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群體記憶的網絡文學 張春梅 978720713041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黑龍江人民
NT$42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作為群體記憶的網絡文學
ISBN:9787207130419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
著編譯者:張春梅
頁數:25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283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該書從網路文學平台、網路文學類型和網路文學文本出發,經由大量資料收集整理和文本細讀,具體探討產生於網路媒介卻又與傳統文學絲絲相連的網路文學究竟以何種原因或者力量聯通「文學」的跨媒介之途,並在人們的線上線下生活中成為安放心靈、擺脫恐懼的涉渡之舟。

作者簡介

張春梅 河南鄲城人,文學博士,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文藝學專業,師從王紀人先生,主研文化批評與文化研究。北京大學訪問學者,師從戴錦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美學、文化研究與文化批評、西方文論、網路文藝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項。出版專著《中國後現代語境下的文學敘事》《新疆當代多民族作家訪談錄》《地理之境中的文學表達》等。在《中國社科科學文摘》《光明日報》《文藝研究》等發表論文和評論百余篇。經典文化傳播系列「在汀南談詩」策劃人。

目錄

導論 我們共享著可見與不可見的群體記憶
上編/平台
第一章 中國網路文學平台發展脈絡鉤沉
第一節 中國網路文學平台的場域構建與發展概況
第二節 依託于平台的中國網路文學場域特色
第三節 依託于平台的中國網路文學場域資本鬥爭
第二章 邊緣化到大眾化:從網路文學評論拓開去
第一節 從網路文學相關文章數量變化看網路文學的發展變化
第二節 從研究熱點的變化看網路文學發展變化
第三節 2018年的網路文學
第三章 網路文學的中國表述:從「九州」玄幻世界開創說起
第一節 尋找的一群:21世紀初的玄幻迷和玄幻文
第二節 「九州」的誕生:「走向中國」的積極嘗試
第三節 「九州門」的爆發:「走向中國」的困境危機
第四章 早期文學網站「榕樹下」與網路文學生態
第一節 「榕樹下」與網路文學的審美取向
第二節 「榕樹下」與網路文學的生產機制
第五章 作為平台的「幻劍書盟」如何參与網路文學的類型化實踐
第一節 雙向訴求:「幻劍書盟」的文學導向與市場化
第二節 「幻劍」類型書寫的中國文化脈絡
第三節 調用與重構:不同類型文本的類型化
中編/場域
第一章 網文的傳統空間、敘事位置及其表徵
第一節 四組文本:講述何種傳統
第二節 敘述傳統的空間、位置及其功能
第三節 在現實空間被講述的「傳統」和融合文化
第二章 從中西差異走向南北共融的文化觀:從《九州縹緲錄》說起
第一節 符號的轉換生成
第二節 人物的中西合璧
第三節 身份的南北突圍
第三章 玄幻文中的靈寵敘事及其文化鏡像
第一節 「獨一代」的情感投射與身份認同
第二節 人化自然與情感安置
第三節 前行路上的共同體和文化記憶
第四節 網路力:跨媒介與虛擬世界
第四章 新世紀「校園」形象的重構
第一節 校園書寫脈絡和文學傳統
第二節 多維重構之路
第三節 媒介重構「校園」形象的文化意義
第五章 古言江湖文中的公共空間及其文化意義
第一節 什麼是古言江湖文的公共空間
第二節 古言江湖文中公共空間的場景書寫
第三節 古言江湖文中文化空間的意義
下編/流變
第一章 經典《紅樓夢》的同人新創與當代書寫
第一節 經典《紅樓夢》的「同人」之旅
第二節 「古為今用」的敘事策略
第三節 重繪「理想文本」
第二章 網路擬古世情小說的歷史脈絡與文化空間
第一節 歷史想象:「家族書寫」的前世今生
第二節 空間表徵:「家族書寫」的多維參照
第三節 文化意義:「家族書寫」的主體建構
第三章 形習與神歸:玄幻小說對日本動漫的借鑒及創生
第一節 玄幻小說之「源」:日本動漫對網文的影響
第二節 日本動漫之「影」:玄幻小說與日本動漫的形仿
第三節 中國文化之「神」:玄幻小說本土化探尋
第四章 網路古代言情小說中的傳統文化因子
第一節 蘊含古典韻味的敘事風格
第二節 體現傳統特色的文化記憶
第三節 折射現實的文化隱喻
第五章 從瓊瑤到網路言情小說——如何談情說愛
第一節 言情空間擴容:從家庭空間到社會空間
第二節 言情主體的改變:從「女弱男強」到「女強男強」
第三節 言情機制的重組:從「純情」到「情與欲的糾纏」
第六章 化身為「道」:玄幻文對傳統生命觀的繼承和再闡釋
第一節 作為母題的「長生」與生命觀的嬗變
第二節 如何構建「長生」想象:重構生命物質觀中的「部分」
第三節 「長生」的價值圖譜:當代生存現狀的抒寫
第七章 神墓·誅仙·擇天:玄幻文「滅天」符號的文化隱喻
第一節 何為「天道」
第二節 以何「滅天」
第三節 「滅天」的精神指向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