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運行論 (波蘭)哥白尼 978752360147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天體運行論
ISBN:9787523601471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波蘭)哥白尼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235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的經典之作,也是現代天文學的奠基之作。在這部開創性的著作中,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即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和其他行星則繞著太陽旋轉這與當時盛行的地心說截然不同。全書通過嚴謹的數學推導和天文觀測數據,詳細闡述了太陽系的結構和運行規律,揭示了行星的軌道、周期、自轉和公轉等現象。
本書的出版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和爭議,對於推動人類科學的發展和改變人們的世界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使天文學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而且為後來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和方法論指導。

作者簡介
尼古拉·哥白尼
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和神父。他出生於1473年,早年在克拉科夫大學學習,後來到義大利深造,期間對天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哥自尼提出了革命性的日心說,推翻了當時盛行的地心說,為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他的著作《天體運行論》詳細闡述了太陽系的結構和運行規律,引起了轟動和爭議,但最終被證實是正確的。哥白尼的科學發現不僅體現了他的才華和勇氣,更展現了他對科學和真理的執著追求,他因此成為了現代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目錄
寫在哥白尼誕辰 550 周年
獻給尊敬的保羅三世教皇陛下
第1卷
引 言
第一章 宇宙是球形的
第二章 大地也是球形的
第三章 大地和水構成統一的球體
第四章 天體運動是永恆的勻速圓周運動或圓周運動的組合
第五章 地球的運動是不是圓周運動?地球位於何處?
第六章 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
第七章 為什麼古人認為地球位於宇宙中心且處於靜止狀態?
第八章 古人之謬
第九章 地球有哪些運動?宇宙的中心位於何處?
第十章 天體的順序
第十一章 地球的三重運動
第十二章 圓周的弦長
第十三章 平面三角形的邊和角
第十四章 球面三角形
第二卷
引 言
第一章 一些重要的圓
第二章 黃赤交角與回歸線間距及其測定
第三章 赤道、黃道與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赤經和赤緯的定義及相應的弧角計算
第四章 已知黃經、黃緯的黃道外天體赤經赤緯和過中天時黃道度數的測量
第五章 地平圈的交點
第六章 正午日影的差異
第七章 最大晝長、日出間距、天球傾角和白晝余差的計算
第八章 晝夜時辰及其劃分
第九章 黃道弧段的斜球經度和黃道分度對應的中天度數
第十章 黃道與地平圈的傾角
第十一章 經緯表的使用
第十二章 過地平圈兩極的圓與黃道之間的角與弧
第十三章 恆星的出沒
第十四章 恆星位置的研究和星表
第三卷
第一章 分點歲差與至點歲差
第二章 觀測史中二分點與二至點的變速運動
第三章 關於二分點和黃赤交角交互運動的假設
第四章 「天平動」是圓周運動的組合
第五章 分點進動和黃赤交角運動都是變速運動
第六章 分點歲差與黃赤交角的「勾速運動
第七章 二分點平均歲差與二分點視歲差的最大差值
第八章 顯著差值表
第九章 再論分點歲差
第十章 黃赤交角的最大變化
第十一章 二分點平運動的曆元與小輪角位移的測定
第十二章 春分點歲差和黃赤交角的計算
第十三章 太陽年長度和太陽年之間的差異
第十四章 地心周年運動的勻速化和平均化
第十五章 證明太陽視運動是變速運動的初步定理
第十六章 太陽變速視運動分析
第十七章 第一種差:含顯著差值的太陽視運動周年差
第十八章 黃經方向勻速運動分析
第十九章 太陽平運動位置校準與曆元確定
第二十章 第二種差:拱點漂移對太陽造成的雙重差
第二十一章 太陽的第二種差的變化有多大?
