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學記憶研究 張宇慧 978751173822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央編譯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古代詩學記憶研究
ISBN:9787511738226
出版社:中央編譯
著編譯者:張宇慧
頁數:24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284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從記憶研究的視角考察中國古代詩歌,結合目前在各領域受到廣泛關注的文化記憶理論,梳理了中國文化傳統中關於記憶問題的討論,以自然記憶與人工記憶、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文學內部與外部記憶三對維度構建分析框架,圍繞中國古代詩學中的意象、不朽、詩史、互文性、經典、回憶等核心論題,探討詩作為記憶媒介具有的優勢、如何實現記憶功能和發揮作用等。詩學記憶研究不僅為詩學領域中諸多核心論題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尚未構建起研究範式的記憶研究提供了實踐性探索。

作者簡介
張宇慧,1981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后,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文學、中國詩學。發表《個體記憶——對白居易自編文集現象的解讀》《文學記憶的理論——以「詩史」為例》等論文。

目錄
前言詩與記憶1
第一章理論基礎5
第一節集體記憶與文化記憶5
一、集體記憶5
二、交往記憶與文化記憶9
三、記憶媒介12
四、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17
五、社會—文化範式22
第二節中西文化傳統中的記憶25
一、何為「記憶」25
二、記憶力的探索32
三、記憶的媒介37
第三節文學記憶42
一、文學與記憶的交會43
二、外部記憶與內部記憶44
第二章記憶的媒介48
第一節文字與圖像48
一、文字與圖像內在的記憶力量48
二、詩與畫51
第二節意象記憶60
一、意象與記憶61
二、意象如何記憶65
第三節偶然記憶73
一、記憶與原始經驗73
二、偶然與自然76
三、偶然記憶的獲得與書寫80
四、偶然記憶的意義88
第三章個體記憶91
第一節個體的不朽91
一、白居易自編文集與主動保存91
二、歐陽修的懷古情懷103
三、個體何以不朽107
第二節自我認同的失落與重構110
一、知識階層「自我」的失落111
二、苦吟與「自我」重構的選擇115
三、苦吟中的「自我重構」117
第三節李白的「謫仙」角色記憶121
一、「謫仙」角色的由來121
二、「謫仙」角色的解讀124
三、「謫仙」角色與帝王的「互動」127
四、「謫仙」角色對李白命運的影響132
第四章歷史記憶134
第一節詩、史與記憶134
一、歷史與記憶的異同135
二、詩與史的關係143
三、「詩史」的記憶145
四、詠史懷古詩155
第二節記憶的倫理158
一、文學記憶的倫理158
二、「詩史」與詩學記憶的倫理159
三、「詩史」的倫理意義161
第五章記憶與經典168
第一節文化經典與文學經典168
一、早期經典的文學性168
二、文學經典與文化傳統174
第二節文學經典與個體記憶176
第三節文學經典與文學史181
第六章記憶與互文性189
第一節互文性與記憶研究189
一、互文性和記憶的交會189
二、口語與書面的互文性192
第二節模仿與創新194
一、互文性源於模仿194
二、創新的壓力與策略199
第三節共享中的閱讀207
第七章創傷記憶210
第一節懷鄉記憶與創傷記憶210
第二節鄉愁難解211
第三節回不去的故鄉與忘不了的鄉愁219
結論226
參考文獻228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