研究個案,分析其創作特色與風格路數,既凸顯這些散文家的人生軌跡與文學世界,又會通勾勒出文學史脈絡與風貌,同時對文學生產、社會背景、市民生活這些影響、制約文學發展的因素也有精到的描述或闡釋。在每個人物的介紹評點之後還加入了其代表作,方便讀者對照閱讀。

作者簡介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大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第七屆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與北京大學合聘)、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屆王瑤學術獎著作獎(2016)、第四屆思勉原創獎(2017)、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2019)、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2021)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散文小說史》《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文學如何教育》《小說史學面面觀》《未完的五四》《有聲的中國》等著作四十余種。

目錄
第一講 別出手眼與放膽為文?——?李贄的為人與為文
第二講 文人的生計與幽韻?——?陳繼儒的為人與為文
第三講 闡揚幽韻與表彰聲色?——?袁宏道的為人與為文
第四講 都市詩人的奇情壯采?——?張岱的為人與為文
第五講 史家之文的闊大與入情?——?黃宗羲的為人與為文
第六講 能文而不為文人?——?顧炎武的為人與為文
第七講 超越「江南之文」?——?全祖望的為人與為文
第八講 文派、文選與講學?——?姚鼐的為人與為文
第九講 志在述學與文藝其末?——?汪中的為人與為文
附 結緣傅山

精彩書摘
前言
這是一本老書,初版至今剛好二十年。但這回的重刊,多有增益,確實稱得上「舊貌換新顏」。
先說舊貌。2001年2月至7月,我在北大為研究生開設「明清散文研究」專題課。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鄭勇君的邀請,據錄音整理稿增刪潤飾,補充批註等,2004年6月以《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的面貌刊行。書出版后,反響很不錯,日後多次重印,且有韓文譯本行世(金紅梅、李恩珠譯,昭明出版社,2018)。
我的專業是中國現代文學,曾客串撰寫貫通古今的《中國散文小說史》。此書原名《中華文化通志·散文小說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從屬於獲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的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的百卷大書。2004年改題《中國散文小說史》,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刊行。此後有台北二魚文化出版公司版(2005)、北京大學出版社版(2010)等。另外,我還編過《中國散文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那是獲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的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的《世界經典散文新編》中的一卷。有這一撰一編墊底,我才敢為北大中文系研究生開設「明清散文研究」專題課——雖略有越軌,但不算太過分。或許正因我不太專業,更多站在五四新文化人的角度談古論今,隨意發揮,時有奇思妙想,反而得到不少古代文史研究者的讚許。
這回東方出版社推出的是增訂版,每章附錄講稿中提及的若干原文,以便閱讀時參考。另外,增加《結緣傅山》一章,由於體例不同,沒正式入列,只是作為附錄。即便如此,我還是接受了出版方的建議,將書名改為更為顯豁的《明清散文十家》。
為何從最初擬想的十八講,演變成了正式成書時的九章,在《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的「後記」中已有交代。這當然是很大的遺憾,不斷有人建議我補講剩下的那九章(其中三章還有當初的記錄稿),以成完璧。明知這是個好主意,之所以沒有從善如流,是深感時光流逝,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當初沒能一氣呵成,時隔多年後再來補講或補寫,總是感覺不太自然。不僅講課的心態與語氣變了,整理成文時不太好銜接,更因學術研究日新月異,你不能視而不見。當初那種橫刀立馬、勇猛精進的姿態,今天已經不太合適了。這點,幾年前應邀整理傅山那一講舊稿時,就已經清醒意識到。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命運,得失難以強求。本書既不夠完整,也少「每下一義泰山不移」的考據,但注重古今對話,強調文史溝通,且不時旁枝逸出,妙趣橫生,其實更接近我個人的閱讀趣味。在這個意義上,偏愛此不怎麼「少」的「少作」(準確說是「舊作」),也是有道理的。
2023年11月21日于京西圓明園花園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