第二十二章 太陽遠地點運動速率
第二十三章 小輪角位移的修正
第二十四章 太陽視運動與平運動的差值表
第二十五章 視太陽的計算
第二十六章 νυχθημ?ρον——可變的自然日
第四卷
引 言
第一章 古人關於太陰圓周的假設
第二章 古人假設的缺陷
第三章 月球運動新解
第四章 月球運動詳解
第五章 朔望時月球運動的第一種差
第六章 月球黃經方向運動和本輪角位移是勻速運動的驗證
第七章 曆元時月球黃經和本輪角位移的確定
第八章 月球的第二種差及第一、第二本輪的比值
第九章 第二本輪引起的第一本輪角位移差
第十章 月球視運動的計算
第十一章 月球運動的角位移差及標準化處理
第十二章 月球運動的計算
第十三章 月球黃緯方向運動的分析與證明
第十四章 月球黃緯方向本輪角位移的位置
第十五章 視差儀的研製
第十六章 月球視差的確定
第十七章 地月距離的測定—以地球半徑為單位計算地月距離
第十八章 月球直徑與月食時的地影直徑
第十九章 日地距離、地月距離、日月直徑、地影直徑及其軸線長度的關聯計算
第二十章 太陽、月球、地球三個天體的大小及相互比較
第二十一章 太陽的視直徑和視差
第二十二章 月球的可變視直徑和可變視差
第二十三章 地影的變化範圍
第二十四章 地平經圈上的日月視差表
第二十五章 太陽和月球視差的計算
第二十六章 黃經方向和黃緯方向的視差分辨
第二十七章 關於月球視差論述的實證
第二十八章 日月合、沖的平位置
第二十九章 日月真合與真沖的研究
第三十章 食時日月合、沖的區分
第三十一章 日月食的大小
第三十二章 食延時間的預測
第五卷
引 言
第一章 行星的運動和平運動
第二章 古人理論關於行星平運動和視運動的解釋
第三章 地球運動引起行星的變速視運動
第四章 為什麼行星運動看起來是變速運動?
第五章 土星的運動
第六章 近期的三次土星沖日
第七章 土星自行分析
第八章 土星位置的測定
第九章 地球周年運動軌道引起的土星視差及土星與地球的距離
第十章 木星的運動
第十一章 近期的三次木星沖日
第十二章 木星自行分析
第十三章 木星位置的測定
第十四章 木星視差及其相對於地球周年運動軌道的高度
第十五章 火星的運動
第十六章 近期的三次火星沖日
第十七章 火星自行分析
第十八章 火星位置的測定
第十九章 火星軌道相比地球軌道的大小
第二十章 金星
第二十一章 金星軌道直徑與地球軌道直徑的比值
第二十二章 金星的雙重運動
第二十三章 金星的運動
第二十四章 金星位置的確定
第二十五章 水星
第二十六章 水星高、低拱點的位置
第二十七章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各圓大小的比較
第二十八章 水星距近地點 60°時距角看起來比在近地點更大?
第二十九章 水星平運動分析
第三十章 近期的三次水星運動觀測
第三十一章 水星的位置
第三十二章 進退運動新解
第三十三章 五顆行星的運動距離差值表
第三十四章 五顆行星黃經方向位置的計算
第三十五章 五大行星的留與逆行
第三十六章 逆行的時間、位置和長度的測定
第六卷
引 言
第一章 五大行星黃緯偏離的一般解釋
第二章 行星在黃緯方向運動的圓周理論
第三章 土星、木星、火星的軌道傾角大小
第四章 土星、木星、火星在任意指定位置的黃緯
第五章 金星和水星的黃緯
第六章 金星和水星與軌道傾角相關的第二種黃緯偏離
第七章 金星與水星的傾角大小
第八章 金星和水星的第三種黃緯——「偏離」
第九章 五大行星黃緯的計算
人名地名表
詞彙表

前言/序言
尊敬的教皇陛下!這本書介紹的是宇宙中天體的運動,會把一些運動歸因於地球。不難想象,某些人聽到此處就會拍案而起,他們會強烈要求封殺我和我的觀點。我當然知道,哲學思想不應由普通人所評判,哲學家要做的是在上帝允許的範圍內尋求真理。
然而,我可以保證:出版此書既不是因為我執著于自己的意見,也絕沒有無視他人的看法。我只是覺得,完全錯誤的觀念不應大行其道。長久以來,這些觀念代代相傳,讓所有人都認為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靜止不動的。相應地,書中所述地球運動的斷言一定會被他們判為狂悖之言。
因此我曾猶豫了很久,到底該把這部論證地球運動的著作公諸於世,還是效仿畢達哥拉斯學派,只把哲理奧秘告訴至親好友——萊西斯給喜帕恰斯的信件即為明證。我知道,先賢們這樣做並不是怕人心生嫉妒,而是不希望偉大而美妙的思想為小人所哂笑,這些小人或勢利且懶惰,或如工蜂一樣愚鈍而碌碌無為。我也害怕這些論點太過新穎或是難於理解,從而遭人輕視,每每憂及於此,我常常幾乎放棄。
