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弄堂軼事 ISBN:9787208187443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陳建興 頁數:34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274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建興先生寫弄堂見聞,寫童年趣事,寫各種各樣生活中的物件,文章的最終落點,都是寫人,寫人情,寫人性。一個孩子的成長,必定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是很多人用自己的善良和仁愛,讓孩子感受到人間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書中寫了很多人物,父母兄弟,童年的夥伴,少先隊輔導員,宅心仁厚的鮑老師,心有大愛的巡夜老伯,家門口的「赤腳醫生」,弄堂口的修鞋匠 每一位出現在書中的人物,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這本書,是建興先生對上海弄堂生活的回憶,是他自己成長過程的真實記錄,這樣的回憶和記錄,也是一種歷史書寫,真實的歷史,正是由很多這樣的回憶和記錄組合而成的。這正是這本書的可貴价值。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有關弄堂的散文集,分為「童趣」「拾集」「漫憶」「小暖」「至味」五個篇章。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經與千千萬萬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多少個故事,多少箇舊趣,多少個記憶,與弄堂,與石庫門,與亭子間等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弄堂,構成了千千萬萬普通上海人最常見的文化空間。 作者根據自身經歷,寫下回憶文章,從童年生活、家庭故事到弄堂百態、社會變遷,隨手抽出一篇,便可呈現出原汁原味的弄堂生活形態,字裡行間,瀰漫著人間的煙火氣。作者簡介 陳建興,1958年5月生於上海。1976年5月自上海市長寧中學畢業后赴奉賢星火農場新三連務農,1979年10月返城。先後在長寧區華陽路街道辦事處、長寧區新涇鄉、長寧區委、長寧區政協、上海市政協工作。1995年曾被評為「上海市十大傑?青年」。著有散文集《燃情歲月》《弄堂舊趣錄》。目錄 序一 晶瑩的記憶之珠 趙麗宏序二 一代上海人的記憶 葉辛 序三 來自往昔時光的善良和感動 毛時安 第一篇 童趣 踢踢踏踏木拖板 兒時的壓歲鈿 元宵節包湯糰、玩兔子燈 春遊長風公園 祭掃烈士墓 路燈下的「四國大戰」 一隻儲蓄罐 兒時零食好味道 自己做兔子燈 童年的中秋好難忘 白襯衫、藍褲子和白球鞋 在寒假的日子里 童年的日記 養只叫蟈蟈 集火花 兒時的零花錢 童年愛看「打仗片」 我的少先隊輔導員 國慶遊園 第二篇 拾集 過街樓下 孵太陽 丟了小菜卡 消失在弄堂的電報 灶披間二三事 老虎灶茶館 家門口的煤球店 弄堂有家服務站 私房鈿趣憶 難忘鄰里情 手工編結滿弄堂 竹器的年代 那些年的「差頭」叫烏龜車 大掃除的日子 夜幕下巡夜的老伯 家門口的「赤腳醫生」 里弄有個暖心處:工療站 還記得那年的甲肝風暴 惡作劇 吵相罵 調房軼事 弄堂口的皮匠攤 第三篇 漫憶 等退票 兒時凍瘡苦 又吃到了油墩子 收集糖紙頭 生產組」的日子 糧店買米 失物招領箱 公交月票 夏日滅蟲記 我為弄堂出板報 樂為老人寫家信 閱報欄的故事 我的第一件奢侈品 第一次吃肯德基 我有了120照相機 軼事 我和蔚蘭信箱結緣 三五牌台鍾 亭子間往事 巧遇故人 第四篇 小暖 光榮退休」真熱鬧 弄堂喜酒好鬧猛 父愛無言 第一次訂牛奶 小年夜大掃除 有一種懷舊叫掛歷 燒行灶 舌尖上的端午 刮痧 愛淘「等外品」的日子 冬日澡事 舊時的搪瓷製品 圓夢國際飯店 懷念書信往來的日子 兒時年味最濃 難忘的西瓜攤 日光岩下的懷念 父親的捲煙器 軍裝,那些年的最愛 一把剃頭推剪 第五篇 至味 弄堂足球踢得歡 難忘的國慶觀禮 黃魚車送母親去醫院 麥乳精的香甜 除夕舊憶 穿弄堂 想起了九英寸黑白電視機 盪馬路 雞鴨血湯味道濃 那些年的春晚記憶 永遠的綠皮火車 結伴去郊遊 弄堂里的「斯諾克」 探望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儂吃過麥淇淋蛋糕 紅燈牌收音機 憶一位退休老黨員 福園書場聽評彈 淮國舊」里淘舊貨 有一種時髦叫「的確良」 後記 告別弄堂的時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