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文化傳承與發展-首屆漢文化論壇文集 本書編委會 978756465928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礦業大學
NT$31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兩漢文化傳承與發展-首屆漢文化論壇文集
ISBN:9787564659288
出版社:中國礦業大學
著編譯者:本書編委會
頁數:26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245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兩漢文化中蘊藏著豐富的、優秀的文化基因,需要當代學者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深入發掘、研究,不斷推出精品。本書從首屆漢文化論壇80篇有關漢文化研究的論文中優中選優,擷取了有代表性的文章,就兩漢思想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兩漢風俗的影響與傳承、兩漢文學藝術的成就與地位、徐州漢文化的特色與貢獻、兩漢文化與文旅融合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研究。

目錄

前言
漢代歷史文化研究
龍吟在故鄉——從《大風歌》到《盛京賦》
西楚的國家結構與秦漢之際彭城的政治地位
兩漢文化在宋代的現實關照——略談司馬光的漢代史論
弘揚漢文化優秀傳統,建設徐州大都市文化圈
漢魏六朝賦體源流批評論
漢代重農文化策略及其積極作用
論陸賈「因世而權行」的方法論思想
漢代循吏的為官特點及今世價值
漢人以「土崩瓦解」論秦亡的雙重解讀
試論漢文化生成模式的若干問題
關於「劉勝項敗」的一點思考
論漢文化的進取性與包容性——以長城修築與昭君出塞為視角
漢文化的特點與傳承
秦漢時期黃河的文化象徵
《白虎通義》與漢政權的合法性論證
「大漢氣象」與「大漢盛世」論略
東漢桓靈時期的社會誠信問題
漢代文物研究
漢代人的幸福觀及其表達——以考古發現為中心?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考古學視域下的漢代喪葬信仰
田野到餐桌:農業史視角下秦漢時期
黃河下游地區的飲食文化
重視徐州考古隊伍建設
儘快將徐州打造成大漢文明研究的重點基地
徐州漢文化遺存的保護與利用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代弩兵制度與
弩機技術複原試驗研究
徐州漢文化、文旅融合研究
秦漢時期彭城(徐州)的交通地位
楚漢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千古龍飛地」考釋
中華大一統底定中的徐州要素
文化產業與文化傳承
展現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徐州新擔當
以文旅深度融合助推兩漢文化創新發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