所以要感謝我的朋友們,他們堅定的支持讓我行至於此。首先是卡普亞的紅衣主教尼古拉·申伯格,申伯格主教德高望重,在各個領域都頗負盛名;其次是摯愛我的海爾姆諾主教蒂德曼·吉澤,他不僅在神學上造詣非凡,對文學也頗有研究,有時他甚至略帶責備地催促我,讓我儘快將埋藏於論文之中40 多年的著作公諸於世;最後是為數不少的傑出學者也鼓勵我這樣做,勸我不要因恐懼而讓天文學的學生錯過書中的內容,他們還說,即使目前大多數人可能覺得地球的運動有些瘋狂,但終有一天,最明顯的證據會驅散荒謬的迷霧,我的著作也必將贏得更多人的讚賞和感激。
最終,我被他們的誠摯和希望所感動,同意了卻朋友們多年的夙願,請他們幫助出版此書。
然而,尊敬的教皇陛下!您或許不會驚訝,我敢於將經年累月的研究結果公諸於世,敢於用書面形式陳述地球運動理論。但您大概想知道,為什麼我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敢於假設地球是運動的。老實說,這一切的起因正是混亂,天文學家對天體運動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逼迫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另外一套體系。
首先,他們對太陽和月球運動的認識就相當地不可靠,以致甚至無法確定和測算回歸年的固定長度。其次,在確定太陽、月球和五大行星運動時,各家使用的原理、假設也不盡相同。有些人只用了同心圓,另一些人卻要藉助偏心圓和本輪,結果卻都不盡如人意。前者能夠疊加出某些變速運動,卻不能夠解釋所有觀測現象;後者似乎通過計算解決了視運動的問題,卻由此產生了許多與勻速運動基本原則相悖的概念,宇宙的對稱性也蕩然無存。
他們就像一個個盲人摸象的畫者,局部地去臨摹手、腳和頭,或者中規中矩地臨摹其他器官,卻始終無法畫出一個完整的人。其實根本的原因是這些器官本就不相協調,東拼西湊當然無法成人,能成者不過怪物而已。那些基於偏心圓的論證過程或說所謂的「方法」,要不就是遺漏了一些重要的內容,要不就是攜帶了毫不相干的東西。其實只要遵循正確的原則,這種情況本不該出現;如果不是假設本身錯了,假設得出的結果理應被證實。這麼說可能還是有些含混,但我保證,在適當的時機,一切都會更加清晰明了。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反思,為什麼傳統天文學會陷入如此的混亂。哲學家對最高明、最智慧的造物主創造的宇宙竟然無法給出確切的理解,倒是對微不足道的瑣事不吝詳盡地研究,這一切令我懊惱不已。因此,我下決心重新閱讀能夠獲得的所有哲學著作,希望找到一些別的天體運動設想,一些不同於天文學教師們在學校講授的理論。事實上,我確有所獲。先是在西塞羅的著作中,他說希塞塔斯就曾設想過地球是運動的。然後在普魯塔克的作品中,我發現其他人也持有類似的觀點。原文摘錄如下:
有些人認為地球是靜止的,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費羅勞斯則相信,地球與太陽和月亮一樣,也是運動的——它們都繞著一團火沿著一個傾斜的圓周旋轉。赫拉克利特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埃克番達斯也主張地球是運動的,只不過這種運動不是向前的運動,而是像車輪一樣繞著自己的中心自西向東旋轉。
受這些資料啟發,我開始考慮地球運動的可能性。儘管這個想法聽起來有些荒唐,但前人不也曾隨意想象各種各樣的圓周來解釋天文現象嗎?那麼是否存在這麼一種可能,假設地球是運動的,我們可以比先賢更加可靠地解釋天體的運動?
所以,不妨先假設地球正如書中描述的那樣運動。經過長時間的認真研究,我終於發現:如果把其他行星的運動與地球的運動軌道相聯繫,不僅能夠解釋所有觀測到的行星和天體現象,還能把天體的順序、大小和宇宙本身完美關聯,每個部分都若合符節、井然有序。因此在撰寫本書時,我採用了如下結構:首先在第一卷中,我將重點論述天體的整體分佈,以及為什麼我會認為地球是運動的,換句話說,這一卷包含了宇宙的總體結構。在第二卷至第六卷中,我會把其他行星和所有天體與地球的運動相聯繫,我們將會看到,它們的運動、出沒等現象甚至與新的理論吻合得更好。因此我相信,對於有智慧、有才學的天文學家,如果願意驗證和思考,如果深入研究書中的資料而不是敷衍了事,他們一定會贊同我的觀點。
為了讓所有人相信我決不逃避任何評判,我誠摯地把這一著作獻給您——尊敬的教皇陛下!您至高無上的權威遠播四方,即使在這偏遠的地方,我們也能感受到您的崇高威嚴,感受到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